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触摸顶端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100个教育案例评析

  • 作者:江长冰 主编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标准书号ISBN:9787558140563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码:380
  • 购买地址:https://dwz.cn/IE1ywRSl
内容简介

人生路漫漫,有好书相伴,就犹如有一位精神富足的同伴一起行走,不仅不会感到寂寞迷茫,反而会增添诸多乐趣和启迪。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就是我的床边案头必备之伴侣。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师傅、特级教师罗楚春校长向我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是爱书之人,只要碰到好书,总会不假思索买来一睹为快。当时我的工资两百多,有一半都会被我拿来买书,我们那里的书店买不到的,我就跑到省城武汉的书店买。在读了大量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之后,我对他也越来越了解,越了解越折服。即使已过了三十年,我读了中外教育史上很多教育家的书,在我看来,几乎很难找到第二位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既拥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又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与坚持,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探索的教育家。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历并不高。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他就当起了农村小学教师。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从29岁开始,他一直担任乌克兰一所农村十年制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无论是担任教师、教导主任,还是校长、区教育局局长,都没有脱离过教育教学第一线,没有停止对教育科学的思考与研究。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至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的经历和精神给了我奋斗的动力,其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拥有勤奋和不断思索的精神,就一定是优秀的。

丰富的实践和持续的思考,使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一名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一生中写了四十多本书,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他的核心思想“教育学循环”,倡导生命在劳动和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责任感、意志力,以及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和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认为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儿童,认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教师这个职业是“润物细无声”的,在潜移默化当中给孩子正能量的引领。只有放低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感染孩子。

 和年轻人一起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触摸顶端教育智慧,就是想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最简明的苏霍姆林斯基读本笔记。让老师们有重点、有目的地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他的思想太丰富了,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他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独特的见解。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命几乎就是教育本身,是一部巨著,值得我们好好精读细啃。他的教育思想是真正从教育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是他作为一个教师和校长从教室和校园里体悟出来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鲜活的、生动的,有很强的实践性。让我们一起从《给教师的建议》开始,走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吧!

感谢塘朗小学祝小娟、康海敏、曹芳梅、林莹莹、黄华英、潘媛媛、杨学慧、梅伟静、王锦霞老师,同乐学校小学部陈宜妹和范莹莹老师,因为有她们的参与,我们才有一起学习的快乐!感谢塘朗小学叶小勇校长、同乐学校方星校长,因为有他们的支持,工作才更顺利。感谢深圳市教科院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资金支持,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作者简介

冰,湖北春人。深圳市同学校副校,小学文中学高。中国写作学会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教研K12络继续教育主,中国教育学会会,广教育学会理事,广教育学会教育代化专业会常理事,广秀科研教,深圳市教育科研家工作室主持人、名教、中青年骨干教,深圳市小学文中学高和南山区小学高级评委,南山区小学文教育专业会理事,南山区兼督学,南山区教育科研,《关志社兼职编辑,南山区教师继续教育主,南山区教育信息网作文研究版竹,南山区十佳杰出教,南山区首届精彩教,南山区首届慕达人。

先后从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教学工作。在《特区教育》《深圳晚》开辟了师导读”“作文一点通”“作文秘笈家校通4个人教育专栏130多期,在《中国教育》《程教材教法》等330多篇,并出版56本。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区科研课题80120多次国家省市科研成果

沿着电脑——————量子4.0版本迹,自量子作文教学法,辅导学生表作文1400多篇,辅导学生作文竞赛620多人次获奖,享有江作文的美誉。其事迹先后在《深圳特区》《21小学生作文》等媒体30多次

目录

每周一研?●?智慧篇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每周一研?●?智慧篇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每周一研?●?智慧篇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每周一研?●?智慧篇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每周一研?●?智慧篇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每周一研?●?智慧篇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每周一研?●?智慧篇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每周一研?●?智慧篇8?关于获取知识

每周一研?●?智慧篇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每周一研?●?智慧篇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每周一研?●?智慧篇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每周一研?●?智慧篇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每周一研?●?智慧篇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每周一研?●?智慧篇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每周一研?●?智慧篇15?怎样检查练习本

每周一研?●?智慧篇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每周一研?●?智慧篇17?教给学生观察

每周一研?●?智慧篇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每周一研?●?智慧篇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每周一研?●?智慧篇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每周一研?●?智慧篇21?兴趣的秘密何在

每周一研?●?智慧篇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每周一研?●?智慧篇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每周一研?●?智慧篇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每周一研?●?智慧篇25?想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每周一研?●?智慧篇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每周一研?●?智慧篇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每周一研?●?智慧篇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每周一研?●?智慧篇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每周一研?●?智慧篇30?谈谈直观性问题

每周一研?●?智慧篇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每周一研?●?智慧篇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每周一研?●?智慧篇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每周一研?●?智慧篇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每周一研?●?智慧篇35?怎样培养记忆力

每周一研?●?智慧篇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每周一研?●?智慧篇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每周一研?●?智慧篇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每周一研?●?智慧篇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每周一研?●?智慧篇40?动手和智慧

每周一研?●?智慧篇41?智育的真谛

每周一研?●?智慧篇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每周一研?●?智慧篇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每周一研?●?智慧篇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每周一研?●?智慧篇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每周一研?●?智慧篇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每周一研?●?智慧篇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每周一研?●?智慧篇48?要思考,不要死记!

