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在研究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作者:罗灿 著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94-0714-8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6年5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道林纸
  • 页码:248
  • 购买地址:http://suo.im/1muzEy
内容简介

杨绛先生说:“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人生应当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教育者,我将这句话延伸为“在研究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如何在浮躁的尘世及功利的社会中,带着青春的颜色和朝气,养成宁静致远的读书习惯,是需要语文教师深入研究的。为了探索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主持了深圳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3年来,我与课题组老师们潜心研究,致力于切实的分析和探索;其后,我又主持了“中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研究”“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等一系列阅读课题研究;此外,我还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初中语文彩虹阅读计划”“中国文化原典阅读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模型建构研究”和“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治理体系变革研究——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例”的课题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让我十分感念的是,作为深圳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在工作室成员们的“逼迫”下,与大家共同成长,在专业成长中寻找幸福的支点,并借助这个支点回馈课堂、反哺教育。课题研究中,我们分享智慧,工作室便是碰撞思想、创新理念之处;课例示范时,我们含英咀华,工作室变成互相学习、彼此提升之所。如今,我再度被评为深圳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不断壮大,并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工作室如树参天,其叶蓁蓁,我必将奋然前行,不遗余力,这一切,只为让更多语文教师不断提升,遇见更好的自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与提升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老师和朋友们的教导与帮助。2002年,我有幸参加深圳市中考的命题,与其他20位老师同研究、同探索,一起命制高质量的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度过了有意义而难忘的18天;之后又参加深圳市2007年、2008年的中考命题、审题工作。如果说人的思想是一本书的话,这3个18天里,我读到许多学养深厚的“大书”,也扩展与完善了自己的一本小书。重翻日记,紧张、劳苦、奋斗、友爱历历在目,如在眼前。时隔多年,于今公开,但读来依旧催人奋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征途漫长,风景独好。2001年,我有幸成为深圳市首批骨干教师;2003年,成为深圳市海外培训班第一期学员;2012年,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培养对象;2015年,参加深圳市首批名师第一期研修学习,一路游学,观景览胜,远赴重洋,到美国、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研修学习。学海无涯,求索上下!心向往,身趋之,我在路上,看到更好的他们,也必将看到更好的自己。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研究、学习是人生最美的姿态,从课题研究、命题研究到作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名师、省名师的研修学习,从援引他山之石到转为己用,凡此种种,对我不仅是磨砺锤炼,更是养成生成,重塑自己的精神模样,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能以更好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我必定持之以恒将毕生所见、所学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方法;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定将一如既往带领工作室成员学习、研究,致力于重新塑造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气质。所谓“道不远人”,我想,生活的目的是成长,成为你能力所及的最好模样。我们不断学,即使知不足、然后困,也决不妥协于思考的惰性与狭隘,我们自省、自强。因为,我们孜孜以求更好的教师形象,我们希冀期盼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罗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深圳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首批、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名教师”,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一等奖、“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研能手”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能奖”、全国优秀教育园丁、全国中学语文首届“学术先锋人物”等荣誉称号。出版《多少星星在心里》《灿灿的教育星空》等8本论著。

目录

第 一 辑?课题研究

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课题

中学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研究

探究性学习:WebQuest及策略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

初中语文彩虹阅读计划

中国文化原典阅读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模型建构研究

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治理体系变革研究

学生语感的行动研究

第 二 辑?名师工作室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罗灿名师工作室培养计划

课题引领?活动推进?引领辐射

罗灿名师工作室“名家进校园”经典诗文朗诵会致辞

我们在生长……

第 三 辑?命题研究

2002年深圳中考语文科命题工作的思考

2002年深圳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

2007年深圳中考语文科命题工作思考

2008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名师谈2009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评2013年深圳语文中考作文题

“头脑风暴”18天

第 四 辑?研修学习

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我眼中的香港教育

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研修

深圳市名师第一期研修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辑课?题?研?究

 

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一、研究现状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把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2.?国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

目前,语文教育界对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均处在理论层面和平面化的操作层面。余映潮《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等,均重视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借助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研究。因此,立体的阅读能力培养模式亟须构建。

3.?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所以,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实践活动,发展能力。主动探索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主线,以重组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鉴于以上背景,我们提出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以期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今学科综合化、教育信息化等有利条件,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培养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的阅读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的概念界定

(1)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阅读能力。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性认知能力,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二是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三是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四是创造性理解能力。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因此生出新意。

