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融合之路:中小学数字绘画跨学科教学创新案例

  • 作者: 林建庚,项阳 主编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12-9723-5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6年6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道林纸
  • 页码:240
  • 购买地址:http://suo.im/3fgQpB
内容简介

一片肩负着改革创新使命、集聚着深圳人民所有目光的福田土地,

一个来自八所学校的特色教育研究团队,

一群有着共同梦想执着追求的教师伙伴。

在这里,他们,在成长,在引领。

为了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为一批来自一线的教师创设了特色教师工作室这一平台,让许多具有教育情怀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林建庚老师所在学校的校长及课题的行政主持人,我欣喜地看到了数字绘画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变化。两年的砥砺前行,两年的大胆实践,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教学教研中成长、蜕变,华丽转身。

林老师是一位专家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他为人低调随和,不仅具有深厚的电脑绘画功底,同时在教育教学上独树一帜,所研究的数字绘画教学创新亮点纷呈,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特色凸显。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数字绘画跨学科协作学习,注重学科融合,在教学教研上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在国际教育论坛和国家、省、市各级研讨会上进行成果分享,获得教育同行的一致认可。如果用最为朴实的一句话来评价他,那就是“默默无闻却大有作为”。

工作室在秉承和发展教学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资源,整合各学科教师力量。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通过发挥各成员的优势,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各自强项,促进每个人的成长。工作室根据教师特点,分别从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动画绘本、英语绘本和校园动漫等不同方面进行教学研究设计,并依托数字绘画相关课题,不断发现问题点,寻找研究点,对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做了积极的探索,提高了成员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发挥团队的引领作用,让特色更多地辐射全区,带动全区课堂教学方式的新一轮变革。

林老师和工作室其他老师一起,通过多年数字绘画教学经验,提炼出科学、系统、有效的课程建设体系,发挥“引领示范激励辐射”作用,力求提升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一方面,工作室积极组织培训,提升电脑绘画和多媒体制作能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听课、磨课,进行教学研究,双管齐下,提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能力。

教学创新,理念先行。工作室以“数字绘画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课题为抓手,在培训、教学、活动和推广等方面逐步深入,设计了科学有效、适合师生发展的研究任务和目标,如围绕“师生主题绘画创作”和“跨学科协作式学习”开展了研讨活动,学生围绕“老师,我想对您说”进行主题绘画创作,老师围绕“孩子,我想对你说”进行绘画,等等。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通过这项活动,工作室成员的电脑绘画与创作水平也有了提高,同时对学科整合有了新的思考。“跨学科协作式学习”围绕“主题公园”绘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细分为主题公园门票设计、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外形设计等项目,每所学校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大家进行了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呈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图作品,灵感与创意得到凸显。

工作室成员来自八所不同的学校,大家利用数字绘画专题网站进行远程合作学习,由八所学校学生共同完成的一幅“信息乐园”图不仅富有创意,而且让学生尝试了一种新的合作学习方式。此主题性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提升信息素养,同时也让他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增强公民责任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教师的成长,而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磨炼,工作室教师每学期推出的数字绘画研究课都充满创意,精彩纷呈,让越来越多的教师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如数字水墨画“黑天鹅”、绘本教学“《失落的一角》续编”、英语绘本“贪吃蛇”、动画绘本“小黑鱼”、古诗配画“诗情画意”、Flash绘画“秋天的树叶”、项目学习“未来海底城”等教学设计。

数字绘画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不同地区的教育同行前来交流,林老师及其他工作室教师先后在第二届STEM国际教育论坛、2004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全国首届教育信息技术展演等多项大型活动中做数字绘画成果分享和课堂教学展示,并举办了多次数字绘画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该项研究的深入进行,扩大了课题的影响力,同时带动和影响了一批学校和教师投入到数字绘画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中,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探路。

我们期待数字绘画工作室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辑  融合之美——基于学科建设有效性的探索

