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读书·启迪·个性:来自历史教学实践的思考

  • 作者:庞友海著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39-2199-2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8年7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70克胶版纸
  • 页码:300
  • 购买地址:http://suo.im/4CMeDR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辑工作终于结束了,按规矩还差一个“序”。前一本书(《导航·释疑·创新——教材与高考之间的桥梁》)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请名人作序,因其内容主要是以高三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所以觉得没有必要。这本书字数虽要少一点(约23万字),但内容丰富得多,是我发表的文章中自己比较满意的篇章归类组合而成,既反映了我奋斗成长的历程,也反映了我对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有些话别人说可能要好一些,自己说难免有自夸之嫌。所以几天来我的大脑都在斗争,是请名人写,还是自己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试探性地拨通了我敬重的一位老前辈的电话,对方答应我写好后他签个字。这个我有心理准备,名人嘛,都比较忙,加之年纪大了,所以我能理解。后经了解,所谓名人写的“序”,基本都是自己写的,然后请名人签个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名人愿意签字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表明他对你基本认可啊!但我就是“一根筋”,这还叫名人作的序吗?难道签了字就能代表名人的心思和想法?若不能,岂不是强人所难!有鉴于此,还是“自序”吧!因真正了解我、懂我的还是我自己!

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萌发于1994年。这一年,我从一个乡中学借调到省重点中学——黔江中学,教高三历史。我是毛遂自荐通过讲课应聘进入黔中的,初来之时,我是信心满满。不知哪来的底气,在与分管校长相谈时,公开做出“教学搞不起来就回原学校”的承诺,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上课一个月学生就开始“造反”了,一些学生给班主任施加压力,要求换历史老师,甚至有学生在历史作业本上公然写道:“像你这样上历史课岂不是误人子弟!”可以说,我工作以来,基本上都是在学生的掌声和赞扬声中度过(所以才会做出“教学搞不起来就回原学校”的承诺),从未出现过如此让人尴尬的事件,真让我一时有些措手不及。问题出在哪儿?如果就这样回到原学校,可能的结果就是:自己失去自信,学生失去信任,同事背后议论,领导(对我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经过冷静反思,我发现,问题主要出在自已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还是按乡下孩子的基础和方法进行教学,而这个班基础较好,部分学生实际上已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对老师讲课比较挑剔,加之对我这个乡下来的(无正规大学文凭、无学位、无职称)“三无”老师本身就持怀疑态度。这种情况只有依靠自已,别人是帮不了忙的。于是,我找来大学教材,重新通读一遍中国史和世界史,提高教学起点,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方法,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就很快迎得学生的心,不少同学到班主任处反映,庞老师上课越来越精彩了。

我非常欣赏许纪霖教授的一句话:“我虽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就是这样开始的。所以,我还得感谢当年为难我的同学们,没有你们的为难,就没有我的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但当时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仅仅是如何将课上好、上生动,得到学生更多喝彩而已,并没意识到要将自已的思考上升到理性、总结成文字。

我教学生涯的又一转折点是1998年。诱因是这年的高考结果与我预期目标形成较大反差,也就是说,三年的辛苦与付出并没有得到成比例的回报。我是一个自尊心强又比较自信的人,当年的高考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可是我在黔江中学当班主任的第一届啊!这次失败迫使我再一次思考,今后的路究竟怎么走?很快我就得出结论:教学上没有常胜将军!埋头教学和教死书是没有出路的。于是我确定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自已的路!即教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用教育科研指导教学,教学反哺教研。这一年我35岁,早过而立之年了,还行吗?是不是太迟了?但转念一想,“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终成一代文豪。艺术大师齐百石40岁才开始学画啊!那时,我常用这些大器晚成的例子来激励自已。1999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8期发表我第一篇教研文章《历史事件再认识12例》,收到70元稿费,那对我是极大的鼓励!看到了大器晚成的一线希望。论文发表还在学校产生了一点小轰动,郭荣禄校长在学校周前会上给予表扬,并决定按稿费的三倍给予奖励。同时还强调,学校还会加大这方面的奖励。

从此,学校兴起了加强教研、撰写教研论文的良好风气。2000年,《中史参》第6期发表了我《初高中历史教材相互比较18例》,该文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发了全国对历史教材的讨论,《中史参》还特地寄来感谢信,要我将简历发过去,并嘱咐我做好接受媒体采访的准备……我的教研之路就这样起步了,一路走来,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中史参》主编任鹏杰老师,我的起步从《中史参》开始,后来多篇文章都是经任老师之手在《中史参》推出,2008年,还约我为《中史参》的品牌栏目“走近名师”写专稿。全国历史老师几十万,毕竟只有二十几位受邀到“走近名师”专栏啊!还有一个是学校郭荣禄校长,当初我进黔中时(他刚被提拔为副校长),不少人对我持怀疑态度,据说是他的一句话让领导打消顾虑(他说的什么我至今不知道),因他是正牌大学历史本科毕业,对历史学科最有发言权。他担任校长后,大力推行科研兴校,当时学校经费比较紧张,任何开支都可停止,但科研方面的奖励不仅没停,而且还逐年增加,学校教研蔚然成风,我是学校最大受益者。