(3)语文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有这样的表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界定和描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较为准确地涵盖了阅读的意义和特点。在新课改的阅读指导教学中,我们师生应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阅读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1)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倡全民阅读十分有必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在语文课堂上营造一种“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

(2)阅读情境的创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好的阅读情境的创设是把阅读的主动权、阅读的思维空间还给学生。首先,激活原有知识,利用迁移创设阅读情境。其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阅读情境。再次,沟通现实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创设阅读情境。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阅读期待。

(3)阅读价值的引领。从生命的高度引领学生了解阅读的价值,重视阅读。一是激活人的生命状态,二是改善人的生命意义,三是提升人的生命品质。阅读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的生命意义更多、更有效地引向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引向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的满足。

3.?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

系统、理性地设计阅读评价体系,折射出测试背后的教育思想理念,我们将之分为评价内容及评价形式。评价内容的两个维度五个方面:一是阅读认知因素评定,包括阅读方式评价、阅读策略评价、阅读习惯评价。二是阅读非认知因素评定,包括阅读兴趣与态度评价、课外阅读评价。评价形式包括调查问卷、专项活动和综合活动等。阅读测试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要检查、反馈和改进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阅读对策研究

(1)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课文是“例子”,是传授课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抓手。教师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

(2)阅读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阅读规律,注重语言环境和整体感知。从阅读本质上说,这是阅读的规律,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整体。

(3)阅读教学要加强文章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朗读,带动学生在读书中丰富词汇,形成语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4)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而不读”“读而不思”的弊端。

2.?阅读方式研究

(1)感悟式阅读。提倡感悟式阅读,克服阅读课上讲多读少的弊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2)合作式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探讨、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的一种阅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鉴赏力。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对不同作家对同一事物的描写进行比较;②对同类题材作品进行比较;③改编作品和原著的比较;④不同观点的作品的比较。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抓住某一方面进行比较,仔细领会,从中领悟其精妙,就可以学到“应该怎样写”(鲁迅语)。

3.?阅读效率研究——快速阅读技巧的培养

快速阅读法要求在阅读中用最少的时间达到对文章的基本理解,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有浏览法、扫读法、跳读法、猜读法。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有避免发声、减少注视点、缩短眼停时间、避免回视。训练快速阅读技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计时阅读法;②固定程序阅读;③默读。

4.?阅读行为研究

(1)中学生不良阅读行为及其矫正。中学生不良阅读行为的具体表现:一是盲从,二是浮躁,三是慵懒,四是偏爱。在对中学生不良阅读行为进行矫正时,语文教师主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二是经常性原则,三是主体性原则,四是正强化原则。尽量少用强制性措施,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表扬鼓励,制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尽可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获得学生的认同。

(2)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研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激发兴趣,促成阅读;教给方法,指导阅读(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创设条件,促进阅读(组建图书角,创造必要阅读条件,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平台);坚持阅读,注重积累。

5.?立体阅读网络的构建

立体阅读由纵向阅读与横向阅读构成。纵向阅读,即课堂阅读纵向深入,其目的在于习得常规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辐射并指导横向阅读。横向阅读包含两部分内容:①校园内部横向阅读网络,含学生交互阅读、电子网络阅读等;②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阅读网络。

四、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分两条线进行:以实践研究为主线,以理论研究为辅线。

五、实施步骤

本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方法,在教学实验中不断总结并分析,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本课题分以下五步进行:

(1)2011年11月~2012年3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开展中学生大阅读的现状调查研究,拟订实验方案。

(2)2012年4~12月,确立“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态度、方法培养对策研究,形成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3)2013年1~12月,修正完善已有的研究模式,做第二次调查分析,进行中学生阅读障碍(困难)及矫治对策研究,进一步研究学生阅读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形成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4)2014年1~6月,进行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系研究、语文阅读能力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校本经典阅读实践及其效应评价研究、中学家校互动阅读实施策略研究等,汇编研究论文。

(5)2014年6~12月,总结研究成果,汇报公开课,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及出版论著《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六、研究价值和成果效益

