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教育实践微言

  • 作者:徐勇 著
  •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 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517-1102-9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第1版
  • 开本:16开
  • 用纸:道林纸
  • 页码:252
  • 购买地址:http://suo.im/GRrAx
内容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针对忙于教学、忽视研究的问题,我们天津杨柳青一中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努力给教师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力图通过教育科研使教师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学校要求教师“教”“研”结合,避免只“研”不“教”的空洞说教和只“教”不“研”的盲目闭塞。许多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学习,在促使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中,自我成长、追求卓越。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默默的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和有效的总结。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及时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成败与得失撷取下来,并呈现给我们。他的文集饱含了他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智慧;既是他多年来重视科研、不断探索的汗水和心血,也是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又一丰硕的成果。

本书精选了作者的教育科研文章共计59篇,二十余万字,涵盖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及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等方面的文章。有的文章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回答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和“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等问题;有的文章从教育教学中的细节入手,最终落实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文章针对性强,深入浅出,视野开阔高远,内容丰富多彩,兼具研究的广度和探索的深度。鲜活的素材、生动的描述、独到的见解、真挚的情感,源自于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的探索和执著的追求。

文集记录了作者努力工作的足迹和潜心研究的经历,展示了他教书育人的风采和真知灼见的魅力,凝聚了他多年教学研究的成果和实践探究的心血,体现了他扎实的教育科研底蕴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这本《教育实践微言》,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所蕴藏着的巨大的潜力和带来的勃勃生机,教育科研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生的生存状态。

在此,也希望老师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期待着大家奉献出更新、更多的成果。用笔记录下身边的故事、教学的机智和心灵的足迹,努力打造名校品牌、积淀文化底蕴,让学校教科研之花永远绽开、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

徐勇,生于1961年。1981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AFS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澳洲进修一年。兼任西青区教研室兼职教研员、西青区教研室中学外语教学中心组组长、西青区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三十余年来,致力于英语教学及研究,努力创设一种快乐学英语的环境,让学生享受英语。教育教学效果突出,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多次做天津市区级观摩课、展示课、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指导,获得各界好评。多次参加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命题并担任命题组组长。

近年来,先后三次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并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和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承担并完成天津市市级科研课题三项,《影响农村高中生高效学习英语的因素的调查报告》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二等奖,《高中英语阅读课“三维度”教学法》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创新论文评比二等奖,此外还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目录

第一辑?教学相长——教学过程的成长感悟

要重视翻译教学

“同质”还是“异质”

学习不会总是快乐的

学生应有责任感

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师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吧

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关注”孩子,但不要“关住”孩子

教育方式也需与时俱进

“孔融让梨”事件的启示

第二辑?循循善诱——教育之道的深度思考

由《海南某小学组织春游出现交通事故,校长被控制》谈起

从一幅漫画看教育评价

达标之后

精心预设,自然生成——兼谈《4-5-4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与“走班制教学”——《课堂密码》读后感

读《学习论》有感

互信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师、“讲”师还是“导师”

选择“免责式冷教育”是教师的无奈

谨防“人灌”变“电灌”——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让绿色生命课堂更具生命活力

如何增强英语复习课的活力

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教学

师能是好教师的必备条件

说说听课那些事

教师要有“斗蛐蛐儿”的心态——韩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座听后感

听后感——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识

我的经典教学语言

现实教育的无奈

需要明确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学习要有野心

由“快餐”想到“教育”

由“青蛙现象”想到“教师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辑?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之学习指导

与中学生谈谈如何学好英语

解释词语的一般方法

如何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判断和表达作者的意图

如何提炼(总结)文章的主题

如何做好阅读表达中的细节理解题

“朗读”是很神奇的

三先三后一总结——高效学习法漫谈

说说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习有捷径吗

第四辑?学思并重——教育实践学思结合

影响农村高中生高效学习英语的因素的调查报告

浅谈高中英语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

天津近郊高中生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天津近郊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与学活动整合情况调查

浅谈利用博客辅助英语教与学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英语教师备课的整合

高中英语阅读课“三维度”教学法

《引学—导思—助拓》模式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AAL评价机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预设,快乐生成——谈高中英语教师的有效备课与有效教学

挖掘英语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师生一起享受生成的过程

第五辑?学以致道——教学科研学行并重

关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语言教学中的高效教学策略研究方案》的研究报告

试读章节

第一辑 教学相长——教学过程的成长感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要重视翻译教学

一、为什么要重视翻译教学

翻译是不同语言沟通的桥梁,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是重视翻译教学的,翻译教学法也曾风靡一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现在的外语教学更重视从交际教学法出发,对翻译方法及专业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会背单词,但却对说出一句符合语法的英文感到吃力,而且在英汉互译方面明显呈弱势。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变成另外一种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涉及对文字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字面含义和引申含义两方面。另外,翻译还涉及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英译汉与汉译英都要求对语言和文化有深层把握。而应用方面,要让学生说出更符合语言习惯,更通顺、易交流的英语,这就对学生翻译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翻译的好坏,可以说是检验外语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怎么做

