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108匠的人生故事

  • 作者:刘惠敏主编
  • 出版社: 东北师 范大学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 978-7-5681-4638-8
  • 定价:49.00元
  • 出版时间2018年6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内文70克胶版纸
  • 页码:264
  • 购买地址:http://suo.im/4ROAFV
内容简介

每一位工匠都是历史的锦绣缔造者

 

在我们阅读的资料里,留在大脑中最深的精神烙印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此确立起科学的群众史观,真正揭开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强化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但是,纵观我们的历史教育,似乎处处都在证明着英雄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结论。即使陈胜、吴广曾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却仍然没有改变我们的看法。在陈胜、吴广起义的范围遍及全国时,他们无形中又成了英雄之一。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心中出现了太多的英雄。就拿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来说,文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等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他们曾经领导人民改变国家,其美名当然是永垂不朽。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的事迹,但我们在书中已有所“闻”。这些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我们根本见不到这些英雄。我们接触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通人。特别是回到农村老家后,看到曾经的木床、木柜、旧屋等,总是勾起我们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他们的手工技艺令我们羡慕不已。他们曾经都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这些人所从事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他们用其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快速推进,中国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甚至渐渐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也曾经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奉献,是我们亲眼所见的“英雄”。

如今的城市中,幢幢高楼大厦矗立,片片绿树成荫,宽阔公路纵横交错,座座桥梁横空出世,精致的钟表花样翻新,手机外观与内存不断升级,就是马路上的清洁工人好像也成了技术工人。再看各家各户,不管是我们的新式家具还是我们所佩戴的工艺品,都是手工匠人们技艺的绝佳展现。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每一位工匠的心血。这个世界时时更新着他们的锦绣劳动,处处闪现着他们的匠心和智慧。他们是我们真正要讴歌的对象。

说到工匠,我们一定要来谈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于聂圣哲,因为他培养出了一流的木工匠人。工匠之所以能称之为“匠”,起码要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四大品质特征。工匠首先要敬业。只有做到“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才能“敬业乐群”“忠于职守”,进而成为工匠。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正如老子所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每一位工匠必须精细、精致、精准,精才是工匠的基本条件。“术业有专攻”是工匠的特质,只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和努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才能真正具有“庖丁解牛”的精湛手艺。“工匠精神”的关键是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工人院士”李万君、“航天专家”高凤林等一批大国工匠,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中国的进步需要工匠,新时代需要新工匠。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时代在呼唤“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成为决策层共识,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中国制造奋勇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本书选取了从中国到世界,从特殊生产领域到平常生活领域,从享誉千家万户到默默无闻的108位颇具代表性的匠人,整理了他们独特的人生故事,并附上我们资深职业教育工作者最精妙的导读,结集成一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读本。细读他们每一位的人生成长故事,都会让人品味到何为真正的“工匠精神”。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用朴素的行为最好地诠释了“匠人精神”。作为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我想借着这样一本书,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我们的学生们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将其烙于身心之中。

愿每一所职业学校先知先为,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探索之中,愿更多的中国工匠一同创造我们魅力河山的锦绣前程。

作者简介

刘惠敏,汉族,1976年2月出生,湖北黄冈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高级讲师,系统分析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先后在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任职,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教育报》《生活教育》《软件导刊》等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并多次在论文评比中获奖,主编教材8本。先后荣获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 一 篇大国工匠

 

“工人院士”李万君

为战机造“大梁”的航空人王刚

本领过人的飞机制造师胡双钱

“90后”裴先峰:“匠人精神”成就“大国工匠”

从“国产航母”说说“工匠精神”

LNG船上“缝”钢板

以超凡胆识为祖国“铸剑”

行走在特高压线上的人——王进

陈墨:翱翔蓝天书写飞天传奇

在钢铁上绣花的李凯军

铸造大师毛正石

四创世界纪录的“80后桥吊状元”

核电界“旋风掌门人”和“冰堵哥”

