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小学班级管理经典案例66则

  • 作者:杨柳 编著
  •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681-3560-3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7年8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码:200
  • 购买地址:http://suo.im/1Kmk6P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体现了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智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成果。我们常说,专业成长=实践+反思。班主任工作如果只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常常会让我们陷入繁忙琐碎的事务中,难以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但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当教师们遇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时,他们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用爱心与智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既了解“事出有因”,又做到“为师有招”。你会发现,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时,理论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而实践的智慧又是多么的温暖。这也告诉我们,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多地了解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只有这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又基于理论的反思,才最有助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才能让我们走出职业的倦怠,重新认识班主任这一角色的意义与
价值。

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全书的编写体例上实现了创新,充分体现了编写者的智慧与创意。全书在每一个主题后都设有“主题拓展”板块,这一板块将班级管理中的某一主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既有助于一线教师系统、全面地认识这一主题,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这种尝试充分体现了我们一线班主任老师最鲜活生动的创造力。

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智慧、需要情怀,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早已不是空洞苍白的说教,不是干瘪冷漠的分数,而是镌刻在孩子们生命里的印记。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不是他们年少岁月里的匆匆过客,而要成为他们生命里的重要一员!因此,对于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成为学生生命里的重要一员,应成为我们专业成长中不懈的追求目标。以此共勉!

作者简介

杨柳,中共党员,教育硕士,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德育学科教研员,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罗湖区“家长学校”讲师。曾主持省、市、区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编写教材、书籍三本,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获得深圳市罗湖区优秀教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入学适应篇

主题一:适应新环境

?【案例1】?开开心心上学去

?【案例2】?班有胆小娃

?【案例3】?排队难不倒我

主题二:提高自理能力

?【案例1】?我会整理小书包

?【案例2】?你的形象很重要

?【案例3】?上学不忘带文具

主题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案例1】?把垃圾送回“家”

?【案例2】?再也不做小脏猫

?【案例3】?迟到不是好习惯

文明课堂篇

主题一:学会倾听

?【案例1】?嘘,不要打断我

?【案例2】?课堂怎么听

?【案例3】?会听才会答

主题二:训练专注力

?【案例1】?文具不是玩具

?【案例2】?神游大王

?【案例3】?专心写作业

主题三:培养规则意识

?【案例1】?随心所欲的小翰翰

?【案例2】?我班有个小捣蛋

?【案例3】?我行我素的个性女生

主题四:提高合作能力

?【案例1】?大胆说出来

?【案例2】?合作不是“一言堂”

?【案例3】?让“含羞草”绽放

阳光课间篇

主题一:培养安全意识

?【案例1】?别让铅笔伤人

?【案例2】?奔跑的“小黑牛”

?【案例3】?小心!护栏不能跨

主题二:引导文明行为

?【案例1】?问诊“小野人”

?【案例2】?洗手间不是游乐园

?【案例3】“外号大王”在我班

主题三:开展有趣的活动

?【案例1】“热闹非凡”的课间

?【案例2】?等铃声的溜溜

?【案例3】?莫把手机当玩具

同伴交往篇

主题一:培养同理心

?【案例1】?妮妮的“公主病”

?【案例2】?我们不该嘲笑她

?【案例3】?班级里的小霸王

主题二:管理情绪

?【案例1】“情”难自控

?【案例2】“常胜将军”的苦恼

?【案例3】?有话好好说

主题三:学会沟通

?【案例1】?我想和你交朋友

?【案例2】?都是误会惹的祸

?【案例3】?不在背后悄悄说

主题四:引导同伴互助

?【案例1】?我们都是一样的

?【案例2】?谁来帮帮他

?【案例3】?让我走近你

活力青春篇

主题一:认识自我

?【案例1】?其实你能行

?【案例2】?借你一双慧眼

?【案例3】?美在自然得体

主题二:疏导成长烦恼

?【案例1】?对学习压力say“NO!”

