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南粤十载,教育人生 ——名师蔡敏胜教育成果荟萃

  • 作者:蔡敏胜 著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94-0026-2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6年2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道林纸
  • 页码:228
  • 购买地址:http://suo.im/wrSaQ
内容简介

来粤十载,弹指一挥间!

1991年师范毕业,那年我19岁。直至今天,从事小学科学教育24载,已过不惑之年。回首自己走过的教育人生,总想总结和梳理点什么,出版很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又觉得还不够成熟。

然而,另外一种想法也萦绕在我心中,特别是在来广东的这10年,个人的成长有着诸多的意义和分量,把这个时间节点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一个整理,也算是对自己这10年来的一个交待,也许能给同行一点启发,给自己一点反思的机会和喘息的空间。

于是,想出版《南粤十载?教育人生——名师蔡敏胜教育成果荟萃》的想法和念头便在变化中付诸行动,原本想先出版《概念重建的科学教学》的计划就只能延后了。

来广东十年,我都做了一些什么?

我是一名科学教师。2006年7月,入职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本着对科学教学的执着和热情,我沉淀于科学课堂,在科学课的教学上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探究—研讨、科学概念重建的科学教学,让我收获着硕果。多篇颇有研究的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在《科学课》杂志上发表,也标志着我的科学教学研究水平跻身全国更高的位置,有了更高的交流平台。

我是一名科技教师。2006年之前,因所在单位地域的原因,我很少辅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设计,组织学校的大型科技活动。但在松山湖中心小学的10年,这样的机会却很多。辅导学生参加青少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劳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让我有了更多由课堂上当“老师”的机会变成科技活动中当“教练”的荣耀。在此,我提出主题性校园科技实践活动贯穿学校科技节的思路,创新科技新模式。与学科组的老师们组织策划的《雏鹰展翅?放飞理想——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开创了我市此项目开创以来最好的成绩,并因此提出科技活动课程化、科技课程活动化的理念,沿用至今而形成一种文化。

从科学课的教学到学科教育以至思考学校教育,让我在教育的践行中迈上了另一个高度。课题研究、教师发展、教育科研、课程建设,其实每一领域都是锻炼人的地方。我与团队参与了学校第一项市级中标课题的立项与研究,构建了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全国十佳“卓越”校长刘建平校长的引导下,我提出了教师生态发展新理念,建构了教师群体发展的框架和愿景,并付诸实践;我在松山湖教育局从事教育科研期间,试图思考教育的多元和开放,构建大的教育观……

成长是一种过程,这10年,虽一路艰辛但也不乏精彩!

虽说,荣誉只是一种标识,但却能展现一个人成长的路径。我从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成长为东莞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东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荣获广东省“十佳”科技教师奖、南粤优秀教师、东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荣誉多达几十项。其实,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我和我的团队在科学教育前行中的摇旗呐喊,奋力前行。

于是,我将来粤十年来所撰写并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分为“教育情怀”“理论探索”“教育实践”三个篇章,期待与大家分享,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鼓励,错漏之处,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匆忙之言,是为序!

作者简介

蔡敏胜,男,小学科学高级教师(副高级),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科学教师。曾担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松山湖教育局教科研中心主任等职务。荣获湖北省黄冈市首届“十佳”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湖北省优秀科学教师(教研员)、广东省“十佳”科技教师奖、南粤优秀教师、东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指导教师等几十项荣誉。现东莞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东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从教近二十余载,多次荣获国家、省、市赛课一、二等奖。教学风格独特,在科学课堂上注重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和科学概念重建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善于建立科学概念模型和搭支架的办法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执教课例《时间在流逝》获广东省第二名、《测量心跳》均获全国优质课二等奖;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六十多篇;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荣获全国一等奖;辅导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科学小论文六十多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比赛等活动,荣获金、银、铜牌多枚,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指导教师。