走融合之路,创课程之美——数字绘画特色教师工作室发展规划与畅想

打造小学数字绘画思维型课堂——Beautiful Seasons字母插画课堂教学漫谈

探索小学数字绘画学科融合新型课堂——《圣诞party》圣诞装饰设计教学漫谈

数字绘画与学科多元整合的思考——《快乐的运动会》课堂教学浅析

数字绘画与儿童绘本创作实践研究——《妈妈的样子》课堂教学案例

数字绘画故事创作与表演艺术的融合——绘本《小雪人的旅行》教学案例

数字动漫班创作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在“概念车造型设计”的教与学中融入数字绘画

绘本创作融入课堂——《自选图形画卡通》教学案例

儿童绘本融情与美——《失落的一角故事续编》教学案例

第二辑  课堂实践——学科融合打造创新型课堂

数字绘画远程合作学习课堂研究——《未来海底城》教学架构设计与实施案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插画教学——《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

基于项目研究的数字绘图课堂教学研究——《未来之旅》教学案例

从绘画到动画,换一种方式的表达——Flash动画初体验《逐帧动画》教学案例

电脑绘画和习作整合课——《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案例

四格漫画创作的教与学——数字动漫创作班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Scratch装扮小游戏的设计》教学漫谈

探索交叉学科电脑数字绘画课堂——《星际探索》卡通形象设计教学漫谈

《雪花人》教学案例——与绘本融合的电脑绘画课堂教学研究

《画鸟》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观鸟自然笔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析

《小黑鱼》绘本动画设计教学随感

第三辑   教学创新——开创教学多元化智能模式

让课堂充满感性之美——电脑绘画《画别母校》教学实录

感受重复的美——数字绘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接力画绘本,联手创梦想——自创绘本《黑天鹅与小红球》教学漫谈

诗情画意解读小学数字绘画教学——《诗情画意》教学案例

充分利用Flash,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秋天的树叶》教学案例

Flash数字绘画课堂教学设计与探索——《大海里我最大》教学案例

数字绘画创语境,画中有话更有情——《Animals I like》教学案例

在网络环境下创造英语学习氛围——Pet corner教学漫谈

合作式计算机绘图课对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意义

多元智能发展的电脑绘画主题探究课堂实践——“希望小学”项目研究活动设计构想

附录

试读章节

??

融 合 之 美

——基于学科建设有效性的探索

走融合之路,创课程之美

——数字绘画特色教师工作室发展规划与畅想

林建庚

一、工作思路

聚集怀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开发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教研为纽带,携同团队教师,以数字绘画与跨学科融合为研究重点,探索与实践适应课程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团队,形成独具特色的跨学科教学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拓宽国际视野,传播前沿变革,引领团队丰富内涵和个性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起到辐射作用,形成影响力,打造一支集艺术与技术、能教学会研究的智慧教师队伍,使工作室成为教学研究和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二、主要目标

(1)主持人能根据工作室成员个人特点,设计适合数字绘画课程发展及个人专业提升的成长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推进课程研究,营造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团队氛围。

(2)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应用,发挥团队成员个性与特长,促进教师成长,共享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学生作品创意分享平台。

(3)通过数字绘画教学活动,研究学生在认知、情感、创意与评价方面的表现。

(4)通过本土性研究,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提炼数字绘画教学策略,出版教材与发表研究成果,最终走向国际舞台。

三、研究内容

(一)聚焦课堂,探索基于数字绘画的多学科教学方式

将美术教育渗透于多学科教学和生活应用作为研究着力点,通过教师自身的提升,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构建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和多元化教育内涵于一体的课堂,在提升教师数字绘画技能技巧的同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

(1)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深层次整合。

(2)校际之间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3)基于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的探究性学习,并开展调查研究。

(4)将数字绘画与多学科教学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施,探讨基于远程合作学习跨学科教学之成效。

通过逐步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研究实践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形成个人鲜明的教学特色。数字绘画特色工作室有成员11人,来自七所中小学校的4个学科,每位成员都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技术水平,在工作室活动中,根据数字绘画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培训,采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网络互动、主题探究等多种形式,逐步完善课程建设。

