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智慧教学 臻美课堂

  • 作者:吴申道 著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39-2530-3
  • 定价:45.00元
  • 出版时间2019.7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码:216
  • 购买地址:https://dwz.cn/wUP9R9e0
内容简介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早在“七五”计划中,中央就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第42条,2014年11月)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明确地提出美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美育在育人中的作用极为重视。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的意见》更是详细地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也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使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所升华。在学校教育中,美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渗透到学科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之中,而且与其高度融合,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密切联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我们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2015〕528号文件《关于转发教育部体卫艺司商情申报2015年度体育美育研究专项任务的函》的指示精神,致力于理解并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当前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注重实效性和前瞻性,努力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课题研究。下面简述我们立项时的“初心”和认识。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政策要求

近年来,我市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美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对提高我市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我市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美育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课外活动中的渗透和融合严重不足;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而教育部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对照《意见》,我们觉得时间紧迫,任重道远。

二、课题研究的责任担当和现实使命

1. 突破当前中小学美育的困境

日常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大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都有着高度的认识: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但由于种种原因,美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处于薄弱的环节,远远不能适应时代与学生的要求。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教育功利性的思想影响下,美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严重的是,直到现在,在一些教育部门领导和各级学校中,还有许多人对美育的重要意义、美育的独特功能认识不足,甚至缺乏应有的认识。本课题从课题研究层面讲,是从课题教学、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等着手,进行美育渗透和融合的调查和实践;从教育生活化理念层面讲,是实践学生为营造美好校园教育而进行的创造美和享受美的文化过程。课题的提出显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2. 满足中小学美育的实际需求

(1)广泛、深入地了解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内外从事美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宣传其重要意义以及美育的方针、任务,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艺术等美育工作。

(2)扩大宣传美育在学科教育、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引领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开创美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举措。

(3)进一步提高学校对美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美育方案,真正形成一个美育繁荣的良好局面,从而造就一批美育示范学校,培养出一批具有美育精神的合格人才。

(4)锻造一支美育研究和美育督导专家队伍,使美育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中进行渗透、融合。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目标

1. 政策方针和理论指导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人体为喻,提出了“五育”并重,融合发展的思想。他指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其中他还特别提出“文化运动不要忘记美育”。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仍然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文件既明确了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指出了美育实施的途径,强调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原副总理指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培养、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可见,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能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认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而校园文化正是以环境的塑造力给这些学子提供这样一个感受美、创造美、经历美的氛围,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无疑在这一点上是最具有优势的。

2. 对目前国内美育著作阅读的感受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也缺少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各学科渗透与融合的实例,缺少相关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方面的美育校本课程的设计。而这正是我们的课题的一些成果,显然,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3.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具体说来,可细分为以下几个微目标:

(1)挖掘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美点所在,归类梳理。无论什么学科教材,都蕴含着美的教学内容。美术的画面美往往可以迷醉人眼,音乐的旋律美经常环绕人心,体育那力与美的交融更令人惊叹,语文课中那丰满、典型的艺术形象,深远、清新的意境,丰富、生动的语言,完整、独特的结构,娴熟、巧妙的艺术手法……无不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辉。而数学简直就是一个美的集合:数的美,形的美,式子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结构的美,和谐的美……几乎处处都充满着美。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寻找出各科教材中的美点,才能根据这些美点反映的美的性质,确定课堂实施美育的角度与目标。

(2)分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美点异同,实施渗透。对于挖掘出来的教材美点,教师要发挥好美育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精辟分析美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学生一旦感受出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快感,一份美的享受。

(3)融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美点元素,培养能力。教师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美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产生美的情感,得到美的享受,掌握一些美学知识,还要具有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和技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中的美点为例,向学生讲清楚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使学生掌握发现、辨识、表达各种美的常识。

(4)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审美体系,化育人心。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美育渗透,学生获得的美学知识必然是零散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一个阶段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单科的美点连成线,使各科的美点汇成流,学生在连点汇流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体验不同的美感。在总结归纳各类美的特点时,教师还通过介绍一些美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美学常识和审美原则。

四、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美育?

