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史海流韵

内容简介

罗文旭先生的《史海流韵》结集出版,可喜可贺。我目睹了这一文学化历史知识普及册子的诞生过程,所以就有了说几句话的冲动。

早在2005年的时候,为拓展学生视野,我所在的华亭一中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开设一些小型讲座,罗文旭先生开设的是“诗话历史人物”专题,这个专题讲座是学生最喜欢的讲座,也是开设时间最长的讲座,到了2015年,这个专题讲座已经成为一门颇有影响的校本课程。而这些讲座的文字,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史海流韵》的初稿。罗文旭先生以形式各异的诗篇,把我们带进了上至远古、下至当代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通史里,让我们徜徉了历史长河的波谲云诡、光怪陆离。更让人感到难能可贵的是:罗文旭先生不是在叙述一部历史,而是在歌唱历史,慷慨悲歌历史,是用公正严肃的态度评判一段历史,是在诗词歌韵的行板里形象地再现一段历史。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闪烁的是罗文旭先生一以贯之的历史学科固有的哲理烛光的照耀,凝聚的是罗文旭先生诗歌艺术美学的炫彩与靓丽。就《史海流韵》的创作形式而言,其中的许多篇幅是一种类似于民谣、民间口头诗作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诗歌形式,它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再加上俚语村言活用,易记、上口、好背,描绘一人,歌颂一事,便迅即不胫而走,不翼而飞,深受学生欢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罗文旭先生运用的这种上口易记的诗韵,正适合于学生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认知、记忆和反思。

罗文旭先生的《史海流韵》以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什么样的历史最易为大众接受这样一个深刻的史学宏论。我们大家都知道,评书演义通过听觉的传达深入人心,但强烈的褒贬好恶已让历史人物的复杂人性简单化、扁平化、极端化,美丑忠奸往往被标签化。文字记录的历史,也不免掺入春秋笔法,立论的公允在纷繁的典籍中渐渐统一为官方的意志,而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在夸张荒诞甚至惊悚残酷的外衣下却最为接近真相。《史海流韵》正是以这种叙述和评判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让“历史”更加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说实在的,有时候,历史与真相无关,因为历史属于后来人,每个后来人都有对过往人物事件的认知带有某种个性化的意愿。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与后来人坦诚相见。尤其在过分学术化的历史表述模式下,大众对历史适度的通俗化表达更为渴望,简单更具吸引力。几句简单的韵味荡漾的文辞,使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跃然纸上,罗文旭先生的功力自在其中。

中学历史教学处于大众普及与专门研究的中间,降得太低难免限于戏说,娱乐性质的学习缺少了对历史的尊重;拔得太高不免困于艰深,学究面孔的出现破坏了学习者对历史的乐趣。毕竟,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不丧失历史学科的本位,不伤害历史探求的渴望,需要从教者耐心求证。罗文旭先生多年坚持在一线教学,知学生之所求,亦知学生之所难。在紧张的高中学习过程里,学生对历史典籍的接触多数局限于材料解析的试题,埋首故纸堆阅读原典者微乎其微。国人对历史的接受习惯不以文献资料的查阅校勘为主,反而更依赖于口口相传。作者顺势而为,立足典籍,背靠文献,以口占诗歌的方式,对高中历史课本里的人物、事件进行了一番串连,口诀记忆的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减轻了大量记录的负担。简省的文字、浅显的内容和轻松的基调,一改历史课堂心态沉重、发言沉默、氛围沉闷的不利局面,快乐学习不期而至。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即便是打油诗也体现了一种思考集中、思维浓缩、思想提纯的趋势。我们期待学生把书读“薄”了,可学生一不小心把书就读“没”了,这种“看资料、编口诀”带动学生压缩课本内容的历史学习方式,其实是去粗取精、抽丝剥茧的学术训练的雏形,妙处恰在于用“俗”的脚板趟出一条“雅”的路子。

“人在事中,人因事显;事中有人,事在人为”,这是罗文旭先生《史海流韵》一书围绕各种人物、诸般事件,以口占诗歌为出发点与归结点,正所谓“事功即人业,人生即诸事”。平实的历史教学观指导着罗文旭先生扎实的历史课堂,为学生充实的历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凡听过罗文旭先生历史课的学生念念不忘的正是那一首首脱口而出的历史口诀。

当年朗朗上口的歌谣,后来让学生们仍有所念想,不也是一段动人的历史么?