(二)分段递进,有效推进特色课程创建

教师应明确中小学数字绘画教学不只是创作一件作品,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突出师生间的创作分享和学习表达,激发学生多元智能,让学生的创意得到无限发挥。多学科教学整合不只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更是在课程设置中学科内容的融合。本工作室每学期将研究一个共同的主题,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对绘画软件、绘本故事、儿童插画、数字水墨画、平面设计、数字动漫等内容,通过“培训—教学—反思—提炼”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和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将数字绘画中的审美教育融合其他学科教学,探索视觉、文字、音乐等知识领域的跨学科整合,并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团队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将作品创作、教学研究、活动设计等案例分析作为行动研究的重点,提炼适合学生发展和数字绘画课程建设的教学方式,并由专人负责案例收集整理,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推进过程中,从以下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1)教师层面:数字绘画的创新教学、学科融合,每年一批教案。

(2)学生层面:突出数字绘画对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每年一套学生专题绘本与创作书。

明确每年研究侧重点,搭配每年工作与培训等活动开展。

工作室不同学科教师根据不同专长,分小组研究,以数字绘画教与学为核心,开展特定主题的研究,如儿童数字绘画心理学、数字绘画与英语学科整合、数字绘画与多元智能的培养设计、远程合作学习、Scratch绘画与编程……

数字绘画教学对硬件也有要求,期待通过活动的影响,争取区电教站和学校领导支持,更新或升级教学设备,改善成员所在学校数字绘画硬件环境。

(三)以课题为牵手,在教学活动中提升研究水平

工作室主持人曾主持过“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中国和美国worldlinks合作学习项目”“网络环境下师生电脑绘画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等课题,正在进行“福田区推进创建美术特色学校项目”“福田区一校一特色项目”等研究,课题及项目的经验对工作室未来教学科研有重要的影响。主持人将带领工作室成员继续参与项目研究,并与他们分享研究成果,提升工作室成员理论水平,学习国内外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数字绘画可行性研究途径和个人专业发展之路。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多阅读、多思考、多创作、多写作,提高理论研究、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并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应用到教学研究中,带动个人教学思考、论文撰写、思维表述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重视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通过面对面的研讨与网络交流,探索教学中的研究点,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检验,形成适合课程发展的成果,让数字绘画的创新成果得以推广。

根据本工作室研究内容和成员特点,申报福田区“远程合作学习下数字绘画跨学科整合研究”公益性课题或其他级别课题,利用专题网站展开研究。

(四)彰显个性,形成个人特色和课程特色

数字绘画不属于国家统配课程,课程设置本身即是一种改变,工作室开始的定位为跨学科整合,并以工作室七所学校为学习共同体,实施远程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这对工作室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本工作室需要研究的问题。工作室成员涵括美术、信息技术、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师,多学科并存意味着教师各有所长,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如何在数字绘画框架内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融合学科资源和教师资源,是主持人和工作室所有成员思考的重点。近年来,主持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年会、第二届国际STEM教育研讨会以及全国首届教育信息技术展演活动中,做了有关电脑绘画多学科整合教学经验分享和教学展示,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深受学生欢迎。

本工作室吸纳了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莲花中学的郭小夫老师本身是美术组长,对数字动漫艺术深有研究,并有极高的教学指导能力和丰硕成果;郭憬思、余婷婷老师对美术的理解和创意独具高度,也有丰富的美术教学经验;李军超老师致力于英语、电脑、绘画整合研究;杨敏老师多年来一直进行动画教学与学生指导;陈秀老师目前研究Scratch绘画与编程,陈苗、谢燕芳、赵丹、向冬梅、罗慧等老师一直进行电脑绘画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指导,这些老师在个人学科领域都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为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室将在以上框架内,细化各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点,着力提高成员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尊重成员个性特点与教学特长,每阶段有研究主题,进行教学方法反思和成员之间的成果共享,通过“总—分—总”的步骤,让研究主体既有重点,又各有特色和发展侧重点,在活动中提炼优秀的教学和活动案例,并引导工作室成员设计优秀的教案和学案,使其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同步提升,形成科学有效的特色创新课程。