1.?做好充分的词汇和语法准备

如果语言世界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词汇就是这栋大厦的砖头。翻译需要充足的词汇,这样才能做到随时应变、适合情境。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尽可能多的扩大词汇量,所掌握内容决不能仅局限于课标词汇。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尝试有利于背诵记忆的新方法,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词汇。

词汇是摩天大厦的砖头,那么语法就是大厦的钢筋混凝土。语法是组成句子的规则,体现着语言的规范与要求。没有语法知识,要作出地道的翻译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所以,在重视积累词汇的同时,教师应探索更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语法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说好英文。

2.?循序渐进,从易到难

对翻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初学时,翻译可以先针对结构简单的字词,也可以把中文翻译成“中国式英文”,即Chinglish。但随着学生中英文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就应把翻译逐渐过渡到对语言意义的表达上,做到符合语法和语境,不再局限于“字对字”的层面。如:游客纷至沓来,就可以翻译成The visitors are coming in large numbers。

3.?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语言博大精深,在学习英语翻译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汉语平台来达到提高英语翻译水平的目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可以用来作翻译训练的素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和“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句子,不仅文化寓意深刻,而且其翻译难度也并未超出学生的能力,教师稍加指导,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把上述句子的意义表达出来。如上述两句话可分别翻译成:“If we cut the trees according to the season, we will have plenty of wood to use.”和 “If a man of 70 can have nice clothes to wear and enough meat to eat, and if the common people are neither hungry nor cold, there has never been a ruler who will not become a king.”

4.?注意约定俗成

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里,有些固定的短语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确定、表达形式确定。如汉语中的“胸有成竹”,意思是很有自信。而译成英语,就是self-confident,一个单词就能解决。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固定结构或短语的组成做到不断积累与准确掌握,这样才能为翻译打下更好的基础。

总之,翻译教学法有它存在的意义,即使在处处强调交际教学法的今天,翻译教学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应对它予以重视。

 

“同质”还是“异质”

高效教学中倡导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之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强调“异质分组”,即把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合到一个小组内,形成“优生”帮助“差生”的局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另外一种现象,即在“差生”得到帮助、提高成绩的背后,“优生”的潜能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让“优生”更优,让“差生”变优,这才是共同提高,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一个很好的出路就是实行“走班制”。不同水平的学生去不同教室上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隐藏潜力起到很大作用。

除了增强学生自主性、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外,“走班制”还有以下几个优

一、
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从中获得更大的主体性发展

“走班制”中,任课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教学内容,有方向地指导学生学习。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在正视自我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并逐渐寻找并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让学生更自信,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实行“走班制”,学生就可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兴趣、特长选班。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在学习与交流中,不仅培养与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美好,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比起传统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走班制”不会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而是根据学科或教学层次的不同,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这样,既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使他们认识更多朋友以及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还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体会合作与竞争的魅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使他们能更理性地看待竞争与合作。

当然,我们并不能断言“走班制”就是最好的教育模式,但目前来看,“走班制”可使“差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强化,向高标准挑战的底气会逐渐变得很足;同时,“优生”会以更快的进度,接触到更多的内容,多快好省地达成学习目标。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因此,“同质”分班也有其充足的理由。

 

学习不会总是快乐的

“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乐律二》:“唐人乐学精深,尚有雅律遗法。”最早是指和音乐有关的理论,现在用来说一种把学习当作快乐体验去喜欢和享受的态度。《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即在此。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生活的节奏也逐渐变快,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身心成长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为帮助学生塑造更好的人格,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与人生态度,我们更需要追求“乐学”这种态度。

“乐学”的一大特点,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为之付出辛苦和努力,从学习中体验快乐与成就感。快乐学习时,学习者的各方面机能处于兴奋状态,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及其他各种与学习相关的能力都处于启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也最有可能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并在自我认可中期待更大的挑战及更多的自我提升。

我们之所以需要终生追求这种学习状态,是因为这种状态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有时候,我们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时就容易对解决困难的问题产生排斥心理,严重的话易丧失信心,直接放弃解决。还有时,学习主体的不良情绪会成为学习的干扰源,降低学习效率与质量,使人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又或者,我们在追求目标时,需要寻找途径增强学习效果,达到能量优化,而心态的好坏又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大主要因素,这时,就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若能做到“乐学”,将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乐学”的一个重要伙伴是“苦学”。“苦学”是对较强学习行动力的概括,是一种认可学习并坚持去做的态度。如果说“乐学”是心态的保证,那么“苦学”就是一种对行动在心态上的解释。不下工夫,不把学习落实在行动上,再乐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只有真正去做、去实践,才能有收获。所以,“苦学”是学习者应有的态度,是行动的保障,为“乐学”保驾护航。初中生需要通过“苦学”进入一所好的高中,高中生需要通过“苦学”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现今社会,我们已经不再把“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作我们学习的主要动力,更多的人逐渐重视人的高层次需要,明确学习是人自我提升之必须和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相结合的行为,是自我追求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是精神和文化的积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生是没有彩排的一出大戏,人的一生中,最紧要的是为未来的幸福生活作准备的阶段。这个时期,多下点工夫,多付出辛劳,苦中作乐、苦中寻乐,等到将来,我们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学生应有责任感