本课题通过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在的5个区12所学校全面铺开,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学生阅读,致力于中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科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大主题文化阅读、当代作家系列阅读等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亲子阅读、社区阅读、自主阅读等为主要形式,开设独树一帜的阅读文化课程,建立充满激励功能的阅读评价机制,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家庭和社会的阅读生活圈。罗灿名师工作室的阅读计划期待以其专业性、系统性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产生广泛影响,带动每个成员、学员所在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成为全市学校阅读推广基地,努力推动学校阅读和家庭阅读,以期辐射到全社会,达到全民阅读的理想目标,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养性的终身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

 

“创新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课题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社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现代化进程。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创建书香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2.?内在需求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倡全民阅读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此,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3.?行业共识

目前,语文教育界对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学生阅读情境创设的研究颇为丰富,如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等。这说明,重视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

4.?学科特性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阅读教学是指借助文本,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另外,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尽管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知识,能初步掌握听、说、读、写技能,但随着教学难度内容的加大,有些学生对错综复杂的语言知识难以应付,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如何在时间紧张、系统性缺乏的情况下,以课文为中心,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喜爱阅读,海量阅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提出并确立了“创新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课题。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1~3月)

1.?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均为市级课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课题组成员,他们已经具备做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拥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所涉及的调研、结论也将有效支撑本课题的论点,加强其客观性和准确性。整个研究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水平高,学术理论扎实,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良好基础,是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年轻有为的教学和教研骨干队伍。

2.?学习新课程标准、新大纲,研究新教材,调查教学现状,确立研究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情境”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直观感受、情感共鸣和体验的场合或气氛。”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能力又有这样的表述:“阅读能力是指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本领,包括对文章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这些界定和描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较为准确地涵盖了阅读的意义和特点。在新课改的阅读指导教学中,要求师生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阅读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上述原因,经课题专家评审组的指导,我们经过研究探讨,为课题组确立了“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这一研究课题。

3.?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课题前沿,做好开题论证

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不仅能避免重复研究,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明确研究问题,领悟课题精髓,是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追踪阅读模式历史,领会阅读能力的内涵,了解研究的前沿动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撰写了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4.?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课题研究的质量有所保证。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课题研究学习理论。一是学习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阅读是一种认知活动;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影响;创设阅读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感知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认识的直观原理。阅读情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三是学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阅读是一种综合认知过程。阅读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调用学生的潜意识和不自觉思维,使学生情绪受到良好的引导。

(二)课题的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4年3月)

1.?研究内容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真实性等原则,围绕课题重点在初中各年级进行了专项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法,充分了解现阶段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准备素材,并制定具体研究细则,为进行案例研究找准目标,撰写第一阶段论文。

(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结合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师教学、课程目标研究、学情研究等6个子课题开展多角度探究活动,同时,积累第一手资料,完成相关论文的写作。

(3)综合运用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教研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目标,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和思维活跃度为落实点,在切实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完成若干体现主体实践性阅读思想的课堂实录,并发表于相关报刊。

(4)激活原有知识,利用迁移方式创设阅读情境。在阅读中,要注重激活原有知识,整体感知。把较小的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即依据文章的特点,从立意、思路、篇章结构及表现方法这些全局性的问题入手,逐层深入地去把握文章的核心,让学生感受到“牵一词(句)而动全身”的整体魅力,感受到字、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品出语言的味道。反之,如果任意肢解文章,死抠片言只语,孤立静止地设计些零零碎碎的枝节问题,或者游离文本之外,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就会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味同嚼蜡,收效甚微,从而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任何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含义。品味语言必须抓住具体的语境。这就是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

(5)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阅读情境。“读”是学习语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人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当然,读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缺少朗读。语文教师的一定要重视朗读,不仅自己要率先垂范,而且要带动学生读文本,要在校园里、教室里营造朗读的氛围,让“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无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6)沟通现实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创设阅读情境。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脉搏,挖掘文本的内涵。因为语文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语言文字的本身(其他学科的语言文字只是事例的载体)。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探讨作者是怎样驾驭语言的,是怎样用优美文字写景状物或用犀利笔锋扬善惩恶的,是怎样把繁杂的事情要言不烦、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的。这些语言的魅力,需要教师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

(7)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阅读期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乐思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自主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构建阅读思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把整堂课看作是一个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精心设计能够提挈全文的一组问题,形成问题情境;由一个具体矛盾点来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以相关的课外资料的介入创设能产生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的情境;通过具体实物的演示创造问题情境等。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8)创设情境,实现阅读价值的引领,从生命的高度引领学生了解阅读的价值,重视阅读。语文整体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整体把握,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驾驭文章。从阅读本质上说,这是阅读的规律,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整体。