他的个人事迹多次被《科学课》《师资建设》《师道·情智》《东莞少年报》等期刊媒体报道,并多次受邀在深圳、佛山、清远、惠州等地作课和做专题讲座。

 

目录

第一辑 教 育 情 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阳光总在风雨后

畅想2014,我的工作室开张了

不断追求卓越?提升生命价值

拜访汪老师

松山湖,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

将幸福进行到底

教育与生命同行

漫长的等待

第二辑 理 论 探 索

生命科学领域概念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传统的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比较研究

活用教材?凸显理念

换种方式来评课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堂中教材文本巧用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走近科学

课标,我们该把你摆在怎样的位置

亲历探究?走进科学

主题性校园科技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例举

磨课俱乐部:生态校本教研新举措

基于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概念教学研究

第三辑 教 育 实 践

“体验?探究”——我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

亲历探究?认识生命

在比较、分类中重建科学概念

注重四种意识,夯实科学探究

雏鹰展翅,放飞理想

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案例研究促我专业成长

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及其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试读章节

第一辑  教 育 情 怀

教育是一项美好的事业,只有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人才会拥有完美的教育人生,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追求,并为之付出努力,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东莞市中小学名师蔡敏胜工作室建设纪实[1]

蔡敏胜?林琳?张慧敏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2013年12月27日,“蔡敏胜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举行,这标志着东莞市首个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主持人蔡敏胜老师和26位成员共同组建的学习研修共同体正式起航。东莞市小学科学教育也在这片“绿意浓浓”的“森林”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通过深入开展“教师阅读、网络教研、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专题研修、成果物化”等活动,有效发挥工作室和学员积极的“鲶鱼效应”,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不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成长,也带动了整个东莞市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工作室研修模式的不断改进,其实效和特色也逐渐彰显,如今,名师蔡敏胜工作室已经发展成为东莞市小学科学教师研修的平台、小学科学教改探索的窗口和科学教学展示的舞台。

一、文化立室,精神引领共成长

名师工作室是当前为解决基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名师资源辐射、专项课题研究等问题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有固定参加人员,有明确活动内容的组织机构。其目的就是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指导作用,组建形成优秀教师的群体,减少单兵作战的劣势,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从而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数量。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主要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从人员构成来看,名师工作室是一个松散的精英团队组织,因此,文化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名师蔡敏胜工作室自成立起,就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给成员们营造宽松、进取的学习氛围,引领团队幸福发展,以“唤醒他人的心灵”。在成立之初,通过凝练,我们提出了工作室的理念: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共同成长,幸福发展;明确了工作室的定位和功能:以精神引领为出发点,以工作室为纽带,通过引领、研究、示范、辐射和物化,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引领教师幸福发展;建构了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和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研修学习模式: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领教师内涵发展;以专题研修为聚集点,提升科学教师教育理论修养。

二、载体多元,有序高效夯基础

名师工作室的本质是一个扁平的学术组织,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元,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有效协调工作室成员的特长和能动性,有效聚焦、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智慧互补、经验共享、集体成长,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然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有赖于切实可行、有序高效的活动载体,为此,我们通过开展教师阅读、网络教研和专题研修,即指向成员的个体成长,也指向工作室的团队发展,有效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1.?教师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是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有效路径。教师既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为了提高名师蔡敏胜工作室成员的整体文化素养,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我们将阅读作为名师蔡敏胜工作室成员的必修课。名师蔡敏胜工作室统一为成员购买《教师口才》《课程再造》《探究式科学教育指导》《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等书籍,要求名师蔡敏胜工作室成员不仅要阅读,还要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并定期进行读书分享交流。一年多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成员撰写了读书笔记几十篇,举行了三次读书分享交流会。

2015年5月26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送课到东莞市沙田镇第二小学,工作室成员李玲老师从阅读促进个人成长的角度,为沙田镇科学教师作读书分享——《阅读伴我成长》,告诉老师们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如何将读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给了与会老师强烈的心灵冲击和读书引领。