?【案例2】?男女生相处有技巧

?【案例3】?不让“叛逆”成为“问题”

和谐家校篇

主题一:家校沟通

?【案例1】?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案例2】?变“投诉”为“关怀”

?【案例3】?让家长会“嗨”起来

主题二:发挥家委会作用

?【案例1】?帮你筹建家委会

?【案例2】?家委会在行动

?【案例3】?为家委会找“位”

主题三:指导家庭教育

?【案例1】?爱我你就陪陪我

?【案例2】?攀比之下的烦恼

?【案例3】?渴望关怀的小杰

班级建设篇

主题一:营造班级文化

?【案例1】?软硬兼修树班风

?【案例2】?我是班级小主人

?【案例3】?班级处处皆文化

主题二:培养班干部

?【案例1】?人人都是小班长

?【案例2】?我的工作我做好

?【案例3】?尝试“小组责任制”

主题三:组织特色活动

?【案例1】?亲子“悦”读快乐多

?【案例2】“蜂”味十足创新规

?【案例3】?传统文化更有趣

试读章节

入学适应篇

主题一:适应新环境

孩子在安全熟悉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进入新环境,会有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适应期的长短每个人都不相同。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多数孩子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好奇心熟知环境、学会规则。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后出现“无端哭闹”“无器质性原因的疼痛”“沉默不语”“变得很内向”“不想上学”“故意破坏规则”等现象,这些情况并不多见,却给班主任工作带来许多困扰。出现上述现象多是因为学生不适应小学生活产生了情绪问题,而6岁左右儿童的情绪困扰则会以行为问题的方式表现
出来。

有研究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出现情绪困扰最高峰的时间段是入学第一个月,原因主要是与幼儿园相比作息时间变化太大造成睡眠质量下降,及随着时间推移学业压力逐步增加。此外,新生入学时教师与家长重视的方向不一致,教师可能更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家长往往比教师更重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适应情况。

为了让学生尽快熟知环境,班主任可以配合学校开展认识校园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学前规则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环境。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困扰,可以用绘画心情、相互倾诉、大动作发泄等方法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对于个别情绪问题严重的孩子,还应该建议家长及时寻求更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积极干预。因教师和家长对新生入学适应的认识上存在差异,还需与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双方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解决新生适应困难的问题。

可可,一年级的小女孩,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非常宠爱。但自从可可上小学以后,话越来越少,而且吃东西也不如以前。从前那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要么一提上学就说肚子不舒服,不想去学校;要么无故乱发脾气,早上一起床就嘟囔着讨厌上小学,要回幼儿园。父母之前担心是孩子身体的问题,但只要一请假在家,孩子立马变得生龙活虎,完全看不出哪里不舒服。可是,当父母硬逼着孩子去学校的时候,孩子的脸色就开始变白,额头出汗,直喊肚子疼,样子也不像是装出来的,带去医院检查却仍然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可可在班里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与同学们的交往也较少,一天到晚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爱回答问题。

对每位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从9月开学走进校门那刻起,无论是操场、教室,还是同学、教师,一切都是新景象,最初的一个月是学生最不适应的一个月。有专家做过统计,约30%的新生有不适应现象,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行为发生。针对可可这种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压力太大难适应

可可在家人的宠爱下没有受到任何约束,比较自由和放纵。但在学校需要她自我管理的地方很多,学校的规定让她感到受约束。这对一个极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来说,压力大了,自然就难以适应。渐渐地,她对学校产生了厌烦和恐惧,从心理到生理都发生了变化。

二、“分离焦虑”惹的祸

儿童心理专家称,每10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1人患“拒绝上学症”,发病高峰期在6~7岁和10~12岁,而且男女儿童的发病率几乎一致。可可是家中独女,父母过多的溺爱和娇惯造成了她对父母强烈的依恋,使她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当没有依恋对象陪伴的时候,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对可可而言,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需要独自面对新的互动对象、新的规范要求,难免不知如何应对,必然会有很多的忐忑不安,孩子的心里会感到紧张、压抑,导致患上“拒绝上学症”。

三、学习环境的变化

可可所熟悉的幼儿园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床具是卡通样式的,桌椅也被布置成圆形,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与同伴做游戏。而当她来到小学,看到统一的白色墙壁,整齐的桌椅朝向黑板,内心便会产生莫名的焦虑。面对小学校园陌生的环境,其想念父母和幼儿园的情感更加强烈,由此产生逃避的心理,渴望重回无忧无虑、备受呵护的快乐时光。

四、同伴结构的断层

可可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小学一年级是班集体的始建阶段,此时每个学生都处于探索阶段,都在探索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少有能关注到全局的孩子出现。可可由于在班里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与同学们的交往也较少,没有与其他人形成亲密关系,所以会有不愿意上学的念头。

分离焦虑症和拒绝上学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年龄较小的孩子,会表现出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等行为;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会出现惧怕的情绪、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耍赖、哭躺在地上不起来等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氛围呢?

