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学校管理与德育研究

  • 作者:郑联采 主编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12-9402-9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轻型纸
  • 页码:189
  • 购买地址:http://suo.im/2ALQVc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郑联采,男,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生命教育优秀校长等光荣称号,是广东省、深圳市名师。

曾在《人民教育》《广东教育》《特区教育》《中国教育报》《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上发表过十三篇文章,有两篇论文获得全国特等奖,还担任过《教海潮声》(一、二册)教育教学专著副主编,担任过两个国家级、三个省级和三个市级课题主持人并参与主持过五个课题。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影响,曾到广西、贵州、江西、海南等多个省区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专题讲座,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及省内清远、河源、江门等多个地区六所学校开设教学法专题讲座。

目录

第一篇   学校管理与德育研究

中职学校幸福导师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工程(郑联采)

职业院校幸福教育文化建设初探(陈汉城)

社会支持对中职学生希望的影响(詹敏玲)

幸福教育旗帜引领,示范建设助力跨越(刘惠敏)

企业校区:开启产教深度融合的金钥匙(陈汉城?刘惠敏?桂幼林)

法律信仰:中职学校依法治校的原动力和继动力(陈汉城)

中职德育课堂生态教育的系统研究(陈汉城)

第二篇   班主任工作策略

以朋友的角色走进学生(杨钟)

当好中职学校班主任要“三有”(郑中京)

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葛静)

基于积极心理学作用下的中职学生教育探究(钟伟明)

论中等职业学校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黄美德)

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学生情感培养策略探讨(王睿)

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夏欢)

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班主任工作(游美君)

论中职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障碍及对策(姜艳辉)

论新疆内职班后进生管理(李英健)

中职毕业生就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简妙儿)

爱满天下(简妙儿)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案例(许钟文)

闲暇的幸福时光(黎芳君)

团队建设中,心理辅导的重要性(黎芳君)

第三篇   班级管理与建设

从《西游记》看班级文化建设(游美君)

师爱,班主任融入班集体的金钥匙(马凌风)

基于优势视角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探析(刘海容)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伍琪)

论班级教育的经营与建设(杨钟)

浅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伍琪)

第四篇  新疆班特色办学

创新“双四五”模式,领跑内职班办学(卢瑞满?桂幼林)

探索幸福教育途径,增强民族团结(王睿)

立德树人,立己立人(李新建)

关于新疆内地中职班幸福教育的做法(陈僖)

浅谈内地新疆中职生德育创新的做法(陈僖)

内地新疆中职班班主任工作探索(周或颖)

巧设手机小口袋,解决学生手机管理问题(周丽娜)

内地新疆中职班班级感恩教育实践的尝试(周或颖)

结合个案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周丽娜)

新班级组建三部曲(周丽娜)

后进生,你的名字叫“坚强”(王睿)

 

试读章节

第一篇  学校管理与德育研究

中职学校幸福导师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工程

——基于深圳几所中职学校调查分析

?郑联采?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幸福导师工程建设,对于教师幸福工作与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幸福学习与健康成长,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幸福教育与和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幸福导师是中职学校里通过活动、课堂等教育教学形式开展幸福教育,使学生获得幸福感的教师。刘次林说:“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可见,要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人,幸福导师首先应该要有一定的标准,即具备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本文以德育教师为基础主体开展幸福导师能力现状调研分析。

一、中职学校幸福导师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中职学校幸福导师整体幸福感高

教师普遍的个人幸福感较高,有追求、工作积极性高,并且普遍认为学校学生本性很好,即使跟普通高中的生源相比有差距,但是学生抗拒心理不强,也无恶性事件发生。教师自评幸福指数较高,特别是在团队合作、面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幸福感特别强。

2.?中职学校幸福导师感知幸福能力存在挑战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幸福导师的整体幸福感高,但是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影响着中职学校幸福导师感知幸福。

(1)90%以上的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本质不坏,但是个人学习、生活习惯差,对于如何更好的管理学生没有很高效的方法,很多情况下还是感到很无奈。

(2)社会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地位不认可,并且在工资薪酬方面与同级普通学校教师有差距,导致职业归属感不强。

