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一起教物理: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处理及教学建议

  • 作者:夏向荣 著
  •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681-4004-1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码:236
  • 购买地址:http://suo.im/2j5RqJ
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了《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与教学要求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从2006年之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先后被调整了三次,但无论哪个版本,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范围及难度要求都与《课程标准》以及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存在较大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层面解决全国性教材的本土化实施问题.

作为全国的试点,浙江省2014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虽然新方案将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选考在考试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同时,浙江省高校招生制度也面临改革,高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力度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考试,物理的考试范围比高考选考更广,要求更高.所以,物理学科教学应予以主动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正是新高考改革主要理念之一.

教育改革理念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最终要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真正改变.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更有效,是高中物理课堂的核心问题,学生、教材、教法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根据新的高考方案,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做好高中物理教材的二次开发,并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书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范围内,针对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选考和知名高校自主及“三位一体”招生等3种学习需求,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以下简称《考试标准》)及近几年国内知名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卷,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必修和选修3系列共7个模块)的二次开发及教学提出条目式的建议.建议分“B”“A”“A+”三个级别,分别对应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选考、大学自主及“三位一体”招生测试三种不同学习需求,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在编写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种学习需求在内容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不同要求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对于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明确指出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把握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B、A两级建议的编写在充分考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标准》相关要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物理学科的知识方法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少数内容进行了适度拓展;A+级别的建议在A级别的基础上,在广度方面更加注重物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前沿研究及最新进展情况,难度方面主要将物理思想和数学处理方法向大学普通物理学延伸.

二、以物理知识体系的视角来处理教材

知识体系相对稳定、完整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往往会有紧密的联系,同一思想方法也可能会在不同的章节中得以体现.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意知识点的前后呼应及衔接,同时对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好“接口”、打开“窗口”、留下“缺口”提出建议,以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理解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体会不同表象下的哲学思想.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思想方法的体验与应用

教学是有目标、有内容、有策略的教育行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作为新课教学的建议,本书强调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意识,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根据新学知识(或方法)与学生原有认知的关系,精心设计同化或顺应过程,循序渐进.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加深和拓宽学生的认识.

四、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法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教师若能理解其编写意图,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会更加恰当和游刃有余.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仔细阅读了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结合课程理念和编者的意图,对教材进行处理,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五、兼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及个性化

都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但首先是一门科学,书本更多地从教学的科学性角度提出建议.课堂教学是在一定预设基础上的动态生成过程,不同风格的教师、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生成的教学过程都不尽相同.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也充分考虑了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除了采用条目化的方式提供建议外,对教学中的同一环节,有时也会提供多种方案让教师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

作者简介

夏向荣,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夏向荣名师工作室和浙江省夏向荣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和温州市师德楷模,2010年9月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温州市名教师荣誉称号。


目录

必修 1

第 1 章?的描述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2?时间和位移

     1.3?快慢的描述——速度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5?速度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 2 章?速直线的研究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2?速直线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3?速直线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4?速直线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5?自由落体运

     2.6?伽利略自由落体运的研究

第 3 章?相互作用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3.2??

     3.3?摩擦力

     3.4?力的合成

     3.5?力的分解

第 4 章?定律

     4.1?定律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3?第二定律

     4.4?力学位制

     4.5?第三定律

     4.6?用牛定律解决问题一)

     4.7?用牛定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 2

第 5 章?线

     5.1?线

     5.2?平抛运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4?圆周运动

     5.5?向心加速度

     5.6?向心力

     5.7?生活中周运

第 6 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6.1?行星的运

     6.2?太阳与行星的引力

     6.3?万有引力定律

     6.4?万有引力理的成就

     6.5?宇宙航行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 7 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7.1?守恒量——能量

     7.2?

     7.3??

     7.4?重力

     7.5?探究能的表达式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7.8?机械能守恒定律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 3-1

第 1 章?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2?库仑定律

     1.3?电场强度

     1.4?电势能和电势

     1.5?电势差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电现象的

     1.8?电容器的电容

     1.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第 2 章?恒定

     2.1?电源和电流

     2.2?电动势

     2.3?欧姆定律

     2.4?联电路和并联电

     2.5?焦耳定律

     2.6?导体的电阻

     2.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8?多用表的原理

     2.9?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11?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 3 章??

     3.1?象和磁

     3.2?磁感应强

     3.3?几种常的磁

     3.4?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3.5?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

选修 3-2

第 4 章?电磁感应

     4.1?代的发现

     4.2?探究感应电流的生条件

     4.3?楞次定律

     4.4?法拉第磁感定律

     4.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4.6?互感和自感

     4.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第 5 章?变电

     5.1?变电

     5.2?描述交流的物理量

     5.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5.4?变压器

     5.5?电能的输送

第 6 章?传感器

     6.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6.2?传感器的应用

     6.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选修 3-3

第 7 章?分子

     7.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成的

     7.2?分子的

     7.3?分子的作用力

     7.4?温度和温

     7.5??

第 8 章??

     8.1?气体的等温

     8.2?气体的等容<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family: &am

试读章节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