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班级经营:做专业化的班主任

  • 作者:王桂玲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194-0048-4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6年3月第1版
  • 开本:16开
  • 用纸:道林纸
  • 页码:252
  • 购买地址:http://suo.im/3srsDB
内容简介

班主任工作是直接基于心灵沟通的教育活动,同时又是连接各种教育因素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班主任的精神风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落实情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班主任只是作为教师工作的一种自然延伸,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人人皆可当、人人都能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以某种方式在校园中呈现出来,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非专业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天教育者本身及教育工作的需要。相反,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班主任的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必须把握时代特征,明晓新时期、新课程带来的变化,具备新时期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因此,教育需要班主任专业化,时代呼唤班主任的专业化。

本书先从《班主任专业化研究》课题入手,让读者了解 “班主任专业化”标准建立过程。之后作者围绕这一“标准”的三个维度十个领域,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分别进行阐释。作者编写此书,旨在让年轻的班主任们,正确理解和对待班主任工作,同时成为他们积极进取的一个重要参考。书中的案例基本上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以及编写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王桂玲,一位深深热爱教育事业也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1987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中学教育教学一线担任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物理教学和班级文化建设、青春期教育、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现为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金城名班主任,多次被兰州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她的教育理念是:陪伴学生成长,用心做真教育,当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目录

第 1 章?专业理念与师德

1. 1?师德修养

?1.1.1?奉献与乐业

?1.1.2?宽容与理解

?1.1.3?发扬民主,依法治班

1. 2?岗位特征

?1.2.1?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地位

?1.2.2?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2.3?教书育人

1. 3?岗位责任

?1.3.1?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1.3.2?创建和谐班级

?1.3.3?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

?1.3.4?争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3.5?学生评价

?1.3.6?配合学校各项工作

第 2 章?专业知识

 

2. 1?岗位基础知识

?2.1.1?德育基本知识

?2.1.2?教育心理学及青春期心理知识

?2.1.3?班级管理基础知识

2. 2?扩展性知识

?2.2.1?校外教育相关知识

?2.2.2?综合性文化知识

?2.2.3?法律法规知识

2. 3?操作性知识

?2.3.1?班级文化建设知识

?2.3.2?人生规划及指导知识

?2.3.3?集体观念的培养与辅导知识

?2.3.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知识

?2.3.5?全面发展与个性指导的基本知识

2. 4?自我发展知识

?2.4.1?班主任个性魅力塑造知识

?2.4.2?特殊教育的知识

第 3 章?专业能力

3. 1?岗位能力

?3.1.1?表达及沟通能力

?3.1.2?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

?3.1.3?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3.1.4?策划能力

?3.1.5?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2?自我发展能力

?3.2.1?学习与反思能力

?3.2.2?科研能力

?3.2.3?规划能力

?3.2.4?捕捉能力

?3.2.5?信息筛选能力

3. 3?专业生成能力

?3.3.1?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3.3.2?创新能力

?3.3.3?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3.3.4?编撰能力

附录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试读章节

第一章专业理念与师德

 

1. 1?师德修养

 

一般来说,人的性格是先天性的,它决定和制约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修养是后天养成的,但它却能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和行为,良好的修养可以逐步完善人的性格。所处环境往往主导和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完善的性格和良好的修养是可以培养的。我们这里谈的“师德修养”和修养一样,也是可以培养的,但首先是要有教育情怀,即热爱教育事业,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千方百计地去思索,去实践,用孩子般的心去赢得孩子,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

1.1.1?奉献与乐业

一、要点解读

1.?奉献之心

古往今来,教育者在人们的眼中一直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

1928年,陶行知先生在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一周年的演说中,真诚大声疾呼:“乡村教育之能改造,最要紧的是要问我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儿童……我今天要代表乡村儿童向全国小学教师及师范生投上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陶行知先生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还反复强调要教育学生有奉献之心。

从心理学上讲,奉献之心源于爱心。最应该拥有爱心的人是教育者,作为最基层教育的管理者——班主任不能缺失对教育的爱,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冰心老人说得好:“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学生到学校固然是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的。而道德、个性、情感、人格这些做人最核心的内容,需要教育者用心、用情加以培养和陶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从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到中国的教育家魏书生及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李镇西,他们无不对每一个孩子给予无私的爱。他们不但爱优秀生,也同样爱后进生,这就是无私的爱。