(3)有78.5%的受访教师感到不幸福,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行政制度上,由于学校行政部门设立太多,导致管理出现无序性,同时出台的制度也很冗杂,甚至朝令夕改,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出现障碍,上下级之间的文件传达迟缓,形成一系列消极的连锁反应。此外,调查还发现,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对职业的喜爱、学生的到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期望值和成就感等也影响自身获得幸福感。

3.?中职学校幸福导师创造幸福的能力存在不足

调查发现,虽然所有的教师都认同幸福教育理念,但还是有50.4%的受访教师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也没有思考什么是幸福。一方面,84.2%的受访教师虽然能够理解幸福是什么,但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创造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从学生幸福感来源的调查得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感到幸福主要源于丰富的社团活动及选修课,以及课余时间多并且内容形式丰富。但是幸福导师在创造幸福上,除了开设选修课其他形式做的并不多。

二、中职学校幸福导师能力的影响因素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其一,幸福是一种优秀的活动,是灵魂与德性相符合的活动,是德性与外在的善的结合体;其二,幸福被看作灵魂的活动,在这些灵魂的活动中纯粹理性思辨的活动被视为首要的幸福,幸福在于对永恒真理的关心。

幸福是人类的一种愉悦的主观感受,而这种感受程度受着个体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状况、环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有幸福感的认知模型,包括对整体的生活满意的全面评估,主观幸福感模型,把幸福感定义为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进行评价,并由此产生情绪状态,强调快乐的主观体验。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结果认为影响中职学校幸福导师能力的因素主要是“五感”幸福感知能力和“五创”幸福创造能力。

(一)感知幸福:“五感”

从理论上来说,幸福是人类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在幸福导师感知幸福的能力方面,提出“五感”,具体包括:提升生活满足感、提升主观存在感、提升角色认同感、提升工作归属感和提升职业成就感。

1.?提升生活满足感

生活满足感是测量某一特殊人群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它反映了这一特定人群现有的精神水平和物质水平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适应水平,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生活满足体现在精神幸福,即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其最高表现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潜能的实现。

目前国内、国外在教师生活满意度这一领域的研究甚少,国内有一小部分主要研究退休教师的生活满意度,研究范围相对狭窄。本课题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学校教师生活满意度的整体状况较好,但是在工资待遇、激励政策、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影响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低是其实现教师幸福感的基础。

2.?提升主观存在感

罗素在其著作《走向幸福》中说:“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是否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是否能用积极心态去感知自我的存在以及与学生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思维。积极思维是教师保持阳光心态的必备素质,任何事情都有其好与坏两个方面,积极思维方式倾向于发现事物好的一面,用好的一面鼓舞心情,在良好的心情下积极行动,转化坏的部分。反之,如果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最多是抱怨,抱怨的结果只能是情绪恶化,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陷入消极情绪的循环模式之中。

(2)理性归因。每个人在承受失败、遭受挫折,或者在享受成功、收获硕果后,都会或多或少的进行归因。理性的归因需要在遭遇事件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控制情绪,不夸大也不弱化任何影响因素,同时使教师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

(3)合理期望。有学者认为幸福与不幸取决于期望与成就之间的距离,如果期望与成就之间的距离适度,教师就会有强烈的成就感,进而体验到职业幸福。幸福等于欲望或满足。所以,为了获得幸福我们应该降低欲望,增加满足感。老子有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果期望与成就之间的距离不当,或者期望过高,教师经过努力还是达不到,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期望过低,教师按部就班就可以轻松达成,教师就会陷入机械劳作的熟悉和倦怠之中。针对主观存在感的内容,可以通过幸福教师集训营、幸福知识讲座等形式来提升。

3.?提升角色认同感

教师角色认同感指教师自身对社会赋予的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受,实现教师自身向理想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认同的发展过程,就是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性质、作用、任务和价值,在情感与态度上接受这一角色,把教师角色看作是自己,把自己看作这一角色,也就是教师角色的同一性。有关研究结果发现,教师角色认同与教师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教师角色认同水平越高,教师幸福感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角色认同水平越低,教师幸福感的程度也越低。教师角色定位认同水平的高低与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教师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角色价值认同、角色行为认同、角色环境认同、角色技能认同与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角色人际认同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角色认同的各因素对教师幸福感各因素互相影响的方向是与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的。教师角色认同既直接影响工作压力,又通过教师幸福感间接影响工作压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角色认同与工作压力之间的中介变量。角色认同感的提升可以通过压力管理等途径来完成。