四、主要措施

(一)专家引领,促进提升

工作室根据《名师工作室工作职责》要求,及时争取得到区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并根据活动进程不定期邀请区外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和指导,通过在课程设计、课例分析、专题活动、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成员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得到提升。

工作室还将组织成员参与其他优秀学校和各级数字绘画研究活动,开拓视野,吸收先进经验,在学习交流中快速提升。

(二)自主研修,专业发展

工作室成员根据切合实际的目标,发挥学科特点和个人特色,通过自主学习、反馈和检查提升自己,阅读有关教育理论、美术和信息技术等的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关注教学创新动向,不断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勤练习、多创作,相互学习,提高教学基本功。

(1)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开展图书推荐、图书漂流、自主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至少阅读两本有关教育、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

(2)主持人每学期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或上一次公开课,每年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或研究案例。

(3)每位成员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究课,三年内上一节区级以上展示课。

(4)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创作一件数字绘画作品,并撰写创作教程和体会。

(5)每位成员每年至少写一篇理论文章和一篇教学案例,三年内至少有一篇在区级以上正规杂志发表。

(6)工作室三年中承担一项区级以上与工作室研修有关的课题,并在周期内有阶段性或终结性成果,每位成员确立自己的教学科研课题(或导师课题下承担子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集体修改等。

(三)共建团队,合作成长

(1)主持人与全体成员有研究的热情、主动性和恒心,共同打造一个民主、和谐、自信、富有凝聚力的研究团队。

(2)工作室每月聚会一次,进行数字绘画技术培训和美术欣赏,举办讲座,召开主题论坛,观看音像资料,组织成员授课、集体议课等,全员参与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课改研讨活动和专题培训活动,也包括集中进行数字绘画训练及外出听课、写生等活动。

(3)开设专题网站,设置内容丰富的栏目,及时更新内容,利用网站开展教学活动、微课程建设、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和活动信息发布等,积极在网络平台开展讨论和评课;同时通过QQ群平台开展实时研讨,及时解决研究中的困惑,利用网络进行教与学方式主题探讨。

(4)制定工作室活动三年规划、阶段研究计划,以及工作室成员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室制度,明确职责,制定激励性评比方案,并及时做好教师成果的统计归档工作。

(5)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积极辅导学生进行数字绘画创作和参赛,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学生,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工作室每年组织一次师生现场作品展或网络画展。

(6)严格按规定合理使用活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满足团队建设中的资金需要。

(四)分享成果,扩大影响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研讨会和其他名师工作室举办的教育活动,吸取他人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学习交流中,提升专业素养;每学期组织一次研究成果现场活动,通过讲座、沙龙、研究课等不同形式进行展示,邀请专家现场把脉,促进教师成长。

(2)充分利用数字绘画工作室专题网站,使其既作为成员自我提升的平台,也作为师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并通过网站传递数字绘画教学方式改变动态,进行成果展示。

(3)形成有成效的数字绘画特色课程,带动一批学校和教师参与研究,并逐步走上更高级别的教育研讨会,交流和传播前沿的创新成果,分享研究经验,使数字绘画跨学科整合方式辐射范围更大。

五、预期研究成果

(1)根据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数字绘画创新方式的课例和学生辅导课例,完善具有推广和辐射作用的专题学习网站。

(2)整理数字绘画教学案例、研究论文,区分工作室、成员个人和有学科特色的创意绘本、数字绘画故事、动漫插画、绘画教程等师生作品集,并成辑发行。

(3)设计并撰写工作室活动总结、课题实验报告和结题报告,按名师工作室管理要求,至少发表论文12篇,其中3篇刊登在核心刊物,活动周期内完成课题结题验收。

(4)编写《数字绘画》校本教材、工作室教育研究专著。

打造小学数字绘画思维型课堂

——Beautiful Seasons字母插画课堂教学漫谈

林建庚

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还原课堂本质的课堂,能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通过学生的感受、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与情趣,提高其美术鉴赏力和创造力。艺术形式的创新在不同时代从未停滞过,美术也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从传统的纸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形式逐渐演变出无纸化电脑数字绘画形式,并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媒体传播的时尚主流。数字绘画也因为它的多样性,以及对传统美术特点的继承性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小学数字绘画融合了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是真正跨学科教学实践,尤其是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互动学习平台,让学习过程和成果共享成为可能。