2.?网络教研,拓展时空

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讨形式,它打破了常规教研的时空限制,便于实现教师之间的有效即时互动,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活动。名师蔡敏胜工作室每月中旬开展一次网络教研活动,围绕具体内容,让一名成员主持网络交流活动。每次网络教研都力求聚焦一个交流主题,提高交流质量。我们要求,在交流之前每位成员必须进行网络签到,必须做好交流材料的记录整理,并在网络教研实录的基础上整理成一篇总结性文章,从而确保工作室成员和学员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比如,在“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专题网络研修中,工作室成员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和预测、方案设计、观察与实验、处理信息和数据、表达和交流、集体讨论等,进行网络教研的专题分工,先独自研究,再开展集中研讨活动,并将研修记录整理上传到名师蔡敏胜工作室网上专栏里资源共享。

3.?专题研修,常态进行

我们认为,工作室的各种活动不能局限于一所学校,应该不断寻找机会,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我们力求将专题研修活动走向校际,注重提升工作室专题研修的档次,拓展工作室的研究深度,进而拓展工作室的展示空间和影响力,同时也让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互动与碰撞。

名师蔡敏胜工作室成立以来,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的集中研修已成常态。目前已集中研修15次,工作室分别走进了东莞市寮步、莞城、麻涌、虎门、大朗、清溪等镇区开展专题研修活动。2015年4月30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在东莞市乌沙小学开展了以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三年级的《看地图》为专题内容的研修活动。此次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课例展示,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老师均以探究式教学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应用地图,在教学风格、组织形式等方面各有特色,呈现出了灵活多样、优质高效的科学课堂。蔡敏胜老师在点评时,着重分析了如何将多元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明确提出科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用结合”。

这样的专题研修活动已经成为名师蔡敏胜工作室研修活动的“标配”,每次活动老师们都觉得收获颇丰。一次研修活动之后,有位老师写道:名师工作室第四次集中研修来到了美丽的虎门中心小学,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所学校,听了虎门中心小学方乐标老师的《大气压力》和寮步镇小学李玲老师的《弹力》两节科学研讨课。两节课紧紧围绕核心概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流程来设计教学。教师首先通过创设情境,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然后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概念,最后在类比和分析探究结果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流程大致相同,但在课堂中各有特点,方老师认真严谨,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李老师激情洋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两节课都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次集中教研虽然活动内容少,时间短,对我个人而言却收获颇多,短而有效,正是我所期待的。

三、反复磨课,师徒结对谋发展

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名师工作室的根基,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只有扎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孕育于学校的文化中才能根繁叶茂。因此,我们将课堂实践活动作为工作室活动的重点,以“磨课俱乐部”的形式来开展。我们组织开展了“基于科学概念转变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磨课的具体内容就是该课题涉及的教学案例内容。磨课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自我比较,自我发展,营造了宽松愉悦的磨课环境。基本实施模式如下。

1.?确定课题

工作室确定磨课专题,导师根据专题确定磨课方向,磨课老师选择磨课课题。

2.?在线指导

磨课导师推荐阅读文章,磨课老师研修、完成教学设计,磨课导师在线批改,此过程利用在线QQ、共享邮箱、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磨课导师在线批阅3次。

3.?课堂实践

磨课老师根据磨课导师的最终批改意见,先自行试教,再团队研讨,修改教学设计,一般试教2~3次。

4.?导师面授

指导教师与主持人到校面授指导、评课议课,磨课老师完善教学设计,形成定案。

5.?汇报展示

工作室组织成员集中学习、观摩和交流,并进行专题讲座。

工作室要求跟岗学员每人必须确保每学期“磨课一节”,每位导师负责带学员2~3人,进行教学指导。目前,我们已开发出小学科学教材中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案例60多个,其中集中研修的观摩课10多节,探索出了物质领域科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情境导入(唤醒儿童的已有认知)→科学探究(通过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概念)→概念形成(概念的语言陈述)→拓展应用(应用所学的新概念)。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和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磨课,明确了概念教学的实施理念,纠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开放办室,引领示范促发展