这种教育之爱,是没有功利性的,它是教育者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即教育情结,不是道德使然,更不是教育的手段或工具。

2.?班主任之苦乐观

当班主任,苦与累是不言而喻的。大家说说看,现实生活中,哪一行轻松?即使整天不干活也会累、会烦。著名企业家马云说得好——“带着希望的辛苦是幸福和快乐的”。明代学者章溢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态度决定一切。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者,就不愿苟且地混日子或怨天尤人,而是希望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享受职业和人生的快乐,让教育生活尽可能有滋有味。

我听说,一个教师没当过一天的班主任,后来连老师也不愿意当了,去管理图书室兼收发报纸。科班出身,好好的老师不当却去取报纸,寒暑假也没了,我真是想不通。后来我又听说他的课上得有问题,不受学生喜欢,经常和学生发生矛盾,每一节课都生气窝火不开心。这个老师的情况,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苦”。我这才理解了他的选择。从客观上说,班主任工作比起单纯的知识传授要复杂多了,因为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千差万别,而且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具体的模式可以效仿。尤其是全社会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背景下,人们不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导致教师教学工作难做,班主任工作更是艰难。尽管如此,有些老师却偏偏爱当班主任,李镇西就是其中之一。李镇西老师说:“我们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科研工作者,永远有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在教育专家眼中,“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有无尽之趣。关键是你的心态。

因此,我们对教育事业,要无私奉献,树立服务意识,能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去培养和教育人。

二、教育分享

?永不放弃的爱?

施博是我班算得上的“双差生”,学习上不肯下工夫,生活习惯也很差,且有吸烟的恶习。2014年9月9日下午大课间,他因在男厕所吸烟被学校政教处抓到,扣了班分且被点名批评。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他给高一(1)班抹了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并没有打击他,而是主动找他谈心,规劝他改正错误。为了能控制他的恶习,同时给他表现的机会,我给他找点事做——每天填写教室日志。他认真填写,汇报及时主动,每天跑两次办公室,早取晚交。他有了事做之后,还能和我交流,忙忙碌碌,看上去很开心。两个多月来,没有发现他在学校违纪,我也很开心,并鼓励他好好干,他从我的表扬和鼓励中找到了自信。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改善。为让他坚持下去,高一第二学期开学不久,他就被班委会正式任命为班级生活委员,个人威信提高了,工作热情也提高了,并能和班委会成员协作,共同搞好班级的卫生等工作。半年多来没有违纪情况。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要面子的,以敬育敬,以敬促爱,让学生在柔风细雨中触动心灵,幡然悔悟或“不忍欺”才是成功教育之经典。每个孩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而施博的闪光面就是很热心,批评深点也不生气,这倒是很多学生尤其是当代学生所不具备的。如果我们能细心地抓住孩子的这些优势,教育总能给你带来很多乐趣和惊喜。这正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所在呀!

?做快乐的班主任?