一、减轻孩子心理压力,满足孩子心理需要

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小一新生入学初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积极体验学校生活的愉快和乐趣,防止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滋生。学生焦虑的产生有时可能因为学生的生活能力差。因此,在学生入学初期偶尔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不要过于严厉,要亲切、温和。我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一定会用最温柔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我与他们之前的幼儿园教师一样是和蔼可亲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彭斯(R·B·Spence)和扬(K·Young)所指出的: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包括归属的需要、独立的需要、社会称许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等,是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他们情绪适应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平衡,帮助其情绪适应的任务更显得艰巨和重要。

二、降低对父母的依赖强度,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班主任应注意与可可的父母进行沟通,使其父母配合学校的教育,改变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方式,不过分溺爱。班主任还要告诉其父母在生活中要适当放手,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使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分离焦虑主要是由于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产生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班主任可以通过教给孩子父母应对办法或者相互配合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如让父母告诉孩子小学是个有趣的地方;老师会教给大家很多知识,在学校可以学本领;放学后可让父母带着孩子在学校多停留一会儿,走一走,玩一玩。从而使孩子对学校、对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使孩子在此基础上逐步摆脱对父母过分的情感依赖,把对父母的依恋慢慢部分转移到教师身上。

三、营造安全无忧的班级环境

班主任要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校园环境和温馨的班级气氛,使小学生一走入校门便产生愉快感和亲切感。我曾经在孩子们入学的第一天,在教室的讲台上悬挂了几十个五彩缤纷的气球,每一个气球上写着一个学生或者老师的名字;将提前收集的孩子们的照片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还有“我们一起建新家”的系列活动,等等。当孩子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来的时候,一下子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有自己的信息和元素在其中,那是多么的意外和惊喜,孩子们便会立刻喜欢上这里了。

四、指导同伴交往

学生对学校适应不良在很大限度上是由交往状况不佳引起的。针对出现可可这种情况的孩子,教师可以分几步走:

1. 主动接近法

教师应该主动地去接近她、关心她,让她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
喜爱。我经常故意走到可可面前,与她交流、逗她开心,慢慢地,她脸上有了笑容。

2. 游戏吸引法

教师要指导可可这一类型的孩子与同学多接触、交往。如做一做“熟悉同学,消除陌生感”的游戏,如通过猜猜我是谁、名字叠罗汉、寻找有缘人等活动来增加他们与同学的相互了解。

3. 一对一牵手法

对于可可这样害怕孤单、不善于交往的孩子,教师可采取参与的方式,帮助她找一个朋友,还要注意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异,让他们性格上互补。等可可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后,则要鼓励她多结交新朋友了。在集体生活中,有了同伴的陪伴和帮助,学生能很快消除消极情绪而表现出快乐的情绪,从而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和集体生活。就像艾立克·费罗姆说过的那样:“人类只有和其同胞们携手并肩、休戚与共才能找到快乐和满足。”

小章是个十分瘦弱的一年级女生,一双怯怯的眼睛让人生怜。小章在班级集体行为中表现正常,非常遵守纪律,但是一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就表现得异常紧张,脸涨得通红,而且闭口不答。在老师还未做出任何反应之前,她的眼泪就会流下来,表情畏惧;老师说话声音稍微严厉一点,她就会全身发抖,偶尔还有因为不敢跟老师说而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在课后的了解中,我知道了她在所有的课堂上都是如此,与同学的交流也几乎没有。

一、隔代教育问题多

小章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外公外婆恰恰又是寡言少语且特别怕事的老人,认为外面的世界很可怕、很危险,因此,他们平时几乎不让孩子出门与人交往。如此,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比较胆小怕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小章这样的孩子进入小学的集体环境中,面对的同学和教师都是陌生人,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二、与人交往少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特征: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又是独门独户,孩子回到家大门一关,就与外界“鸡犬相闻,不相往来”。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加上媒体曝光的一些拐卖事件的影响,很多家庭平时很少允许孩子单独外出。小章的爷爷奶奶就是如此管教孩子,因而形成了孩子自我封闭的心态。同时,小章的父母忙于工作,给小孩创造的社交活动很少,这样一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大受限制,导致孩子人际交往不良。