闲谈了半天,该书归正传了。本书篇目选自我近20年来发表的教研论文,分别散见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政史地》《考试》《高考》等十多家公开刊物,自认为有一定价值,按内容归类编撰而成。当然,孩子还是自己的乖。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自己都不欣赏,恐怕就有问题了。我从事教育科研起步较晚,但从工作之日起,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为我后来从事“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所写文章多是平时对教材、教学、高考等的思考,但都与读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研究,都力争打破常规,不断有新的突破,真正形成自已的东西。因此,拙著取名为《读书·启迪·个性——来自历史教学实践的思考》。全书共九个部分。“成长感悟”栏只有1篇,即《超越自我,乐在其中》。该文是应《中史参》主编任鹏杰老师之约而写,发表在该刊品牌栏目“走近名师”2009年1—2期。该文相当于自传,简约叙述了我走上历史教学及历史教学研究的历程,也反映了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及实践。“教改探索”选了3篇文章,反映了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高考改革的看法,其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曾获重庆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著述二等奖。“高考指导”栏内容较杂,每一篇都代表一个方面。涉及高考心理研究、高考志愿指导、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策略、大纲的解读、新高考特点及备考建议等,尽管内容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直接为高考服务。“教学方法”是我平时教学的经验总结,涉及阅读方法、隐含信息分析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复习方法等。“教学研究”涉及的内容最多,其实所有篇目都可统称为教学研究。为了与其他栏目相区别,这里只选择教学中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处理及思考的篇目。“教育研究”几篇来自课题调研,是对目前教育弊端的分析及建议。“命题评析”主要是对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的评析。在全国几套高考试卷中,重庆卷的能力要求最低,基本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命题思路,即考查学生的“背功”,这与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相违背的,而且还多次出现明显的错误。为了促使重庆命题者提高命制试题的质量,保证高考的公平与公正,我连续写了几年的高考评论,也是唯一公开发表重庆卷高考试题评析的中学老师。“历史启迪”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历史思考,是社会热点的隐性介入,让历史与社会热点结合,从历史事件中得出规律性认识,或从历史事件中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人物研究”选了几篇短文,只有《抗战时期周恩来多党合作思想及实践研究》这篇长一点。这也是本书中唯一没有公开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此文之所以没有发表,不是质量达不到,而是刊登这种论文的刊物比较挑剔,只能发在带有统战性质的纯学术刊物,但这种刊物都要收费,而不交费是我发表文章的底线,这样就只有束之高阁了!之所以收入该书,一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是我最敬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我花了较大功夫收集资料,有我独到的一些看法;二则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20周年,以此表达纪念。

东拉西扯啰嗦大半天,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知所云,读者诸君恐怕更是糊涂,好!就此打住,证明你已进入最佳状态——人生的最高境界:难得糊涂!是为序。

作者简介

庞友海,1963年1月,苗族。九三学社重庆黔江区副主委,黔江区政协常委,重庆市历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三级教授,特级教师,重庆名师,重庆市首批教学专家工作室导师,西南大学特聘兼职教授,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黔江区建区十周年“百名功臣”,《中史参》特约编辑。现为“重庆庞友海历史教学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主持多项市级课题,在《历史教学》《基础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中学政史地》《考试》《高考》《中学历史教学》《教学与管理》等20多家中央、省级公开刊物发表教研文章98篇。内容涉及教材研究、高考研究、试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考试心理研究等多个领域。主编(或参编)教辅图书20部(本)。《试题与研究》《考试报》《试题调研》等多家省级刊物及教研机构特约撰稿人,为出版社、全国大联考及多家省级教研机构命制原创试卷200多套。

目录

第一篇

成长感悟

超越自我,乐在其中

第二篇

教改探索

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核心素养: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

第三篇

高考指导

高考中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高考志愿填报策略谈

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八大关系

2008年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的变化及解读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特点及备考建议

第四篇

教学方法

历史阅读的几种科学方法

中国古代史中隐含信息分析举例

历史隐含信息分析方法谈

寻根究底,纵横探幽

高三历史复习新思路尝试

教学机智:课堂活力与魅力的保证

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思路

第五篇

教学研究

历史事件再认识12例

初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

论新情境材料题设计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综合思考

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平等、自治

高考研究:历史周年问题导析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对教材习题的处理应与时俱进

历史高考:周年热点问题题源探微

如何理解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演变

第六篇

教育研究

支教政策出现种种偏差

从校长们的认识误区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反思

第七篇

命题评析

重庆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丰富的内容,平庸的设计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完善

基础·个性·平稳:2012年重庆文综卷历史试题印象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的统一

第八篇

历史启迪

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

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与时俱进:中共制胜之秘诀

历史的代价:曲折蹒跚的中国现代化

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世界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核心价值观

第九篇

人物研究

叶挺将军小传

冯太后改革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抗战时期周恩来多党合作思想及实践研究

吕后的政治智慧

试读章节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