2013年9月10日上午,我刚一进办公室,一束醒目的鲜花就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走近一看,下面还压着一个信封,我急忙将它打开,只见:“王老师您好,今天是您的节日,我祝您节日快乐!我是朱小勇,一个不争气的学生,我让您操了太多心,很抱歉!我没有勇气见您,但我知道您对我好。我只想通过信件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是您总给我重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才使我没有掉队……我都想明白了,今后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请您保重身体!”字数不多,诚挚的话语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刚转过来时的样子——他穿着一身牛仔服,长长的两个裤腿上有几个边界清晰的洞,用学生的话说那叫“酷”,脖子上系着一条红色的绳。他走路速度很快,目不斜视。初次见他,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在校的高中生,我有点惊奇了——难道过去没有老师要求过他吗?我惊疑地看着他不知所措……经过我了解才知道,他一出生父亲就离开了他和他的妈妈,后来妈妈精神好像受些刺激,经常打骂孩子,这对于他真是雪上加霜。他从小住在姥姥家,姥姥和姥爷年龄都大了,也管不了这个外孙,家庭环境及社会上一些坏风气的影响,最终酿成他今天这般模样。他经常上网吧,自习课坐不住,经常违反校规。目无他人,不听劝告,成了他的一大特色。也不知为什么,班级学生也总是躲着他,他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我深知要想转化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还是下定决心去拯救他。于是我努力接近他。开始时,他对我有戒心。我想,只要多一些耐心,他会愿意亲近我的。我想方设法从上课提问、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去突围。有一次他生病了,他姥姥来学校请假,老人家悲苦的表情和无奈,让我感到自己肩负责任的分量。我去他姥姥家看望他,给他倒水、拿药、陪他说话。病愈后的一天,我和他坐在校园石级上,慢慢谈心,把他的优点一点一点地都给他摆了出来。他看着我说:“王老师,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救了,你就别费心了。”我说:“没关系,你能行,我说行就行!这些年我还没有看走眼过。”我的肯定回答,让他睁大了眼睛。临走时,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打那以后,他穿了校服,与同学之间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慢慢地我的物理课堂成了他自豪的舞台,他真的很聪明,在物理课堂上反应很快,我经常表扬他。物理给了他很大信心,他说自己有信心学好其他学科。他变了,真的变了,这是教育之爱给了他重新学习和生活的勇气。而我就像一个医生治好了顽症病人时那般的满足和幸福。班主任工作就是这样,总是有苦有累,更有欣慰。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学生,我们的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当今班主任的工作态度。从朱小勇身上,让我明白,外观强硬的学生,其实他的内心可能是很软弱的,作为教育者,切不可以硬碰硬,这样只能逼迫他走向反面,破罐子破。教育学生,首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所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真心帮助他。这就是“爱”的教育,有爱的教育就会收获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谨记转变一个“后进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所以说班主任一定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1.1.2?宽容与理解

一、要点解读

1.?悲哀的教育

有人这样总结悲哀的班主任:

两眼紧盯学生的错误不放,找到的是警察的感觉;

有人动辄训斥学生,找到的是监工的感觉;

有人喜欢发号施令,找到的是当官的感觉;

有人动辄扣分罚款,找到的是当经理的感觉。

由此看来,对班主任角色的错误定位,是导致班主任工作悲哀的直接原因。清华大学教授吴维库博士在《阳光心态》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乐观为之,苦中有乐,苦亦甜;“悲观为之,苦中挣扎苦无边。”苦与乐,在于态度。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困惑当问题去探索,去研究,将会兴趣大增,其乐无穷。

2.?理解与宽容缺一不可

爱因斯坦说:“善于宽容,是教师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蕴含着理解、信任、平等,表明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们的诚挚和热爱。”作为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对孩子的错误与缺点一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孩子应有的态度,也是对童年的理解。学生犯错误,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有缺点和问题是太寻常而自然的。若真能这样看待问题,工作就会多几分从容,多几分理解,工作态度就会平和许多。但要注意,宽容不是纵容,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一个班中的孩子差异很大,造成这样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指出:“造成学业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遗传和智力,而是家庭和学校环境的不同,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是周围环境使它丰实和变化。”所以,我们不应该歧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而我们当中大多数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甚至忽视品德培养。这不能不说是功利之心所致。

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过高,学生做不到,老师烦恼学生反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索,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3.?有原则也要有弹性,宽严并济

新上任的班主任通常偏于“宽”,老班主任则偏于“严”。这两种做法,我都不赞同。因为“宽”易使自己没了原则,迷失前进的方向;而“严”即严格、严肃之意,常常使学生害怕,不敢接近老师甚至排斥老师。我认为老师必须是个有原则的人,且原则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并且要言行合一,以身作则。但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依情况而变通。做到“宽而不松,严而不苛”。这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要做一个有人情味的老师,而不是一味地消极禁止,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治,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综上所述,教育要尊重生命,尤其是要关注与理解后进生,真正做到教育公平、公正。教师要树立发展性的观念,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分享

?宽容是接纳学生,是教育之需?