是为序,与罗文旭先生共勉。

作者简介

  

罗文旭,中学高级教师,平凉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级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曾获平凉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大赛二等奖。

 甘肃省中学骨干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优秀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省级重点课题两项。

 


目录

第一章?人 物 篇

?

?

?

周幽王

?

?

晋文公

?

鬼谷子

?

?

?

?

?

?

?

?

?

?

?

?

吕不韦

?

?

?

秦始皇

?

?

?

?

?

?

?

?

?

?

?

汉武帝

董仲舒

司马迁

?

?

霍去病

司马相如

?

光武帝

?

?

?

?

?

?

?

?

?

?

?

?

?

诸葛亮

司马懿

?

?

?

?

?

王羲之

拓跋宏

陶渊明

顾恺之

谢灵运

贾思勰

郦道元

?

?

隋炀帝

宇文化及

李世民

?

?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狄仁杰

武则天

杨玉环

李林甫

杨国忠

安禄山

?

?

白居易

?

颜真卿

?

?

?

?

?

赵匡胤

?

范仲淹

?

?

?

王安石

司马光

?

?

?

?

?

李清照

?

辛弃疾

?

?

耶律楚材

赵孟

贾似道

文天祥

成吉思汗

忽必烈

关汉卿

朱元璋

?

李善长

?

?

?

?

张居正

?

努尔哈赤

戚继光

徐光启

范文程

洪承畴

多尔衮

顾炎武

?

袁崇焕

朱由检

郑成功

史可法

?

?

?

?

?

曹雪芹

郑板桥

?

林则徐

?

?

洪秀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翁同龢

?

?

康有为

谭嗣同

袁世凯

孙中山

第二章?事 件 篇

轩辕演八卦

牧野之战

?

分封制

井田制

宗法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科举制

郑和下西洋

东京保卫战

均田制

租庸调制

摊丁入亩

明清倭患

第三章?旅 迹 篇

柳永祠

朱子祠

醉西湖

西?

遥望鸡头山

过鄂州

夜过徐州

过三门峡

过庐山

九江暂留

滕王阁

历闽西

马尾港

福州游遇苏迪拉台风

台风中观光

鼓浪屿

重游寒山寺

飞来峰

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

大散关

回味西湖

后 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人? 物? 篇

?

播谷创字造车船,人文初祖姬轩辕。

忆昔涿鹿风云定,翠柏森森掩桥山。

黄帝(公元前2717~前2599年),即轩辕氏,三皇之一,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黄帝降于轩辕之丘,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黄帝为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定都于有熊。相传他曾首播百谷草木,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

《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黄帝建立古国体制。他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唯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又设法官和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放,罪大恶极者判处斩首等。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天下为公民自乐,奈何存私见层阶?

只缘息洪人信仰,家门击鼓有做作。

禹(生卒年不详),我国远古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被后世所传颂。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的发展。

《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古本竹书纪年》载“禹居阳城”,《世本·居篇》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史记·夏本纪》则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第三次经过家门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创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在位时期曾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他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后来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奇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从此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

红颜祸国是谬论,商亡怎能怨妲己!

虏虐苍生残无状,焰激楼高风正急。

商纣王(公元前1105~前1046年),即帝辛,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末代君王。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即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在位时期阻止了东夷向中原的扩张,不仅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带,更是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毛泽东曾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但在位后期,他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人心尽失。在多次对东夷讨伐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属国周的防范,经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于周,纣王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帝辛”是商人对自己国君的尊称,而“商纣王”则是周人对其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红颜:指妲己。妲己,有苏氏之女,帝辛的妃子。妲己乃是难得一见的美女,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使商朝灭亡,最后被杀。

虏虐苍生:商纣王统治时刑法严酷,如炮烙之刑。

焰激楼高:牧野倒戈,纣王于摘星楼自焚。

?