责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中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责任感。

首先,中学生应有“国家责任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读书学习的信念,并以此为动机,努力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强盛国家的知识技能,为国家能有尊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自己的贡献。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为天下苍生而思考,周恩来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以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为国家民族的富强而努力。

 其次,中学生应有“家庭责任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这一点是许多家庭的共识。贫苦家庭希望通过培养下一代,改变家庭的命运;富裕家庭也希望通过对下一代的培养,使家庭的未来更加幸福。因此,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努力实现父母的愿望,为家庭和家族增光。自古以来,我们的家国一体,没有国就没有家,同时,没有家也就没有国,每一个幸福的家庭才组成了强盛的国家。只有家庭幸福了,国家才能强盛。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孩子是否成功。从小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也是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基。

最后,中学生应有“自我责任感”。古希腊哲人思考自我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你自己”成为古往今来的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为自己做好规划也是对自我负责的表现。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和任务,人生不同的阶段就要做好不同时期的任务,这也同一年四季的日月变化一般。而且,不同的人在同一阶段还会有不同的任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中学生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中学生阶段的学习,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中学阶段学习出色的话,就能选择一所比较好的大学;有比较好的高等教育经历,就为职业的选择增加了筹码;然后,一份好的工作就能保证有较好的收入;一份较好的收入才能奠定幸福生活的经济基础。因此,为了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中学生也应该努力学习。

 

教育不是万能的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像魔咒一样困扰教师多年。但是有“美国最佳教师”之誉的雷夫·艾斯奎斯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我不认为我能教好所有的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去教好每个学生,但有些学生是教不好的,就像大夫拯救不了每个人的生命一样。”

是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也已不再是世外桃源。我们可以来一个简单的试想,如果教育是万能的,那每个国家多设置几所学校不就得了,为什么还会设置国家暴力机关呢?最简单的事实一样说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不仅夸大了教师的作用,也夸大了教育的功能。任何夸大教育的作用的行为,或是贬低教育作用的行为,都不是实事求是,都不是对教育负责的态度,都不能很好地教育好学生,也都不能做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万能忽略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先天的不同,他们的知识背景的不同或者说智力形成机制的不同,也正像每个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一样,矮的人打篮球就是有局限,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教育万能就是唯心的,就不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夸大了人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夸大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用。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和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唯一信息源。信息的多元化,使学生不再是只通过老师才能获取知识,学生不再因为教师知道的多就去崇拜教师。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所接受的信息量可能远远超出从学校和教师处得到的信息量。因此,如果他们受到的影响是负面的,与学校教育发生冲突,会使得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学生在某一个阶段,因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也会拒绝接受教育。这一切都意味着学校教育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在学校教育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特别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人,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想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太难了。只有正确看待学校教育的作用,才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

学生不是孤立的个体,不是被排斥在社会之外的真空人,他时不时地会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影响的结果。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如果想让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学校、社会和家庭都需要作出积极的正面的教育举动,发扬正气、撇弃弊端,才能让学生时刻浸润于向上的氛围中,才能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师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吧

 

自古以来,教师这一行业被人们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伟大之处在于,教师在教会孩子们的同时,自己的素质也会得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知识的幸福、读专业书籍的幸福和边教边学的幸福;二是创造生命的幸福。因为孩子们成为你的学生的时候,他们还处于懵懂阶段,可塑性很强,等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去细心雕琢。

当咿呀学语的孩童长成学识渊博的成人,是谁在引导他;当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知书达理的社会青年,是谁在教导他;五千年的文明又是谁在默默传承着……教师地位虽低,但却继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育是一项充满激情、关爱和生命体验的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满足、收获一份感动、收藏一份纯真。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只有教师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记得,曾有个学生,在大家看来是那种无药可救的类型,于是老师采用找优点,多谈心,及时补功课等方法,让他始终跟上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到最后测试时,这位老师教的学科他竟然得了优秀,其他的学科进步也不小,看着他脸上开心的笑容,老师也被感动了,这是一种收获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源于一个个学生不断走向成功,源于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源于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尊重,源于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只要自己用心去做,就能从中体会成长的乐趣和幸福,能让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并获得幸福。幸福从来不会光顾一事无成的人,只把教师当作谋生职业和把教书当作谋生饭碗的人,很难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教师应当像一条河,源源不断地充实自己,将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教师应当像一条路,将无尽的希望铺向远方。作为教师,从来也只应当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中才能创造出绵延不断的幸福,创造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会学生判断正误、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诸如此类都能给教师带来一种满足感。就像画家在空白的画布上画出美妙的景色,就像大夫看到病人在他的治疗下恢复健康,教师也应该享受创造人生的幸福。教师在帮助学生创造人生的同时,也在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因此,让我们享受教书这一过程吧!让我们享受教书带来的幸福吧!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