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何功兴:大山无言,大道至简

2022-11-23

何功兴,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院长,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教育家培养对象、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8—2020 年;2021—2023年)、广东省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项目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兼职教授、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曾担任河源市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语文组评委、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组总决赛评委。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已38年。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其中8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2个;专著《培根固本待花开——做好教育该做的事》《初中古诗文助学》《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等分别由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河源,客家古邑,粤北山城,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一半以上,粤赣交界九连山脉的崇山峻岭,甚至有当地“小青藏”之称,不少农村中小学就分布在边远山区,基础教育事业振兴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市教育局通过建设师德师风、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使教师队伍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市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广东省教育强县”全覆盖,近几年的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不少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这对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城市来说相当不易。



教为师之本,研为师之道,德为师之魂。可见,师风师德的树立、教研工作的开展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是何等重要。这正如2019年河源市召开的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上,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研院”)院长何功兴所作的题为《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师德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河源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只要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师, 即使条件差一点,教育一样能办好。”在他的心里,哪怕是位于河源山区腹地的薄弱学校,只要师资建设抓上去了, 也能取得优异的办学成绩,培育出栋梁之材。



山容海纳,整躬率物,书写教育的大情怀



在河源市不少老师心目中,何院长是这样一座巍巍高山——19岁,当很多人尚在求学的年纪,他已手执教鞭,如今的他虽年近花甲,却凭着一股年轻人也难以企及的热情与干劲,带领团队奋战在教研事业的第一线。是什么让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教育事业?他豪迈地说道:“人生要活出价值,守住初心,做自己该做的。而作为教师,真正的价值在于为国家培养人才,要不断完善人格、丰富学养、提高能力,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何功兴深情地回忆起家乡人杰地灵的滋养、初入杏坛9年的艰苦跋涉、在中学执教期间的砥砺奋进,更有进入河源市教育局工作后的积淀、觉醒和修炼历程。当语文老师的时候,他追寻的是语文教育的道与术,被同行誉为“专家型”教师。然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备课上课,教研员的主要工作却是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研活动,指导、服务学校和老师,当老师的“老师”。两者的工作对象、目标任务不同,工作思路和方法自然有区别,从老师到教研员,何功兴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角色该怎么“转”?其次,市教研院团队是一支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教研员都是从一线教师中挑选来的“教而优者”。知识分子的队伍,该怎么“带”? 



“院长嘛,一个称呼而已。我很少唱高调,我觉得同事们更多的是看我怎样做,而不是听我怎样说,以行动来诠释更有说服力。大山无言,大道至简,在团队中做好自己最为重要。如果自身不过硬,就难以服众,难以开拓事业,取得成绩。”何功兴时常提醒自己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身专业发展,工作要更加勤勉,心胸要更加开阔。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18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为何功兴成功转型为教研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市教研院的带头人,何功兴严于律己,不断精进,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要走在教师的前面,以带动和引领其他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把教学教研工作做好。除了加班加点处理繁忙的公共性事务之外,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等别人用于休闲聚会的时间看书、备课、做研究,笔耕不辍,已成他的常态。他认为治学之道如滴水穿石,贵在坚持,贵在有定力,静得下心来,且乐在其中。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时间最是公平,回馈他的是学术上的累累硕果与同事们的由衷敬佩。



老子《道德经》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正如道家所提倡的包容和滋养万物的“大道”精神,何功兴把带领教研团队之道概括为“六字诀”:包容、欣赏、鼓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带队之道在于包容个性。教研员专业基础扎实,有较为自觉的专业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做人比较单纯,做事求真务实,但往往都有点个性,甚至比较突出。对于团队整体与成员个性之间的关系,他有个关于“山”的精彩比喻:“一个团队,若能融和不同的个性,就更有生机和活力,更多姿多彩。正如看山, 一座座山峰起伏相连, 又各有姿态,才让人观赏不厌。”团队成员不同个性之间往往形成互补与激发,有利于教研事业的创新发展。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带队之道在于包容不同见解与瑕疵。团队成员彼此间不同的学术观点可能会形成争鸣,对工作和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何功兴对此都很包容,择其善者而“纳”之。在人的成长和干事业的道路上,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比如,年轻的教师理论强,想法多,这是优点,但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环节安排欠妥,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这样就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何功兴会安慰他们,启发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他坚持认为,只要想做事,愿做事,其出发点都是希望把事做好的,而结果很难完美,实属正常。如果出点小纰漏就责备、批评,反而会增大心理压力,甚至产生不安全感,这样容易挫伤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他对团队成员不求全责备,而是鼓励他们在遵守纪律规矩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个人潜能发挥和个性化发展。