4.?提升工作归属感

工作归属感是个人对团体的一种依赖、一份信任、一个心灵的居所,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产生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教师工作归属感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不仅能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个人的行为,帮助教师从更客观的角度、更高的视点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决策,提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把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荣辱视为一体,同时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创造性,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视工作压力为动力、化辛苦为成就,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许多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学校和个人发展的潜在障碍。相反,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归属感是教师一种生理、心理的全方位的需求,教师如果能在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中找到归属感,就能体会到从事教育的幸福感。

5.?提升职业成就感

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指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感到愉悦或成功的感觉,这种心理感觉的成就感可以在教师追寻教育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发展、得到学生家长认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等方面得到满足。它可以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产生,也可以是在教育教学的良好结果中产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有利于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素养看作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假如一个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参与度、认可度越高,那么教师对专业的发展就越具有信心,教师对教师工作就越有归属感、幸福感。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可以通过提升专业发展自由度、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来实现。

(二)创造幸福:“五创”

幸福导师一方面通过“五感”提升来获得幸福感,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成为引导学生走向幸福的导师。根据调研结果,幸福导师的“五创”能力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幸福理念

科学的幸福教育理念,是幸福导师创造幸福的首要条件。真正幸福的教育本质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幸福,有了幸福的人,才会有幸福的集体,幸福的社会”。理想的教育应是幸福的教育,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作为幸福导师,要树立大教育观和管理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而不是仅把目光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以分数评定学生,以分数谋划工作。从培养幸福的学生、打造幸福的班级这个角度出发抓工作,你才能融入学生的群体,给予学生幸福,从而获得幸福。

2.?创幸福团队

幸福教育要真正落实,真正为学生创造幸福,单靠幸福导师一己之力是难以现实的。幸福教育中幸福导师不应该孤身一人,也不可能孤身一人,幸福导师一定懂得团结的道理,联系领导、科任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凝聚一支齐心协力的幸福工作团队。因为只有团结的幸福教师团体,才能带出一批有合作精神的幸福学生,教师团队的和谐,营造了家的幸福温馨,引领着班级和谐文化,从而使幸福教育深入每个学生。

3.?创幸福活动

活动是学生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形式。幸福导师创造幸福的能力,就是要善于创造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例如,举办“得到与失去”对比感的班会,帮助学生明白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去克服消极情绪,从而建立起良性的情绪系统,懂得自我排解、懂得放弃、懂得珍惜;策划系统的幸福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创新班级活动形式,多开展贴近学生的幸福教育活动,如建议学生用幸福账本记录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4.?创幸福课堂

课堂是中职学生主要学习园地,是学生和教师每天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他们获得知识、观念、思想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幸福的重要载体和育人的主渠道。要做真正的幸福教育,就应关注当下,确保师生课堂上的幸福,建设主题幸福课堂,把教与学的过程打造成为幸福的过程。主题幸福课堂就是通过深入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在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理解中深刻把握幸福。因此,幸福导师要有创造主题幸福课堂的能力。

5.?创幸福文化

幸福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幸福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幸福,既是教师的幸福,更是学生的幸福,而学生的幸福,又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班主任要变学生的个性差异为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创新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引领他们进取拼搏,或动、或静、或协作、或竞争,让学生乐在其中。当我们的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民主、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时,这种文化就会潜移默化地浸润人心,培养人、熏陶人、教育人、感化人,进而生发出幸福的感受与味道。因此,幸福导师还必须要有创造幸福文化的能力。

三、中职学校幸福导师的提升工程

应该把幸福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把情感体验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更深入地把握幸福感的本质。可以在评估指标中加入人的自尊评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认可,自主意识、自信心、社会地位的认可等。根据“五感”与“五创”幸福能力的内容,开展五大幸福工程,主要包括:幸福福利工程、积极情感工程、职业规划工程、人本管理工程和专业成长工程,以提升中职学校幸福导师能力。