小学数字绘画教学需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偏重对绘画软件技巧及特效的应用,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来设计教学主题和内容,以求调动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儿童插画是一个充满奇想与创意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借由自己的彩笔尽情发挥个人独特的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四季

师:同学们,窗外的植物园,有什么变化呢?(观察和发现产生对春天的联想)

师:(展示课件图片)请为图中的姐姐(图1)取个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好?为什么呢?

师:(教师板书“spring”,播放背景音乐)春姑娘的长发充满春天的美丽,让我们一起触摸春天,畅想春天里身边的变化吧。请与身边同学讨论交流有关春天的诗、歌、画和曾经的经历。(对春季的联想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美)

师: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展示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展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季节”)

生:(学生快速随意完成造句)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鲜花开放的季节/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去大海游泳/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环境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感受身边发生的变化,在头脑中构建丰富的季节影像)

二、认知规律,深入探究

情景的创设是为教学内容做铺垫的,掌握绘画创作中的美术知识点与创意表现,是本课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师:(展示四季自然风光图片,图2)请学生直观感受四季的色彩和景色,从具象的景观中认识不同季节中色彩的变化。

师:(展示放大图片,图3),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和归纳不同季节的色彩,了解冷色调和暖色的特点,让学生同时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师:(展示色环图,图3)请学生认识冷色调和暖色调,并分析四季图片中的主色调和色相,将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联系起来,通过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内涵。

学生互相交流喜爱的活动,如春游、放风筝、游泳、种树、摘草莓、滑雪等,让季节由静到动活跃起来。观看一组人们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总结对季节的感知。

教师将学生归纳的特点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学生也明白了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美的鉴赏很重要,这对他们走进大自然、热爱生活、发现美、热爱美也是一种激励。

三、开拓视野,创意分工

在师生共同感受季节之美后,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对季节的情感和认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可将前面所有为感受美、发现美所做的铺垫,最终落实到创作美的过程上。在美术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难易,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习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能否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等,都能体现出教师的智慧。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写出一个字母,请学生联想,并上讲台修饰字母,添加内容,并可以创设故事,引出插画的概念,学生感受到插画带来的想象力。

教师展示字母插画的图片(图4),让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激发头脑中的奇想。

教师趁热打铁,将话题引申到四季的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上来。

教师展示学生曾经的儿童插画作业(图5),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如何做到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个性的发挥与团队的智慧相结合,是教师在这节课应重点突破的地方。在前面学生都谈到自己喜欢的季节,在深入探究中有的孩子有所改变。

师:生命从春季开始,在夏季盛放,在秋天收获,在冬天回忆,我们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按春、夏、秋、冬分成四组,各组设计季节字母插画,看哪组的季节最美。

教师和学生一起考虑每个组的人数安排,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同时引导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创设一个兴趣相同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民主的氛围中探究。

四组学生各自围绕喜欢的季节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前面对不同季节的景色、色彩、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讨论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中哪些工具,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字母插画的创意。(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关注各组学生活动状态。)

(播放背景音乐)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兴趣和绘画基础自由选择对应季节中的一个字母进行数字插画设计,对无人选择的字母在组内协调,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完成任务,并在创作过程中共同解决彼此的学习困难,在共同探讨方法和规律上发挥个体和团队的力量。

学生在字母插画创作过程中,将生活经验和美术知识巧妙地融合,思维得到发散,既有个性发挥,又将团队的智慧在各自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将四季表现得趣味盎然(图6)。

四、欣赏交流,共同提高

组长与本组同学一起将本组分工创作的作业按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拼成单词插画上传网站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春夏秋冬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我们的画呢?