三、缺乏心理安全感

小章是一个典型的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新生,从小的家庭教育让她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戒备。据了解,她在幼儿园也曾听到教师恐吓学生,要是不听话就关黑屋子等,这就加剧了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因此她的沉默愈加严重,最后发展到只字不吐。特殊的行为又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课堂上的胆怯也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自信,给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带来更大的困难。

一、家庭方面

1. 让父母帮助孩子增强安全感

班主任要与其父母沟通,让小章的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十分温暖的家庭氛围以及安全的心理环境,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外公外婆也应在言语上多给孩子关爱,让孩子了解到社会温暖、阳光的一面,由此慢慢增加孩子对教师、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让她自己慢慢卸下心里的盔甲。

2. 提醒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班主任要及时向小章的父母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提醒小章的父母及时根据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不时以眼神、手势、语言、微笑等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比如她今天在课上听讲非常认真,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字写得很棒,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等等。

3. 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条件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也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班主任应建议小章的父母周末带孩子多出去活动,多接触人群。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是预防和治疗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二、学校方面

1. 营造宽容安全的氛围

对小章这样胆小、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先对她降低要求,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对孩子的现状表示理解接纳,通过语言、手势、神态等多种方式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2.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小章是因为从小的家庭教育让她缺乏心理安全感,因此,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充满了戒备。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表现出极为友好的一面。为此,我下课后经常去找小章聊天,偶尔还用摸摸头、搂搂肩等亲密的动作拉近与小章之间的距离。平时我还会给小章安排一些小事务,比如,请她帮我去办公室拿本书,请她把东西送去打印室等,让她觉得自己很能干,教师喜欢她、重视她,她是教师的小助手。

3. 借助游戏,促进同伴交往

班主任在班级中可以多多开展与交往有关的活动。针对小章这种情况,首先,我会为班级孩子们设计一些游戏,如:名字接龙、朋友面对面、萝卜蹲等;其次,我会鼓励小章勇敢地参与游戏;第三,因为我前期跟小章建立起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我会主动担任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带着孩子们一起玩,为小章参与活动提供心理支持。另外,我利用班会课让小章与其他同学合演小品。在排练过程中,小章与合作者熟悉了;而精彩的表演之后,又有不少同学主动与她交朋友。慢慢地,小章越来越活泼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新学期,丹丹老师刚接了一年级新班。她在办公室里一脸无奈地说:“排队这件事可把我累坏了,一年级的小豆丁们总是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懵懂,我好不容易按身高、男女给他们排好的队伍,又反复要求他们记住自己的位置和身边的伙伴。结果,再排一次又乱了,孩子们根本不记得自己到底站在哪里,队伍乱糟糟、闹哄哄。我只好又重新排一次,如此反复,孩子们很糊涂,我也没了辙。”

一、孩子的年龄特点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容易分心,注意力不持久,能保持的时间只有10~20分钟。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否则很难完成持续时间较长的任务。

二、班主任的经验主义

丹丹老师第一次带一年级,陷进了原有的经验主义里。她在带四年级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很懂班级规矩,她只需要安排好,孩子们就会执行,所以她在带一年级也是如此执行,一年级孩子却无所适从。

丹丹老师的手足无措被同年级的资深班主任李老师看在眼里,她给丹丹老师支了一个小妙招——给孩子一个小密码:先给每个孩子贴上一个设计好的不干胶姓名贴,上面印着孩子的姓名班级,旁边留着空白格,男生女生分队列高低排好后,老师用马克笔在空白格上写上号码,男一号,女一号,男二号,女二号……告诉孩子,这就是他以后排队的密码,男一号要牵好女一号,男二号要牵好女二号……这样直观有趣的办法一下就让孩子们记住了自己的编号和同伴,再一次排队的时候虽然还有一些懵懂的孩子找不到,但是老师看着编码也能一下帮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同伴。

姓名贴图例:

男1

李想想

一年级(3)班

临时姓名贴装到胸牌卡套里,第一学期都让孩子们带着上学,既方便孩子们排队,也方便教师管理。一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需要细致具体,每一项要求都要让孩子有直观的体验,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效果。

李老师教给丹丹的这一招十分管用,丹丹老师班上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排队,而且每次排队孩子们动作都非常迅速,又快又好、不吵不闹。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