2013年9月初,李云找到我要向我请假三天,在高三紧张的复习时间里,我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小长假”请求感到吃惊,但看到他目光黯淡、眼睛无神的样子,我猜出几分不妙。便问道:“有什么事吗?”“没有,只是心里有些烦,我只想休息调整几天”,他平静、直白地说。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心里很复杂。我不便多问什么,只说“一个人待在家中会更烦的!看把你愁的!”我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的话,咱们折中一下好吗?”他开始静静地看着我。我又告诉他说:“这三天你到学校来,只听课,可以不写作业,怎么样?这样就两全了,你可是第一个可以不写作业的人啊!”我试探性、也半开玩笑地说。他稍后点了点头,很有礼貌地离开了。第四天,我有意识查看了他的作业,欣喜地发现他三天来基本上还是完成了作业的。我又找到了他,询问这几天他自己的情况,他略笑了笑,低下头,声音有些微弱:“平静多了,谢谢王老师!”面临着高考,孩子心急,不可紧逼,尤其像李云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关怀和爱心。接纳能让孩子们感到关怀与支持,心灵得到释放和安慰。宽容学生,就是接纳学生,就算不能解决大问题,学生心里也会好过得多。因材施教,是我们必须遵从的法则。

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关心、问候每一个学生,不要忽略、冷漠任何一个生命情感。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会意的笑,一个点头、一句夸奖,对学生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最终使他(她)改变人生航向。相反,如果学生把缺失或困难告诉你,你不能接纳,却把它当成话柄,过度批评或指责、挖苦,学生就会因惧怕不敢敞开心扉,只能使师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学生才会信任你,从而实现转型。

?教育也要歇歇脚?

胡伟是我带的高二一班的班长,当时入学时,是他毛遂自荐当班长的,但不久我就发现他当时的热情找不到一点踪影了,好像没事人一样。据同学们反映,他做事、学习都明显有些木讷。音乐、信息等副课老师反映,他不管学生,课堂效果也不太好。看来胡伟这个班长当得有些困难了,分明是自己在为难自己。但作为教育者,目标总是放在培养和教育学生上,再加上他开始的热情,我倒是多了几分同情。之后我对他进行了指导,他都点头同意,可几次却不见落实或落实得不到位。班级就这样被我牵着往前走,同时我也在等待着转机。临近期末,班长有了“作为”,有一天,他竟出人意料地在自习课上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放电影,害得一部分学生只能拿着手电、塞着耳朵复习功课。同学们意见很大,我也很生气,但我还是沉住了气。之后,我给大家通报了期末考试的要求,鼓励大家安排好时间,好好复习功课为期末考试做准备。我之所以没有对班长大加指责,为的是给他留点面子和尊严,让他反思自己。几天时间里,我都没有找他谈话,学生课上课下表现不错,自习课也安安静静地做功课。第四天早自习,胡伟用他有些颤抖的手捂着胸口,来到我的办公室,他的脸涨得通红,向我道歉。我耐心听他讲话,他没有一点辩解,只说自己的不是。看来他这几天的日子不好过。知错就好,教育的效果就在于此。我宽容了他,并对他提出了期望,他自责之后便是感激。在后一学期中,他的班长工作做得很认真,虽然学习有些吃力,但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是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人的各种能力是不同的,但各有各的长处,不可以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让他们达到相同的目标。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每个学生的身上挖掘教育资源,促进他成长,这本身就是在做教育。班主任也是各有各的长处,工作也是教无定法,只要有效果,“相煎何太急”。班主任做的是育人工作,学生的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供参考,我们必须学会思考。因为学会思考,就是获得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1.1.3?发扬民主,依法治班

一、要点解读

1.?教育与“民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思想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形成和巩固的阶段,尤其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学生不再是孤陋寡闻,相反,某些知识方面可能远远超过了老师,很多学生都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班级的愿望,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积极心态,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不能轻易否定学生,而是要站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上真诚地对待学生,和他们平等相处,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该肯定的肯定,该鼓励的鼓励,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调动学生的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责的效果。在行动上,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规,以保证班规的每一条都能被学生理解和接纳,最终成为全班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并执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

2.?管理必须“法治”

现代的中学生,将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弄潮儿,而这些中学生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养成了他们当中的许多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比如,他们早已经习惯于家长围着他们转,有些孩子稍有不顺心,便会与家长赌气、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杀。这些行为显然不合乎学校的规范和社会的法律要求。同时,现代的孩子处于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中,与以往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行动更洒脱,但由于思想还没有成熟,判断能力弱,极易受社会或网络上的各种消极的东西的侵害而导致违纪或走上犯罪的道路。

邓小平同志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可见,法制是学生自我约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班主任要自觉强化“法治”意识,指导学生开展班级法制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执行班级规范的日常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

3.?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孩子,伴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其缺点和不足也会随之暴露出来。作为班主任,切不可用僵硬的教条衡量、定性学生的言行,更不能讽刺挖苦或打击歧视学生。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期待,循循善诱,激发鼓励学生继续前进的信心,促使其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综上所述,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必须学会倾听,和学生目光平视,真正树立公民意识,依法维护自己和学生的尊严。

二、教育分享

?老师,我想对您说?

