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提高图书质量的七个原则

2018-05-04


  没有任何一个编辑能保证自己负责出版的图书都是“精品”,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负责,至少可以做到每一本图书都是“正品”,没有差错,能将正确的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那么,如何提高图书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必须打有准备之仗

 

  在作者交来稿件之前,就必须多和作者交流,给作者一份自己写的编写须知。一般来说,每个新编辑到出版社都会发一本厚厚的编辑手册,或者自己出版社出版的审校手册。但是那里面的内容太多,有些内容我们几乎很少用上。而我的做法就是把手册不断地变薄。首先把它变成一个笔记本,把自己用得上的内容摘抄在一个笔记本上,摘抄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与熟练的过程。然后再把笔记本变成一张纸或者一封邮件。总的来说,就是把平时最常用的、经常要对作者交代的,比如层次结构、图表如何编号、行业的最新修订的专业术语、常用量及单位的法定表示方法、交稿要求等,还有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集中在一起,编写成一份属于自己的简明扼要的编写须知及时发给作者,这样即可以提高作者交来的稿件质量,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工作速度。

 

  2.要有严格的把关精神

 

  书稿不论是加工前还是加工后都必须要严格实行“三审制”,即使是重印书也要严格执行“三审制”。很多编辑觉得重印书就是填填单子,到市场上去收钱就行。其实,越是重印书,就越要谨慎,越要严格执行“三审制”。因为,重印书一般都是出版社的品牌图书,都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畅销的图书,在这期间必定有新知识、新技术产生,重印时应该将他们及时补充进去,同时剔除掉陈旧的东西,以保证图书的可读性,提升其品牌。比如铁道出版社的《铁道概论》一书,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了这本书,到目前为止累计印数已经80多万册,并且一直还在修订重印。这期间铁路发展迅速,首先经历了6次大提速,然后又是高铁的建设和动车组的投入使用,很多设备和技术都进行了更新,这些内容在重印时都要反应进去。

 

  3.要有一种强烈的政治敏感度

 

  笔者记得曾经去听原外研社社长李朋义的讲座,他说过一句话,说:“中国的编辑就是社会主义的文化警察”。作为编辑必须要睁大双眼,当好这个文化警察,时刻保持必要的政治敏感度。文科类的图书一般不会出现政治性的错误,因为编辑拿到书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是否有政治性错误。而科技类图书的编辑,一般会忽视这个问题,结果就可能酿成大错。例如,铁道社从台湾引进的一套计算机图书,书中有很多为讲解指令而抓屏的界面图,其中就有一个列表,列有很多国家,美国、日本、英国等,还有各个国家的国旗,其中就有台湾,而且还有台湾的旗帜。还好这个错误在终审时被发现了,否则就要酿成大错。像这种很隐蔽的问题,如果没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度,几乎是发现不了的。那么,科技类图书怎么剔除政治性错误呢?笔者认为除正文外,还需要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书稿前言;介绍概述性的内容,比如绪论;文中的图表。

 

  4.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根据自己的特点、习惯,掌握正确的编校方法。做个有心人,最好能有一本自己的编辑周记或者出书记录,每一周总结一次或者每出完一本书就总结一次。在总结中应该包括三项:首先,总结该书出书过程中成功快捷的经验,以便以后借鉴。其次,总结教训,将每次的错误和失误记录在案,每次出书前翻翻看看,可以提醒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三就是专家提醒,这里的专家是指参与图书出版的每一个人员,如其他编辑、编辑室主任的意见,校对人员、终审组和社领导,都会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或者你没发现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借力使力,把前辈们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知识迅速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5.要尊重校对人员,编校双方联手设防

 

  很多文字编辑对负责校对的技术编辑不是很重视,总认为他们水平没有自己高,看不出什么问题来,还耽误自己的出书时间,拖延了出书流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许校对人员确实没有您学历高,但是别忘了“术业有专攻”,校对人员是不同于编辑的另一个角度在看书稿,他们往往能发现很多编辑发现不了的问题。所以说编辑要尊重校对,学会合作,共同提高图书质量。因此,编辑发稿时一定要做到“齐清定”,审稿和加工工作做到位,这样才不至于给校对人员额外增加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6.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编辑要结合本社的出书情况,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相关、相近的专业书籍,熟悉和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在书稿中不要出现知识性差错。而且要时刻注意本专业的动态、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去编辑加工书稿,保证图书质量。因此,还要经常参加一些本行业的学术会议,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这样就可以在作者交来的稿件中及时剔除陈旧错误的知识,指导作者加入新知识。

 

  7.给自己加设门槛

 

  首先,为了保证不出错,笔者负责编辑的每一本图书都会用“黑马”校对软件将书稿检查一遍,然后再一一去核对。虽然“黑马”校对是通用性的软件,科技类图书的很多专业术语他的库里没有反而会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增加了编辑的甄别时间和精力。但是,软件都是程序化的东西,只要有错,肯定会一个不漏地都给你指出来,而我们也许有些地方就是发现不了。比如,国家领导人的排序问题,对文字中的港澳台的称呼问题等,“黑马”校对软件是很敏感的。

 

  其次,为了保证书稿质量,笔者还给自己加了一条铁的纪律,就是:稿件已经完全确认要付印了,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再把稿子拿回来最后再耐心地看一次。或许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所以,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增加一点工作量,分担或者重复一下别人的工作,也会对图书质量增加最后一道保险,当然没有问题最好。(刘红梅)

 

来源:出版参考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