西岐原高土色黄,养生更需明侯王。

皆言牧野神仙助,识贤礼下才久长。

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87~前1043年),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3年。武王即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使国力日益强盛。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见时机已到,便联合庸、蜀、羌、卢、彭、濮等部族,亲率战车300辆,虎贲3000人、甲士45 000人,举兵伐纣,进攻朝歌,在牧野大败商军后攻入朝歌。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追封父亲为文王。建立西周后,为了巩固政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分封制:神农氏的后人封于焦,黄帝的后人封于祝(江苏赣榆),尧的后人封于蓟(天津蓟县),舜的后人封于陈(河南淮阳),夏朝的后人封于杞(河南杞县)。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安放在商朝的首都殷。为了包围武庚的地盘,又分封了自己三个弟弟:管叔鲜于管(河南郑州),蔡叔度于蔡(河南上蔡),霍叔处于霍(山西霍州),是为三监。为了加强对已经受周朝控制下的土地,对周的开国元老实行大分封,如将吕尚封于齐,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据记载,周初总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余个。继而周武王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及东夷势力,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99国,有652国向武王臣服。除了分封制之外,他还完善和确立了宗法制,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

西岐:岐山境内。

养生:休养生息。

牧野:周灭商时战场,在今河南新乡市北。

周幽王

抑郁凄婉虽迷人,倾国一笑万方喑。

骊山烽台复矗立,腾云绕月诉怨情。

周幽王(公元前795~前771年),姬姓,名宫涅,周宣王之子,被立为太子。周宣王死后继位,在位11年,国亡,被犬戎追杀于骊山(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下,葬于骊山脚下。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3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想点燃烽火以引得褒姒一笑。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周幽王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后犬戎攻周,诸侯见烽火起以为幽王故伎重演,观而不救,致使西周被犬戎所灭。

倾国一笑:褒姒,周幽王宠妃,不好笑,虢国石父献“烽火戏诸侯”奇计使之一笑。

万方:百姓。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周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喑:不能说话,无话可说状。

骊山烽台:今骊山顶上的烽火台,为后来所建。

?

相地衰征惠齐民,尊王攘夷癸丘盟。

小白若是不从鲍,安有霸主第一人。

管仲(公元前723年~前645年),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少时生活贫苦,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誉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中第一任霸主。管仲成为齐国的丞相后,在齐国主持改革。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别强调建立一套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办法。管仲主张,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职而课功劳”“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而行罚”。

在军事方面,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11000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在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他在齐国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实行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还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在外交方面,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打败侵燕的北戎,“存邢救卫”,制止了狄人的侵袭,又举兵击败了兵力强盛的楚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癸丘大会各国诸侯,周天子也派人前往,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后来孔子称赞管仲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相地衰(衰读cuī)征:一项赋税制度。管仲按照土地肥瘠、多寡征税,使齐国国力大增。

尊王攘夷:尊崇周天子,抵御北方少数民族。

癸丘盟:癸丘,今河南民权,癸丘会盟确立齐桓公霸主地位。

小白:齐桓公。在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中,管仲曾箭射小白,后纠被杀,管仲入狱,得鲍叔牙力荐,齐桓公才重用管仲。

?

亦文亦武亦师幡,亦道亦仙亦圣贤。

青牛出关烟霞绕,微言五千奥又玄。

老子(公元前571~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例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幡:老师的旗号,指老师。

晋文公

亡国游走十九春,增智博见读人心。

三舍报恩藏杀机,取威定霸拨千斤。

晋文公(公元前671年或前697~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君主,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为公子时,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19年,公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登位。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设三军六卿制,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于城濮打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三舍:晋文公流浪至楚国时,受到楚国国君般的礼遇,席间,重耳曾答应如今后两国交战,当退避三舍以报恩。然晋楚城濮之战,名为退避,实为诱敌深入。

精彩书评

QQ20171225-0.jpg



本书在平凉市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