2.?课题研究的总体方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体的实施方略为: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基础,以课堂实践为基地,将科学规范的科研工作与系统广泛的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将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一是以科研为主线,设计教研活动,进行实践探索。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每学年上至少两次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课、观摩课,如陈树蕾老师先上了一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研究课,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思想,体现研究思路,展现研究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后反思课堂实践,检验研究效果;最后课题组共同研讨,或反思成败,或总结经验,或提升理论成果。二是以教研为基础,以课堂为实验基地,推广研究成果。我们把总结出的主体实践性阅读的思路、模式及实施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上评优课、公开课、观摩课,以推广研究成果,验证理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合理性。通过这样的循环研究,从而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研究效率。另外,通过教科研活动,总体把握科研方向、节奏,及时反思研究效果,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集众力、聚众志,保障了课题的研究质量。

3.?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遵循总的研究方略,我们实施了如下研究措施。

(1)转变教师角色行为,解决课题研究的前提和根本问题。

创设阅读情境的目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前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教育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一方面强化对主体实践性学习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特别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定位教师角色。一是平等参与。强调教师以平等身份对待每一位学生。放下“权威”的架子,摒弃儒者的样式,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的实践性阅读的过程中,做导演,做教练,做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实践者,尊重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二是跟踪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学生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实践性阅读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三是随机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激活、激发、沟通、营造、引领学生阅读,为了让学生对发展研究保持高昂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能尝到创设阅读情境的甜头。

(2)在研究的中期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和研讨,深化对“阅读情境”内涵的理解,避免走入研究误区。

在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我们就集合众智、众力,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利用迁移创设阅读情境”为突破口展开研究,包括问卷调查、现状分析、课堂实践、成果总结。经过近一学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阅读情境;沟通现实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创设阅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阅读期待;创设情境,实现阅读价值的引领,从生命的高度引领学生了解阅读的价值,重视阅读等方面做了有效的研究探索。之后,我们及时总结了研究成果。

由于一些教师对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理解有误,又受到当前比较流行的“研究型课型”的影响,阅读教学实践产生了一些偏差。我们针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了研讨:

?①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大量精力和时间去搜集整理资料,把学习目标定位于多方面了解科学、文化甚至美学知识,导致语文课上成了生物课、政治课、美学课……完全迷失了语文课的本性。

?② 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常常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表演不到位,因此热闹之后,学生只剩下对课文内容的一点粗浅认识,更谈不上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③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实施“非指示性”阅读教学法,即把文章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做任何指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对学生的理解也少有点评或限制,这看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却由于学生阅读水平、人生阅历所限,致使他们的阅读水平始终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没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品质。

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和研讨,从而准确把握了创设阅读情境教学的内涵,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即在常规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实践阅读的思路模式、方法策略的研究,及时避免陷入研究误区,为研究的深入展开铺平了道路。

(3)提出实施创设阅读情境的具体方法,调整课题组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有些不适合创设阅读情境教学,如教学环节安排得不够合理,教学的群体合作意识不够,专业讨论的气氛不浓,工作计划性不强,与学生真诚沟通不多,教研时间少,获得教学信息的渠道不通畅等。在研究实践中,我们突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出了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具体方法,并以此来调整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具体如下:

?① 强化课前预习作业的完成,做到心中有数。

课前预习作业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围绕有关课程的话题而展开的交流。课前预习作业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的唯一一次主体实践性阅读,是教师了解学生文本认知水平的重要渠道。主题实践性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教学成为目标明晰、方法得当的有效活动。课前预习作业可以很好地使教师教学时心中有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② 完善阅读教学环节,打造高效教学情境。

创设阅读情境模式,特别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流畅。在既有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心灵”的“五走进”教学框架中,力求教学流程的规范合理。在五环节的所有细节安排上,注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努力营造最佳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前预习作业能够有机衔接为完整的整体,使语文教学能够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健康运行在高效规范的路径中。

此外,创设阅读情境教学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特点决定了课堂的开放性,课堂必然会出现许多新信息。如果教师这时死守既有框架而缺乏变通,必然限制课堂教学的展开,所以,在具体文本教学的实践中,强调因材而异的灵活性。例如,“走进作者”就是依照文本内容与作者生平的关系而灵活处理,并不拘泥于阅读情境模式的第二板块。