大道泛兮,功成不有。带队之道在于欣赏鼓励, 如大道涵养万物蓬勃生长,有“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度觉悟。何功兴常以欣赏的眼光,发掘团队成员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发挥优势,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干出成绩;鼓励他们坚持学习,潜心研究,持续发展,不断超越,充分实现人生价值;鼓励他们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在何功兴的带领下,市教研院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很多平台,创造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评选河源市首席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施“青年名师学堂”培养工程,与广州民进合作实施“百位名师结对培养”项目,组织高中教师解题能力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创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体系,组织关于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全员培训,组织高考、中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等专项培训,组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评比,等等,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大批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加。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何功兴尽职尽责,经常为教师培训授课,如在河源市第三期“青年名师学堂”培养对象跟岗学习活动当中,他开设了“让听课评课更有效”等精彩讲座,为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有效途径。目前,河源市教研院有正高级教师2位、特级教师4位、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位、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培养对象2位、名教师培养对象2位、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6位。他们在全市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涉海登山,高见远识,展现教育的大视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师面对的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而市教研院的主要职责之一则是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这需要教研员的视野和站位从基层教学业务的微观层面提升到全市教育的宏观层面,在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实施、评估等方面,能够从专业视角、全局高度提供参考和支持,深度参与河源市教育决策的顶层设计。



道在于行。何功兴带领下的教研院团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决策“参谋”和“智囊”的作用。多年来,每年均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到学校实地察看师生的教学生活环境,真实了解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广泛征求教学一线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他本人撰写的《关于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报告》、参与调研同时参与撰写的《关于河源市教育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后,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会上高度赞扬。集团队成员众智之所成的《河源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全市予以实施,推进了河源初中教育的发展。在《河源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起草工作中,教研院积极参与,献言献策; 在市教育局研究出台的《河源市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河源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河源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适应高考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起草工作中,他和教研员都积极从专业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作为教研部门的主业,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市教研院致力推进的重要工作,而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为此,在何功兴带领下的市教研院,把推进课堂改革作为中心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中、高考改革,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将课改、教改理念和要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除了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全市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之外,为配合“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的执行,市教研院连续4年每年挑选一两所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的初级中学,组织全市初中校长召开“初中教学改革现场会”,现场观摩、总结推广先进的教改经验,展示包括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的教改成果。



本轮新高考改革,在广东省尚未启动之际,何功兴就率领市教研院成员先行一步,组织市县(区)教研部门负责人和全市普通高中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到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浙江、上海去学习考察,提前接受改革理念,实地亲听亲见他们推进改革的措施、做法、经验。其后,市教研院每年组织市县(区)教研部门负责人、教研员和普通高中学校领导外出学习取经,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河源作专题培训。教研院组织了如高一语文新教材教学培训、高三语文教师全员培训等多项关于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培训,在培训中,何功兴引导参训教师们探究课堂教学新方法,更好地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认真研究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以立足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来提高高考成绩。这些措施和做法保证了新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在河源市较为顺利地推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双减”政策出台后,市教研院则围绕“减负提质”的目标,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和管理研究,科学制订了《河源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管理、设计与实施工作指引》,有效促进全市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如今,市教研院正借力“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南方教研大讲堂”等省级教研大平台,持续推进教研体系建设、教研机制创新、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评价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目前,河源市有省级基础教育教研基地11个,其中学科教研基地6个、校(园)本教研基地3个、县(市、区)教研基地2个。在市教研院的统筹管理下,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和活动,改变了河源市教研模式,促进了教研融合以及教研员和教师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了教研工作对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作用。2022年5月13日,何功兴应邀参加“南方教研大讲堂”,并担任课例点评和圆桌讨论专家,多家网络平台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道山学海,率马以骥,成就教育的大未来