(一)幸福福利工程

1.?设立幸福园地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属于更为注重精神生活的人群,对于其置身其间的校园环境往往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更渴望“窗明几净,山清水秀”,过一种雅致的生活。学校要注重对教师工作环境的优化,在教学楼的公共地方设立幸福园地,放置书籍杂志、沙发茶几,播放舒缓的音乐,使之成为教师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场所,营造幸福工作的良好氛围。

2.?开展健康计划

学校应时刻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学校要坚持每年一次为教职工进行体检,达到有病早治、无病安心的目的。要引导全体教职工利用上午大课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可以跑步、做操,也可以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3.?做好“教工之家”

以学校工会为主建设好“教工之家”,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育项目比赛和文艺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教师身体得到锻炼,心理得到放松,使之感到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

4.?制定激励政策

例如,学校每年可以组织部分优秀班主任外出旅游、疗养,让优秀教师的身心得到修复,也可以激励其他教师走向优秀,进一步感受到从事这一职业的幸福;学校每年可以派部分优秀教师到外地名校做访问学者,在给他们自我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绩效考核成绩在全校前20%的教师,在保证上课的前提下,可以不受学校考勤制度的制约;最后为激励创新,学校还应设立创新性工作专项奖金,让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同时感受到从事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二)积极情感工程

1.?开展主题活动,实现幸福感知

(1)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树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新认识。

(2)举办“幸福瞬间”教育故事征集,捕捉教师工作中的点滴幸福。

(3)开展“每周一星,每月一谢”活动,即每周评选出“每周之星”;每月由校长结合评比情况,对幸福教师表示感谢。

(4)每两年一次开展“幸福导师”人物评选,树立身边榜样。

(5)实施“幸福便利贴”活动,使便利贴成为沟通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利贴可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下感谢的话,可以记录下感动自己的人或事,也可以对同事或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的良好媒介。

2.?做好压力管理,降低职业怠倦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压力也随之而来。学校应该实施有效措施帮助教师释放压力,如成立专门的“教师阳光心理服务小组”,聘请心理专家、专业医师为教师疏导,通过咨询,降低教师的心理压力以及职业怠倦感。

3.?开展积极心理学培训,锻炼教师正向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聘请积极心理学专家为学校教师传授锻炼正向思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方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经常思考一些消极的事件或某一事件的消极面会使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而经常思考一些积极的事件或某一事件的积极面会使人们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变得更为快乐。因此,多从积极面来看待和思考事情会渐渐地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三)职业规划工程

1.?建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受到职业院校的普遍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却很少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很少有哪一种需要能够比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取与其能力相对应的成就更为强烈。因而,应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教师的发展目标与学院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在教师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2.?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

研究表明,培训与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发挥的作用呈几何级增加。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要围绕着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引导教师个体的行为选择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二是提供和创造条件,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三是要拓宽培训渠道,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采用灵活多样培训手段,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在职与脱产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3.?建立有效科研激励办法

教师的科研能力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大事。学校可以将全校教师分成若干个科研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一个校内带头人和一个校外兼职带头人,设立教学科研基金、学术著作奖励、科研成果奖励基金,每年选派至少10%的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选派5%的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学校做访问学者。

(四)人本管理工程

1.?提高转变领导方式,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

学校领导不仅是学校目标的开发者、领导者、人力资源的启动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在学校工作计划中第一工作重点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首先从领导的工作方式入手。例如,学校领导在每位教师的生日当天送贺卡,温暖的祝福让平凡的教师知道依然被领导关怀、关注;在每位教师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上是写上针对性评语,让每一位教师知道他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当教师生活遇到困难,领导伸出最有力的援助之手;当教师平衡心态受到挑战的时候,来自主管领导诚恳地认同、慷慨地赞美和中肯指正,让教师真切感受奋斗的方向。当教师享受同事领导的人文关怀,公平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大气的处事和简单的工作关系时,自然产生对学校决策、学校未来的信赖感。