?③ 抛弃模式概念,重视教学反思。

课题组经常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动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先验模式的影响,但我们知道,如果对自己课题研究的理念精髓把握不准,又不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实践,那么,任何模式的照抄照搬都会走样变形。因此,课题组一开始就鼓励教师抛弃模式概念,鼓励教师要有信心,根据个人思考和实际情况,一切按实际设计教学。于是,在新的教学状态下,教师很快就显出自己的个性,出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课。这时,我们开始鼓励教师按“模式理论”总结自己的每一堂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及时做好记录。从而在操作上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4)课题研究的细化阶段,重视合作与交流。

课题组在遵循统一的研究宗旨的前提下,从2013年3月起,研究进入细化阶段:课题组成员各侧重“五走进”中的一个情境,分别对“网络阅读情境”“迁移阅读情境”“音乐阅读情境”“人文阅读情境”“质疑阅读情境”和“合作阅读情境”展开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初中语文教材的文体特征,对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在教材中比重大、难度高的文言文进行主题实践性阅读教学探索。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明细研究内容,各负其责,形成统一的研究体系。另外,课题组特别注重合作与交流,通过研究课、观摩课、阶段性成果交流等形式,共同参与,共同研讨,以确保研究质量。2013年12月11日,本课题通过了学校的中期评审。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3月)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对两年的研究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理性的沉淀与提升。课题组成员写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由我负责撰写了本课题总的研究成果报告。具体成果如下:

(1)总结了创设阅读情境教学的六种思路、方法和策略。

(2)总结了创设阅读情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总结了不同阅读情境教学的具体思路、模式、策略。

(4)总结了培养教师创设情境教学的意识、方法、策略。

三、研究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阅读情境教学的一般体系,即在具体文本教学过程中,第一,立足文本本身的解读,建立初中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必要能力;第二,在此基础上,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研究作者创作文本时的独特心理,发现文字背后站立的作者形象;第三,将文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建立关联,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过程的一部分;第四,将来自文本的感性认识提升至文化的高度,通过概括和互文性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理解文本、理解生活、理解文化的能力;第五,将一切学习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进而具备创新素质。

(2)总结的大量的可操作的情境阅读教学方法、策略能为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普通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3)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促使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撰写论文总结研究成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4)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实践了“网络阅读情境”“迁移阅读情境”“音乐阅读情境”“人文阅读情境”“质疑阅读情境”和“合作阅读情境”的研究,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无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对于推动教学改革还是促进语文教学自身的发展,科研都是最佳途径。

四、成果分析

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归纳如下:

(1)撰写论文,课题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田娟的《质疑阅读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陈树蕾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策略》、任洁的《语文教学中创设网络情境阅读》、谭巧弦的《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人文情景的策略》和王巍的《创设音乐阅读情境》分别在罗灿名师工作室博客发表。

(2)教师教学比赛获奖。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工作室陈树蕾、张皓、谭巧弦、田娟等教师在全市和学校各级教学比赛中均有优异表现。

(3)中学部学生参加全国语文报杯第16届“追求——让梦想花开”,50名学生分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和省级特等奖,课题组6位教师分别获国家级指导特等奖和一等奖。

(4)中学部学生参加全国语文报杯第17届“成长——如歌的行板”,51名学生分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和省级特等奖,课题组6位教师分别获国家级指导特等奖和一等奖。

五、通过本研究引发的思考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如果没有书籍,人类的精神生活便会“万古如长夜”。有了书籍便有了阅读,阅读应该成为人生最美的一种享受。对于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处在形成时期的青少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第一,提高阅读水平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意味着你的精神可以思接千载,意味着你的心灵可以自由翱翔,阅读能够提升生命的高度,扩大生命的广度,累积生命的厚度。对于中学生来讲,阅读不仅具有认知功能,也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更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和自我定位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惊醒文学教育,并不要求人人,也不可能要求很多人成为文学家,但是应当要求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理解文学,欣赏文学,具有文学鉴赏能力,接受优秀文学作品在道德情操方面以及敏锐深入地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丰富活跃的想象能力方面的感染、熏陶和启迪,也就是说,具备必要的文学素养。”(《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第二,提高阅读水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人类跨入信息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个人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以迅速吸收先进知识。吸收知识的前提就是学会阅读,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是其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能力,也是个人最具有价值的能力之一。

第三,提高阅读水平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该标准还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由此可见,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