大道至简,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往往以平常而朴素的面目出现,这正如教育之道。何功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如果教育忽视甚或放弃对人的培养而去追求别的目的,沦为功利主义,教育就异化了。精神、体魄、智力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育要始终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促进三者和谐共进,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引下,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修炼、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过程。



以道御术,以术辅道。时间拉回到9年前,何功兴在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训期间,深受吴颖民校长、王红教授等导师的影响,在不断学习、实践、观察、思考中,逐渐凝炼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在“生为主体、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以学定教、以学观教、以学评教”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创设情境,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将学习的权力和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教的活动指向并服务于学的活动,促进学的活动顺利而有质量地开展。教学流程围绕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步骤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将学习活动适当前置,通过学生先学暴露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提高教的针对性、适切性和有效性—— 这就是“学为中心”。



从学生之师,到师者之师,这是何功兴的又一次角色转变。连续两届担任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他深谙责任在肩,把对教育教学体悟之“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作室学员们——“带着老师做,做给老师看”。他主持的省名教师工作室有12位年轻教师,主持的省级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有20位骨干成员。面对这群上进、积极、优秀的年轻人,何功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牵头人,与他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对精神、体魄和智力三者关系的把握,使何功兴特别注重引导年轻教师““坚持修炼,不断超越”——在做人做事中、在处理矛盾和利益中修炼,真正“见心见性”。“修心”,常要扪心自问:对事业有责任心吗?对专业有执着心吗?对工作有懈怠心吗?对同事有包容心吗?自觉地清扫内心“垃圾”,让正能量不断增加;“修业”,修炼专业本领,力求精益求精; “修身”,修炼体能,从年轻时开始就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他还提倡教师们学习打太极拳这项很适合知识分子的运动,以强健的体魄迎接教研工作的艰苦挑战。他的切身体验是“太极使我身体好,工作让我心不老”。



写作是提升教研水平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但一些年轻老师不太重视,懒于动笔,何功兴认为这样迟早会影响和制约他们专业发展,于是他结合自身撰写论文和专著的经历,对他们谆谆寄语:“我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了,但仍然感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习仍然不能止步,一是因为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未知的、需要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太多,而我还有很多不足;二是因为如果不学习、不思考、不做事, 很快就会‘退化’‘老化’,会未老先衰;三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有潜力不发挥,有才能不使用,就是对生命的浪费,最为可惜。教与研要相结合,并常常动动笔。思想需要表达才更加清晰明确,需要推敲追问才更深刻全面。”一番箴言,拨云见日,年轻教师看到荣誉等身的何院长比自己还谦虚还拼,都深为感动,迸发出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事业的激情和动力。



何功兴带着年轻教师们一起同读名著,一起研究课题,一起研课磨课。提到这些,他眼中充满了兴奋的光彩:“这样我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不知‘老之将至’矣。”每年,何功兴组织学员集中研训不少于15天,并组织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第一期工作室围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这个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把研究成果汇集成《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一书出版。第二期,工作室围绕“以专题式教学为抓手推进高中语文新教材实施”这个研究主题,开展专题式教学研究,重视情境设置、任务驱动, 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研究, 围绕“任务群教学”“大单元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致”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实践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通过直播课或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向全市推介工作室的做法和成果。此外,何功兴的工作室还与其它名师、名园长工作室进行教研联动,如,2022年4月开设的《老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就有广东省刘小玲名园长工作室组织其成员及网络学员参加,聆听何院长高位引领的教导。现在,何功兴正带领工作室学员们,按计划编写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资料,以期汇集和推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同时借此锻炼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管被同行和后辈敬为“高山”,但何功兴对自己的概括却是那么的简单——小苦能吃,干活算勤;心态较好,身体还行。心态仍如年轻人的他,将带领市教研院队伍,立足于河源市的教育发展需求,继续服务于教育管理决策,在教研队伍建设、教研机制创新、课程改革引领、“双减”工作落实等方面积极探索,奋发前行,为河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续写鸿篇。



文:潘绮虹



编辑:王镇强、钟春雪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