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心的食物

郭浩 2018-04-26


今天中午吃了玉米,满足口腹之余,回想起小时候吃过的玉米,却怎么也咀嚼不出那些被我称作“真正的玉米”的味道。及至一根玉米棒子啃完,除了吃饱,却再没有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每个人在心中都存了很多食物,儿时的黄瓜、西红柿、白馒头,那些味道除了消失在过去的年代中之外,也留在了心中,成为了心的食物。

美味匮乏的时候,心的食物很多,我们怀念的味道也很多;如今想吃就吃的时候,却失去了本源味道,只剩下麻木地咀嚼吞咽。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上小学,父亲花了两元四角钱给我买了一个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罐易拉罐饮料,上面写满了英文,那个年代的如此价钱也足以让我炫耀很久。于是我几乎是以“滴”为单位地品尝完那一罐可乐,还要用空罐子装满酸梅汤去冒充炫耀很久的时间,只要是那个罐子里面的水,怎么喝都有可口可乐的味道。也就是那个味道,由口入心,以至于后来凡是可乐,我都只喝可口可乐,至于味道,却相差甚远了。

人是很善变的,奇怪的是,人对于食物的喜好和记忆却能够很稳定的存于心中。前些日子,随着天气转暖,我很喜欢买些小葱萝卜黄瓜和生菜蘸酱吃,即使现如今我连口音都丢得差不多了,但我所爱的很多食物却依然能够证明我是个东北人。很多时候,去超市买一些“葱伴侣”,或是“石桥大酱”,但父亲带来的一瓶大酱却让我第一口便吃出了正宗。父亲说那是奶奶去世前做的最后一缸大酱,难怪与心中的味道如此契合。

让过去的过去,在食物上却不容易实现,即使时过境迁,也总有一些在心中的味道无法抹去。这也是为何无论在哪里,东北人都喜欢沾一口自家做的大酱,四川人都喜欢来点儿自家的泡菜,并不是为了食物,是为了心口间的通透。通透了,契合了,便如同给心施了一次肥,让我们更有力的带着故土和故人的味道好好地活在当下。

我也时常在西餐厅看到孩子们面对披萨炸鸡大快朵颐,那些味道是否会入心,成为他们在未来多年后无法忘记的味道呢?

我看未必。

心的食物,大多带了些自然或成长的意义,有些需要在脑海中搜索良久才能找到。而现在的很多食物,不用去品尝便知道了味道,炸鸡是脆的,披萨是芝士味道,水果玉米是甜的......它们统统都成为了口中味道,吃饱后便不再想念了。这也是为什么问起现在的人们最喜爱的味道,只要有思考,便很少有人能明确地说出一种味道;这也是为什么问起现在的人们最喜爱的食物,只要有思考,很少有人能够明确地说出一种食物。

很多时候我们在“随便”中选择食物,在“随便”中选择口味,在“随便”中点餐,在“随便”中咀嚼,在“随便”中吃饱,而后躺在床上却依然怀念那些心的食物。那吃饱后的伤感,叹时光不曾倒流,那些心中的食物再也没有机会摆上餐桌,我们也在间或着想念心的食物中渐渐老去。

其实在我看来,能够在心中存留一些食物的味道,便意味着在过往中拥有过同食物间的幸福,每每念起想起,会有很多的精神富足和心中温暖。我更担心的是,如果现在问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你的心中食物是什么?却没有了答案......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