1.?请进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名师蔡敏胜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聘请专家作为工作室的特聘指导教师,指导和引领工作室的发展。我们先后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为工作室做专题讲座10次。其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科学特级教师吴向东老师、中山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冯玉生老师、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何建东老师、松山湖科技教育局邓国军局长等为工作室学员分别做了《怎样学习科学概念》《把握科学课程标准,成就高效课堂》《科学教师的视野》等讲座,使老师们大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也充实了工作室的研修内容。

2.?走出去,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让工作室的成员得到锻炼,也扩大了工作时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例如,工作室成员林琳老师和导师张茂良老师送课到高埗中心小学,执教的同课异构课《有趣的磁现象》得到了参与活动的老师们的充分肯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导师张杰志、学员李玲、袁淦扬分别送课到清溪镇和厚街镇,执教课例,共同研讨。

2014年5月13~14日,受惠州学院的邀请,由蔡敏胜老师带队,何建锋、张茂良、莫春荣3位导师代表及陈晓敏、林琳两名学员代表前往惠州,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林琳老师执教的《有趣的磁现象》一课和蔡敏胜老师做的专题讲座《物质科学领域的概念教学》深受惠州学员好评,这也是工作室首次带领团队走出东莞进行交流。同年12月5~6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应邀参加“广东省小学科学吴向东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活动,工作室李玲、林琳、叶钜明、姜洋参与活动,姜洋老师代表工作室参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说课交流,深受好评。

2014年6月4日,东城、南城、厚街、道滘四镇区小学举行的科学联动教研活动,蔡敏胜老师进行现场评课指导;6月26日,东莞市塘厦镇小学科学课题研究专家讲座活动在林村小学隆重举行,蔡敏胜老师到场做了课题研究专题报告。

一年多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主持人外出讲座、指导10次以上,充分发挥了名师引领作用。工作室还与东莞市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相融合,举行了“中小学名师蔡敏胜工作室集中研修暨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汇报研讨活动”,全市300多名科学教师参与了活动。工作室的成员还分别在各镇区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一直走在教学研究的前沿。

五、成果丰硕,反思前行向明天

一路走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一直重视利用一切资源和平台对工作成果进行物化,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让学员的研修转化为成果,让工作室成员在研修中进步,在研修中收获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

在东莞市2014年优秀课评比中,工作室成员林琳、谢淑媚、林忠华荣获一等奖;在微课评比中,林琳、谢淑媚、陈翠萍荣获一等奖,多名学员荣获二、三等奖。在东莞市2013年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虎门镇太平小学陈翠萍老师的《有趣的磁现象》教学设计,大朗镇中心小学张慧敏老师的《看不见的空气》教学设计荣获一等奖。2014年广东省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与创新技能竞赛中,工作室成员林忠华老师代表东莞市参加比赛,荣获二等奖。

工作室成员在《科学课》《东莞教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小孔成像教学简案及分析》(陈晓敏,松山湖中心小学),《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莫春荣,松山湖中心小学),《搭建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林琳,东莞寮步河滨小学),《为什么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却总结不出规律》(香荏堂,东莞莞城中心小学),《有效把握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生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张茂良,长安金沙小学)等文章。工作室主持人蔡敏胜老师先后在《科学课》《中国教师》《师道·教研》《师资建设》《东莞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的巧用》《畅想2014年,我的工作室开张了》《活用教材,凸显理念》《猜想与预设,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小学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及其应用的研究》《换种方式评课》等文章。由他任主持人的课题《小学情知互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成为东莞市2014年中标课题,《智慧教室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被立项为广东省2014年强师课题。

2014年,因为工作室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工作室主持人蔡敏胜老师也得到了教育同行的充分肯定,当选为东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2015年,在东莞市小学科学第二批教学能手评比中,工作室7名学员被评为教学能手。工作室还先后完成《东莞市中小学名师蔡敏胜工作室研修手册》和《东莞市中小学名师蔡敏胜工作室集中研修暨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汇报研讨活动》文集,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