学生认真欣赏每个合作小组创作的字母插画(图7),从四季的景色、色彩、活动及创意表现进行分析评价,评出最美丽的季节。(学生逐步学会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观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达到了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目的,并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成效。)

师:同学们创作的作品,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收获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相信大家还有很多思考和体会,请在电脑绘画网站字母插画作品的评论栏目写出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并请各组根据学习评价表对本组同学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

课后教师打印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字绘画对学生既有电脑操作要术,又有美术知识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展示、欣赏、动手、评价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作业难度和时间安排上都要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自主选择以及表现某个知识点时,可以根据个人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创作,同时借助团队的智慧完善作品。

《美丽的季节》字母插画一课,以感受、欣赏、发现、合作、创造为主线,力图打造一个聚集合作团队智慧的思维型课堂,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跨学科整合,并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

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和感受出发,将四季的自然景色引向人们活动,将自然中的色彩引入艺术中的色彩,从教师抛出问题,到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学生个体活动到小组合作学习,由合作团队根据自愿的原则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发挥集体智慧解决小组之间个体差异问题,整个课堂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四个团队的创意较好地体现了以思维训练与跨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目标。

让艺术走进生活,个性发展与团队意识结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让我看到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潜力。

电脑绘图与课程整合的创新案例分析

——兼评Beautiful Seasons字母插画课堂教学

郑娟?江丰光

Beautiful Seasons字母插画课堂顺应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和发展的新要求,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放在首位,以基于问题和任务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

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在林建庚老师的课堂上,从设计到制作字母插画,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和信息,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素材的筛选和鉴别、对信息的总结和归纳都是学生隐性的信息素养的显性表现。

信息素养是一种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而信息技术则是一种工具。为了完成字母插画设计,学生需要使用Photoshop等信息技术工具,在动手绘画、操作软件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将创造力分为与创造力有关的智力维、方式维、人格特质。创新思维是智力维的体现,林老师的这节课从智力维的角度培养了学生“经验关联型智力”和“外部关联型智力”。

首先,引导学生将26个字母与春夏秋冬四季联系起来,充分地发掘了学生对四季的经验认识,将这种认识带入字母动画的创作中,开发了学生与经验相关的智力,即“经验关联智力”。其次,不管是引导启发学生还是给学生分配任务,在整个课堂中利用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营造了很好的艺术环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与外部关联,发散思维,开发智力。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从四季的色彩与景色到字母的形状与故事,从教师的语言文字到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学生一直沉浸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从创设的情境到深入探究再到创意分工,学生一直沉浸在林老师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在其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而同时,绘画能够让学生敞开心灵,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自身审美情趣和修养。

四、体现出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林老师的课堂中,学生首先是在小组之间协作完成制作字母插画的任务,其次是在最后的欣赏交流中充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五、突出师生间的创作分享,学习表达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是他们和这个世界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好方式。林老师通过与学生多次对话,让他们逐步学会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观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让学生去分享、去表达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电脑绘图与课程整合让学习更活泼

综观整个课堂,我们发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热情,也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的多次对话,更是看到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对技术的好奇心,也是绘图课程的艺术魅力,更是这两者的结合,让整个课堂活泼起来。由此,我们看到了电脑绘图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魅力。

七、注重多元智能,培养孩子无限潜能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多元智力主要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组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控制课堂,进行“满堂灌”,极大地剥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使得教学形式单一,只能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元智力。然而,随着教育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智力,培养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林老师的课堂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

文字智能,通过色彩像素图、色环图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优美的背景音乐孕育学生的音乐旋律智能,通过协作学习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通过观察四季的特点等去开发学生的自我自然观察智能等。

总之,Beautiful Seasons字母插画课堂采用跨学科的方式,将信息技术课与绘画课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让教学更生动、学习更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林老师的电脑绘画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无限可能,更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契机等着我们去发现。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