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作者邓小冬:做行走的“百科全书”

2021-12-27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她常常说,不是她在陪伴孩子们成长,而是孩子们在陪伴她成长。



每当被问到教育是什么,罗湖区水库小学的邓小冬总会用雅思贝尔斯的话语回答: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但是,如何才能成为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朵有力量的云、那个纯粹得可以唤醒别人的灵魂呢?从教16年,她一直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从新手教师成长为深圳市优秀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她常常说,不是她在陪伴孩子们成长,而是孩子们在陪伴她成长。

阅读无界但要有逻辑

“邓老师,这是什么虫?”“邓老师,门口的花开了,那是什么花?”……每天,邓小冬都要面对孩子们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而她则要“扮演一本百科全书”。邓小冬说,为此她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从经典名著到天文地理。即便如此,有时还是会被孩子们“难倒”。“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认怂。”她会诚实地告诉学生,她回答不了,但是课后会去找答案,希望学生也去找答案,然后一起探讨。

低年级的语文课难度不大,邓小冬把更多时间用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也是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是没有界限的,但是应该有逻辑。”为此,邓小冬把思维导图应用到阅读中。在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时,她要求学生做思维导图,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历史等内容,以点带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她也会尝试加入逻辑思维培养。小学语文里不少课文与植物相关,她就尝试着统合整理,把相关的课文整合成一个新的章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掌握的知识点更加全面。

善于抓住工作中的细节,是邓小冬课堂的另一个特点。她曾开设过一个系列的主题课“老师去哪里”——由于工作关系,她经常外出培训学习,每次她去一个地方,就会通过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方式让学生们猜她去了哪里?“这门课上多了,我的孩子们大概是最喜欢老师出差的学生了。”邓小冬笑说。


没有了“小花”还有“小尾巴”

小学低年级的任教老师,面对的都是年龄小且活泼好动的孩子,往往会面临来自孩子和家长的双重焦虑。孩子们强烈需要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因此与他们建立亲密互信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刚刚从教时,邓小冬还没有这个感悟。那时,班里有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会特别真诚地给她送花,但她发现这个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性格方面有些问题,很难融入集体。有一次,她本着鼓励孩子的心态让他参加了早操比赛,结果他反而因做错动作遭到同学的嘲笑。事后,她的反思是:不应该完全把视线放在这个孩子身上,他其实没有做错什么;需要教育的是班里的其他同学,要教会每一个孩子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遗憾的是,这个孩子后来还是转学了。邓小冬因此感叹:“再也没有那样一个孩子,趴在我的身后,送我一朵黄色的小花了。”

这件事让邓小冬明白了信任和安全感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她开始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积极地去和家长沟通。入学时她总会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增加他们的亲切感。“孩子会犯错,但老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错误。”邓小冬说,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指责,而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消除他们的焦虑。尤其是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时,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矛盾,这样孩子在吸取教训的同时,自尊心也得到了保护。

现在,虽然没有了“小花”,但是她的身边又多了一条“小尾巴”。班里的一个孩子每天下课都会到办公室找她,有时会问她需不需要帮忙,有时什么也不说就是静静地陪在她身边。同事们都笑说这个孩子是一条“小尾巴”,“黏”在她身上了。可邓小冬却乐在其中,她认为这反映了孩子对她充分的信任。她也问过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小尾巴”反问:“你怎么跟我妈妈问的一样呀?”邓小冬说:“对我来说,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校长短评

水库小学校长 邱兆平:

端正为师,扎实授业,快乐陪伴是小冬老师的职业理想。从教多年,小冬老师始终坚守教育一线,坚守班主任岗位,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并实践于日常工作。在专业方面,她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对待学生从心出发,细心呵护,与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cfd14024-cb7d-4186-8977-7190a359e5fb.jpg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