一年多来,名师蔡敏胜工作室笃定“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的信念,立足于高远的专业发展追求,坚持多元发展的目标,依托丰富的、符合教学研究实际的工作载体,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使专业研究的带动力、影响力不断加强,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抱团发展。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期待,工作室将是那一棵树,将是那一颗种子,在那里生根!我们的团队将一如既往,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阳光总在风雨后[2]

蔡敏胜

自己写自己的人很少,我却是这样的一位。1991年毕业,从事小学科学教育事业20年,无论走到哪里,科学教育的重任都时刻担当。由贫困县的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南方都市名校的教育科研骨干,这路如何走来?其中的故事,我想能给教育界的朋友一点启迪,那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于是,写给自己:一位在科学教育战线上奋斗的老兵。

说起蔡敏胜老师,在科学教育的路上执着前行20载,他的事迹和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

蔡敏胜,男,39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科学教师,兼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长。20年前,19岁的他从湖北蕲春师范毕业分配到国家级贫困县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当上了一名小学自然教师。2006年,入职东莞,当上了一名小学科学专职教师。20年来,在小学(自然)科学学科不被“重视”的情况下,他始终坚守科学教育第一线,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并为科学教育摇钱旗呐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教学成绩突出。

他曾荣获:黄冈市“十佳”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湖北省级优秀科学教师(教研员)、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十佳)、广东省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东莞市中小学学科学学科带头人、东莞市首届环境教育优秀教师、东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

一、孩子们都叫他“科学教师”

1991年,19岁的蔡敏胜走上科学教师岗位,当上了一名小学自然教师,那时他也还是一个不大的“孩子”,但立志教育事业的雄心时刻激励着他。在那简陋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课……现在的学校条件优越,他创造一切机会上科学探究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上科学网络学习内容的时候,他创造性地巧用班级博客开展科学网络教学,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的热情。他对孩子们充满爱心,所以孩子们几乎不叫他的姓,而很亲切的叫他“科学教师”,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20年来,在他的启蒙下接受科学教育的孩子数以万计。

二、在执着中练就过硬本领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蔡敏胜认识到科学教育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教20年,他一直致力于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把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当成教育的重任,尽管社会对此学科的重视不够,但他却倾心尽力,摇旗呐喊。他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如《探究式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案例研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书籍。他把课堂当阵地,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与孩子们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成果丰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近几年,他致力于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执教的优质课《时间在流逝》荣获广东省一等奖(第二名),代表广东省参赛,获全国二等奖,他的教学风格独特,注重体验探究,教态亲切,方法灵活,科学课深受孩子们喜爱,从小为孩子们播下科学的种子,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孩子王”;在各级各类教学设计、论文比赛、CAI课件制作等评比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大赛,荣获一等奖。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推荐下,蔡敏胜还入选并参加了2007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东莞市骨干培训者省级培训班的学习(东莞科学教师2人),并被授予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助学导师;2007年他参加由教育部、东南大学组织的小学科学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学习(广东7人入选),由于表现出色,每次都被推荐为小组组长。2010年蔡敏胜参加广东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在深圳南山北师大附小执教《测量心跳》一课,受到导师和同行的认可;结题论文《探究式科学教育促我专业成长》荣获优秀论文,并获省教育学院的表彰。2010年,蔡敏胜参与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启动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实用研究”课题研究,并承担其中的“以传承科学方法和过程为主的方法”章节的编写,目前已完稿。2010年,他被评为东莞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在省、市小学科学教育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东莞市小学科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让孩子们感受成长的快乐