2.?确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

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是教师归属感形成的基础。 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和对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憧憬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又要富有挑战性,起到目标超越和引领个人目标作用的共同愿景,能让教师从学校未来发展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进而体现教师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生命价值,有助于锻造一个充满竞争力、激情四射的团队,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激情的思维。学校的愿景一方面给教师一个向往的精神境界和共同操守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让教师在一步步接近愿景的奋斗中产生对学校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才能让教师有积极的归属感,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愿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理念,另一部分则是未来的蓝图,前者体现价值体系,后者体现目标性内容。

3.?组建成长共同体,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依恋感

以教师个人定位和专业发展趋势为基础,采取自愿申报为主,结合集体商议的方式,组建若干个成长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设立一个成长导师,作为带头人。这样便会使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与教育管理者合作、与专家合作。学校通过创设这种“尊重、宽容、欣赏、合作”的合作氛围,不仅有利于形成教师集体的互助和合作文化,而且还可以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依恋感。

4.?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管理体制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应该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性和教师能力的提升性。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集中关注教师教学效果或者教师管理能力,忽视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过于机械化、规范化、一致化。这样我们要认识到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个性各有差异,有的可以胜任教师职业,有的却很难适应,因此,首先要选择适合教师职业的人进入教师行业,这势必要求教师自身要热爱这一职业,具有一定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其次,教师应不断健全个性品质,善于妥善处理外在压力和内在发展需求,做到兼顾教师职业和生活,在有效的工作压力范围内,追求教师职业的梦想,寻求幸福。

(五)专业成长工程

1.?实施教师专业成长五部曲

(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成长目标。学校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在深刻了解教师、分析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制定《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自主规划专业发展过程,确定个人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使每位教师都能在不断的自我挑战和目标实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幸福。

(2)实施分层管理,搭建成长阶梯。学校成立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的示范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指导活动。

(3)开展校本培训,夯实发展基础。

① 建立学习型团队。要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把学校办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场所,建立学习小组,制订小组及个人学习规划,明确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学校要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教育专著,开展“十分钟宣讲”、“我的读书会”、“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在与经典的对话中,与古今智慧、名人大家的交流中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② 建立校外导师团队。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建立外出学习的培训和汇报,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培训效果。同时,要不断拓宽视野,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为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此外,还可选取一部分骨干教师,为每名教师配备一个校外教育专家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帮扶。

③ 建立同伴帮扶团队。要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青蓝结对帮扶小组”,制订帮扶方案,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4)实施专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① 典型案例。顾泠沅先生认为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要鼓励教师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与事件,开展案例研究,提交研究专题。开展“说说我们的故事,亮出我们的问题”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再现——集体诊断——解决问题”的研究步骤,提高教师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② 一课多研。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享受上课,教师才有幸福感。教师的幸福来自课堂,来自师生的共同成长。要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年级研讨课”、“同课异构课”、“专题研究课”等活动,构建教师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机制,通过同伴互助,促进共同成长。

③ 课例跟进。开展好“连环课例”活动,按照“授课——研讨(初步解决问题)——再授课——再研讨(再次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的操作模式进行,引发教师不断自我反思,展开平等对话,从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再逐步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

④ 教学反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每日有反思、每周有随笔”方式,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录,记录下教学的点滴体会,每学期编撰《教学反思录》,使教师走上“反思——行动——再反思”的良性发展道路。

(5)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轨迹。要根据教师个人行动计划,为每位教师建立好成长档案,记载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学校根据教师成长档案,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不断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激发教师职业幸福感。

2.?确立多元化发展目标

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各种平台,培养教师的成就感。学校只有注重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不断满足他们渴望尊重、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用人文的东西去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和自觉的追求,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让教师收获真正的幸福,将工作热情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充分尊重每一名教师内心的人生愿望,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明确各自专业发展的方向,达到教师管理的预期目的;通过依托各个教研组,以“三师工程”(青年教师工程、优秀教师工程、名教师工程)为主渠道,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梯级骨干教师培养,实现教师队伍的合理规划,搭建专业发展的三环道路(教学基本功、教学策略、教学思想),实现教师队伍多梯度发展(合格、升格、风格),逐渐辅助每位教师走向成功,促进教师个人不断自我完善再生中实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