2013年10月,我因到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需要暂时离开我带的班两周左右的时间,由于不放心班级,离校的当天下午上课前,我还去班级看一看,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黑板上竟然清晰地写着“翻身农奴把歌唱”。这短短的七个字足足让我反省了两周。回来后,我没有找学生“算账”,而是让学生给我写反馈信——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

我这个号召,引起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几天内,我就收齐了全班同学的信件,这其中有说我好的,也有的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补充解释或道歉的,但大多数还是给我提意见和建议的。现摘录其中部分如下:

(1)“王老师,我告诉你,以后不要因为个别同学违反纪律就对大家发火好吗?我们都知道您爱我们,可是每次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很害怕,慢慢地就不敢亲近您,正因这样,自从您第一次发脾气后,班级再有谁犯了错误,我们都尽量包庇,我们不愿意跟您说。”

(2)“王老师,我想当班长,为班级献计献策,可每次干部改选,我都落选,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我觉得自己有能力管好一个集体,能否让我试一下,也算是过把瘾吧,哪怕只当一个月。”

(3)“王老师,我觉得您对班级中李天煜同学偏心。记得有一次您让我们预习物理课,可包括我在内有几个同学忘记预习了,您要我们补做,还要我们自己把这件事告诉家长,保证以后不再发生。我们都照您说的做了,可是,李天煜没有预习,你却也没有批评,只跟他说以后不能再这样就完事了。您能对所有的同学都一样吗?”

读着这些信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仔细想想,这些话可都是学生的心里话,他们今天能这样跟我倾吐心声,我应该感到欣慰才对。于是,我决心改变自己,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与学生牵手同行,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而自居:对待学生的错误,能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们交流,尽量不发火;对班干部的任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全班同学都能通过角色的转换,体验到班级管理者的成功和艰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对那些认为我偏心的同学,我在班会上做了自我批评,并希望全班同学对我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从那以后,我的教育天地里再无阴霾,而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心胸开阔,具备宽容的品格,和学生平等对话,坦诚相待,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允许学生对自己提出异议。否则,学生的接受也是被动的,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产生偏激的想法,进而产生对立情绪。可见,教育民主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必要条件。

?请给学生留点“面子”?

某校高二年级分文理班,原高二(4)班的女生王××被分到了高二(6)班。由于王××皮肤长得很白,班主任赵老师以为她擦了增白化妆品。在学生王××刚来到新班的一周内,赵老师就三次警告王××不要擦化妆品。王××曾对赵老师说:“自己没有擦化妆品”。赵老师不信。有一天自习课上,赵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王××,看你的脸抹得那么白,就跟刮了大白似的,快到前面的桶里洗一洗”。王××含着泪说:“我洗,我给你洗”。赵老师认为王××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冲撞了她,于是,当天下午,赵老师把王××的母亲找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赵老师当着王××母亲的面,狠狠地批评了王××,王××向赵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写了书面检讨,其母亲也向赵老师赔礼道歉。在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成绩偏低,赵老师多次让王××到办公室里站着。最后一次是王××背着书包,连续三天站在赵老师办公桌旁边没有上课。王××认为,自“教室洗脸风波”后,赵老师就看不上自己,处处刁难她,于是,整天偷着哭,慢慢地变得精神恍惚,最后住进了精神病院。经医生诊断,确诊她患了精神分裂症。

国家教委发布的规章性文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关文件做出上面这些规定是必要的,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如果女生使用化妆品,班主任进行适当干涉,也是合理合法的,这是班主任享有的法定的“管理学生”的权利。关键是在本案例中,赵老师不做调查研究,无中生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王××洗去本不存在的“化妆品”,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赵老师严重违反了《教师法》第8条第四项、《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5条、《义务教育法》第29条的规定,侵犯了学生王××的人格尊严,同时,还侵犯了王××的身体健康权、受教育权和精神健康权,最后导致了王××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创伤,使一个原本正常的学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0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依法治班,让“法治”成为全班学生的共识的同时,自己也要学法、懂法,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在依法治班的同时,也要依法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避免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