多年来,蔡敏胜一直在研究科学课课堂教学与科技教育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走出了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让科技活动课程化之路。辅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硕果累累。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全国科学实验嘉年华、全国劳技作品邀请赛、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比赛,获奖近200项,让孩子们在参与中体验、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科学课上,他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在课外进行拓展延伸。有一次,在上完《机械》单元之后,他鼓励孩子们课后观察研究,撰写科学小论文,蔡淼同学的小论文《苹果出汗的秘密》发表在《现代中小学生报》,黄梓豪、林嘉希、麦素琳3位同学的发明小论文《气压式清洗刷》就是这样诞生的,还荣获了第二十三届广东省创新大赛一等奖(金牌)。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奇思妙想作品《自动寻血管针》《透明防潮柜》等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上。近几年来,50多篇学生的科技小论文分别刊登在《世界儿童》《科技展望》《少年发明与创造》等国家级杂志上。

近几年,他组织开展的普及性科技实践活动《童心看世界巧手玩科学——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我参与、我快乐”科技实践活动》,2009年的《雏鹰展翅放飞理想——松山湖中心小学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在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分别荣获银牌和金牌。在2010年第二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实践活动一举夺下金牌,松山湖中心小学也成为东莞市唯一荣获金奖的学校,刷写了东莞市参赛以来此项目最好成绩,这也是广东为数不多的学校之一。学生的发明创新作品五次代表东莞市参加广东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发明比赛,三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多次荣获金牌、银牌。2010年暑假,在苏州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他的学生荣获银牌6枚,铜奖2项。2010年12月,参加全国科学实验嘉年华活动,6名学生分别荣获金银铜牌各两枚,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蔡敏胜,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提炼的科技论文《立足课堂 延伸课外走近科学——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发表在《中国教师》2007年9期,刊登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年10期,被评为省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为广大科技辅导员提供借鉴和参考,2007年,蔡敏胜荣获东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在平时的科学教育中,他注重科学联系实际,将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并积极开展环保活动,成为环保教育的先行者,2010年,蔡敏胜荣获东莞市首届环境教育优秀教师,受到表彰。由于出色的科技教育成绩,2011年他荣获广东省第二十六届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十佳)。

四、带领更多的人前行

在学校里,蔡敏胜曾负责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并带领科组老师,积极开展校内校外教研活动,指导年轻人成长,开发出学校活动课程《做上学》,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他将学科课程与科技活动有机的结合,探索出以主题性的科技实践活动贯穿校园科技节的特有模式,并成功举办多次校园科技节,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反响良好。

蔡敏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省科学骨干的作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更多的教育同行提供学习机会,多次为本校和外校的老师上观摩课。蔡敏胜作为东莞市小学科学学科教研组的中心成员,积极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使小学科学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如论文评比、学科带头人展示、学科网站改版升级研讨会等。在东莞市小学科学学科网站建设中,他连续四年被评比为网站建设积极分子(优秀网站管理员)。2010年,蔡敏胜应邀参加广东省教育厅在佛山举办的广东省名师大讲堂活动,与名师同行,展骨干风采。他执教科学课《时间在流逝》,受到科学特级教师——深圳南山北师大附小张和平校长的高度评价。

在他的引领下,松山湖中心小学的科技教育有声有色。一度被评为:广东省2007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东莞市七巧科技优秀组织奖、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组织奖、东莞市航模比赛团体三等奖、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由于学校科技教育出色的成效,蔡敏胜和刘建平校长出席全国科技教育论坛,松山湖中心小学荣获“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称号。东莞市科技及科学研讨会多次在松山湖中心小学召开,并由蔡敏胜做专题发言。2010年,他负责的小学科学教研组荣获东莞市中小学先进学科教研组。

多年来,在科学教育的岗位上,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双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好表率,并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去带动影响身边的同事,在科学教育的路上执着前行。

翻开蔡敏胜老师的获奖证书和发表的文章,重叠在一起足足一米多高,无不印证着一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厚重而深沉。但每每谈起他的成绩时,他总是笑着说,这些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我们所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我只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坚守就能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1]①?此文刊载在《科学课》2015年4期。

 

[2]①? 此文刊载在《师资建设》2011年11期。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