一台“老锅炉”背后的工匠故事

“80后”工人发明家宋俊

钞票的雕刻者

孟剑锋的錾刻人生

27年痴心坚守 磨出一把好“剑”

业界响当当的“镗工大王”

港口设备的“守护神”

为空空导弹装“眼睛”的人

钢管绣花“金绣娘”黄玉梅

7小时独立装配1辆整车的“85后”技师

用人生诠释“工匠精神”的刘文生

大国工匠高凤林

一线工匠也是风景线

只为苍穹上最美的姿态

 

 

第 二 篇大牌名匠

 

为香奈儿做织带的乡下老太太

大牌御用鞋匠马萨罗

坚守日本最后的学徒制度的工匠

东光舍:以小为美 百年匠心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技师张冬梅

工匠精神成就“德国制造”

故宫里最大的匠人

人生的深味

迪士尼动画电影拍摄之前

从回收材料创新的小爱马仕品牌

英国萨维尔街西装——世界男装的工艺典范

一颗匠人心  “酒”“久”永流传

隋朝石匠李春

缔造传奇的制表大师——乔治·丹尼尔与欧米茄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全英梅用真诚诠释“工匠精神”——萨维尔街

一本旧书的复活

王阳明的一生

35载紧握药匾 用心守护民族瑰宝

器皿与活在当下

西湖龙井炒茶王陆洲东

玩物成家的王世襄

姜吉:意大利匠心精神走进中国

中国古代匠人故事两则

最美匠之心——爱马仕手工匠

当代“鲁班”王震华

皮具制作工匠——亚历山大·雷

 

 

第 三 篇专项能匠

 

精密3D打印的追梦人——吴建中博士

杨福喜的弓箭人生

一个造字匠人的446天

古砚回归 澄泥成宝

古籍修复师:与时间赛跑的修书人

“跃然纸上”的精细浅浮雕塑

编织时光——竹编纸帘传承人

“匠人”摄影师的慢生活

姑娘剪发剪成副教授

王安义和他的黄杨木雕

犹小飞:为琴痴狂

剪下云出岫 纸上妙生花

古音新韵 良心铸钟

坚守雕漆四十六年 谱就雕漆艺术传奇

中国唯一一位折纸国礼设计师刘通

罗振宇:互联网时代的手艺人

新疆“刀王”热合曼

从“小木匠”到“中国传统工艺大师”

12年零失误 华强北“打包王”——陈春

“90后”匠人捏出漫威超级英雄,火爆网络

与时间赛跑的古籍修复师

植根沃土的扎刻大师徐艳丰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勒古沙日

一刀一笔皆景语 一凿一刻均情话

坚守古法宣纸的头刷

“草原铁匠”新疆铸剑人

我只想做好油纸伞

 

 

第 四 篇生活巧匠

 

30多年执着于料理一只鸡的米其林一星小贩

手作是平淡的、静静的喜悦

迷人的草编,走入生活的工匠

湘菜是这样“炼”成的

从女学生到成功匠人

用一辈子的时间做一只竹篮

海婆婆的古早酱油

小香包承载大梦想

聆听面团呼吸的面包师

阔孜其亚贝希的土陶手艺人

遇见草木染

农人匠心赵久然的玉米情结

最会打扫卫生的日本“国宝级匠人”

新疆“匠人”精神之“密作”刺绣背后的故事

16年,他把手上的绝活“烟斗”做成了艺术

从餐馆学徒到大学教授

许泽涛:一辈子只做好一根腰带

把衣服做成可穿戴的艺术

守护大漆工艺,重现在日用生活的赵飞

一支毛笔传承的百年工匠精神

“面人奶奶”曹顺兰

老街深处的百年旗袍世家

“Coffee Only”的来历

不配菜都好吃的米饭

无“匠心”不立业—— 一块豆腐干的故事

一生只磨剪刀的美业匠人

给沉香另一重生命

 

试读章节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