我们百度了“美育”的概念,是这样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旅游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

然而,我们更愿意接受赵伶俐教授的关于“美育”的解释,本课题对美育的概念的界定就是: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审美素质),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即首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包括艺术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其他素质的协调发展。(赵伶俐,1996)简而言之,美育是使人格和谐发展的教育。

“渗透和融合”指将所有的教育中的美的因素(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转化为可传输的因子,使整个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美点教育行为都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育濡染熏陶的效率,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发展与愉悦的一种教育思想、实践方式和操作模式。

“加强美育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渗透和融合”意思有三层:①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中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中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③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中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养成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五、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选择的是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大的层面讲,也就是说社会发展变化会对教育提出新问题。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本项目就是针对这类问题,借助心理学或教育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解决了教育问题,提高了教育质量。

(2)从美育实践的成功经验中提出研究问题。本课题还侧重从一线学校美育成功的案例中,提炼出一套针对中小学校美育比较成功的经验,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课外活动等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人文、自然等学科中的美育价值。总结、筛选、提炼美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力求能在推广中行之有效。要想让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广度和深度中寻找渗透在各个学科间的共性和特点,不断加强中小学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积极开拓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渠道和路径。

(3)从课堂内外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寻找美育的契机和规律。从中学文史类和自然科学类课堂教学中探索美育的元素,注重学科渗透,融合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力求推广更多的研究成果。研究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模式;探索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原则与规律。

(4)从美育理论的应用中找寻研究立德树人的精髓。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例如,全市举行的爱国主义案例中,我们可以用来分析美育在其中的渗透因素,研究美育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并依据它来制订教学计划,使美育的渗透和融合转化为可以实用的教学行为;在中小学各个学科加以渗透和融合,我们还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美育发展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这种实践研究,提炼出相关的开发性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年倏忽而过,在美育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学术论文、行动记录、课例欣赏以及美育活动丰富多彩。我们也总想以我们的能力编著相关教材以供分享。忙来忙去,总算能构成一本书,聊以自慰。本书呈现出来的是我在课题组影响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解和全部的科研心得。在学术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上,限于我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难免挂一漏万,谨呈一己之见,以求教于大家。

 

作者简介

   吴申道,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合肥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合肥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合肥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第二批教育家培养工程学员,安徽省中语会理事,合肥市中小学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评审专家。曾主持一项教育部教育科研课题,两项省级科研课题,参与编著学生读本、资料八本,发表各类论文几十篇,进行省、市、县、区各类讲座四十余场,所写散文曾入选人教版自读课本。

 

目录

第一章

我们所理解的美育

 

第一节 让美育走近我们

第二节 中国美育的诞生成长

第三节 西方美育的发育、壮大

第四节 东西交汇,百川归海:当代美育的现状

第五节 三驾马车——美育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美育濡染

 

第一节 校园文化是学生美育濡染的起点

第二节 多渠道打通校园文化的美育源流

 

 

第三章

美育与德育融合

 

第一节 德育、美育需要融合

第二节 德育、美育可以融合

第三节 德育、美育必然融合

第四节 德育、美育无缝融合

第五节 德育、美育巧妙融合

第六节 德育、美育多方融合

 

 

第四章

美育的渗透:音乐与美术学科

 

第一节 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第二节 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第五章

美育的渗透:语文学科

 

第一节 射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新“靶心”

第二节 挖掘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新内涵

第三节 搭建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新支架

 

第六章

美育的渗透:数学学科

 

第一节 充分探讨数学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第二节 充分发掘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第三节 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的美育作用

第四节 充分实施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第七章

美育的渗透:物理学科

 

第一节 “提取”物理教学中美育

第二节 “提炼”物理教学中美育

第三节 “提纯”物理教学中美育

第四节 “提升”物理教学中美育

 

 

第八章

美育的渗透:体育学科

 

第一节 体育美映射着美育的本源

第二节 体育美肩负着美育的价值

第三节 体育美践行着美的真谛

 

后 记

 

试读章节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