每周一研?●?智慧篇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每周一研?●?智慧篇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每周一研?●?智慧篇51?要使知识“活起来”

每周一研?●?智慧篇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每周一研?●?智慧篇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每周一研?●?智慧篇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每周一研?●?智慧篇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每周一研?●?智慧篇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每周一研?●?智慧篇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每周一研?●?智慧篇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每周一研?●?智慧篇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每周一研?●?智慧篇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每周一研?●?智慧篇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每周一研?●?智慧篇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每周一研?●?智慧篇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每周一研?●?智慧篇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每周一研?●?智慧篇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每周一研?●?智慧篇66?劳动和智力发展

每周一研?●?智慧篇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每周一研?●?智慧篇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每周一研?●?智慧篇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每周一研?●?智慧篇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每周一研?●?智慧篇71?教学方法问题

每周一研?●?智慧篇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每周一研?●?智慧篇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每周一研?●?智慧篇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每周一研?●?智慧篇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每周一研?●?智慧篇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每周一研?●?智慧篇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每周一研?●?智慧篇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每周一研?●?智慧篇79?教育和自我教育

每周一研?●?智慧篇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每周一研?●?智慧篇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每周一研?●?智慧篇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

每周一研?●?智慧篇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每周一研?●?智慧篇84?我们的“家长学校”

每周一研?●?智慧篇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每周一研?●?智慧篇86?致未来的教师

每周一研?●?智慧篇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每周一研?●?智慧篇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每周一研?●?智慧篇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每周一研?●?智慧篇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每周一研?●?智慧篇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每周一研?●?智慧篇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每周一研?●?智慧篇93?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每周一研?●?智慧篇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每周一研?●?智慧篇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每周一研?●?智慧篇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每周一研?●?智慧篇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每周一研?●?智慧篇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每周一研?●?智慧篇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每周一研?●?智慧篇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试读章节

每周一研 智慧篇?1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和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得多的成就。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其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掌握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怎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段。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儿童完成作业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让我们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他们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几个组。第一组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须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过大纲要求的习题:应当给这些学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独立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帮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

第二组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部分学生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顺利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

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来。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甚至少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

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这些组的学生并不是停滞不动、凝固不变的,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得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有些教师能够做到使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应当去仔细看看这些学生在上课时的脑力劳动的情况。在这样的课堂上,充满上面所说的那种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你从儿童的眼睛里就能看出那种紧张地、专心致志地思考的神色:一会儿发出快乐的闪光(正确的答案找到了!),一会儿又在深沉地思索(从哪里入手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呢?)。教师在这样的气氛中工作确实是一种很大的享受。我亲爱的同行,请你相信:无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的劳动是多么紧张,他都会有喘息一下的时间,否则,要连上4、5节课是很难的。

我在五至七年级教过几年数学。确实,这些和文学课、历史课交叉安排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真正的休息。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机灵而坐不安稳的孩子,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这些话总使我觉得困惑莫解。如果你们,我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地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①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怎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③“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

 

每周一研 智慧篇?2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做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14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486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三四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就需要五六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对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学习,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①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②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

每周一研 智慧篇?3

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条建议主要是向小学教师提出的。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中学第二阶段(四至八年级)和第三阶段(九、十年级)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教学过程要被这项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工作(克服许多学生的落后状况)拖住后腿呢?在这里我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小学面临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的工作。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项能力是怎样发展的。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与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相比,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他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如果学生并不知道他究竟在哪方面落后,以及需要何种程度的帮助,那么教师就应当主动地找他个别谈话。

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书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儿童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这样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教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占据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达到了这一目的,我敢向你保证:你的学生永远也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这也就节约了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保护了他们的健康。

①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②小学面临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③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④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⑤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⑥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教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3》)

每周一研 智慧篇?4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00~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我在教小学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三四分钟的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里说的是一般的练习本,它好比是词汇本的副本。)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我还认为,让学生记住400个修辞性的成语是很重要的练习之一。我相信,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我让儿童记住400条修辞性的成语,由于日常言语实践的各种影响,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经常容易犯带有典型性的错误。

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有600个“童话用的”词,也就是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在小学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孩子们画出几十幅童话式的图画,让他们给这些画题词,这600个词就包含在这些题词里。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量的很成功的一种形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如果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仅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变化。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①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②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③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④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4》)

每周一研 智慧篇5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来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是这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念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孩子们对我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我在高年级教过3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摘录:①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②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③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5》)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