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十年,为语文微笑

  • 作者:谢晓贤 著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309-7232-8
  • 定价:30.00元
  • 出版时间2013年6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轻型纸
  • 页码:320
  • 购买地址:
内容简介

谢晓贤老师教学生诵读《咏梅》 诗, 告诉孩子们:“体会嘴角上扬微笑着朗读的美感。”

我被谢老师的文章引出了微笑, 我有所会心, 我感到了语文的愉悦, 我在同行的文字里读到了站在讲台上的自足和快乐。 是的, 讲台有这个魔力, 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力量, 发现自己爱世界的饱满情感, 发现很多亮晶晶的眼睛在渴求你的倾诉, 发现单纯的知识讲授让自己超凡脱俗,

还发现……发现自己的声音很好听, 比如你有足够的自信告诉孩子们: 诵读咏梅诗, 嘴角上扬, 微笑……

在谢老师的书里, 这样的引人微笑之处很多。

比如:“每一课都是不可错过的精彩。”这话本身就是“不可错过的精彩”。能说出这样的句子, 语文老师足以自傲。

比如:“能将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并做得爱不释手,才是生活的赢家吧!” 很对, 这世界给我们的并不都是令人胃口大开的满汉全席, 但是你能将一碗稀粥喝得香甜无比,如果不是胃口奇佳, 那肯定也是自己修炼出了味蕾完全开花的好舌头。 于是, 舌灿莲花,妙语如珠。

还比如,小谢老师引用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是让人获得幸福的能力。”真是拨云见日的伟大诗句。 我读雅斯贝尔斯好几本书了, 就是没赶上这一句。想来谢老师对教育别有体会, 所以才一笔勾出了这句诗吧?

教育是让人获得幸福的能力。关于教育, 还能说得更准确吗? 人为追求幸福来到这个世上。 历史证明, 知识是帮助人们获取物质满足的能力, 所以从来知识教学都是教育的第一任务。 但是, 当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过上了富足生活而依然不幸福, 就会感到仅仅拥有知识和技艺的不足。历史上无数拥有巨额财富、 巨大权力和崇高名望的人居然很不幸, 让我们尤其要思考幸福的来源。 显然, 教会人们掌握获得物质的能力, 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人们赢得

幸福, 却不必然拥有把握幸福的能力。 如果教育还有真正的理想, 那它就必须拥有引导人们获得幸福的力量。 而仅以追求“抢饭碗” 能力为满足的应试教育, 离雅斯贝尔斯的定义, 还很远很远。

今天的教育如何?我见到好多人跟我搭讪, 不再“寒暄”?——图个胡扯的快活,不再谈论足球——足球看腻了, 也不再发牢骚——他们知道我是牢骚大王, 一肚皮不合时宜, 让每只耳朵都受不了。 他们跟我打哈哈的惯用方式是:“ 霍老师, 你们学校今年考得怎么样?” 好像我

天天都在领着学生参加高考。 而在学校里, 很多孩子刚上高一, 就焦虑地跟我打听上文科有没有前途。 很多教室门口贴的考场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毛笔书写标签尚有痕迹, 就又摞上了2012年的印刷标签。有人开玩笑: 穷得只剩下钱了。 今天的教育似乎也可调侃自己: 办得只剩下了考试了。 在试卷纷纷扬扬落在孩子们桌子上的时候, 我赌气地写过: 学校就是考点,教室就是考场, 老师就是监考官, 校长就是考点主任, 教学就是教考, 上课就是做题, 下课就是看榜, 学习就是模拟训练, 同学说话就是数名次……

你不能怪我尖刻,而是我们的教育现实太过偏执。 执意要用考试代替学习, 用试卷来代替思想, 用成绩来衡量老师, 用名次来划分学生, 用考试动员大会来代替校园文化。 我参观过的名校无非两种, 一是靠着苦教苦学弄出极高升学率的学校。 我在星期天路过那学校的走廊, 很多孩子就趴在暖气片上闷着头默写课文, 被老师罚的。 二是校园办学理念成为榜样的学校, 开放超过美国, 花样超过欧洲, 学生们除了享有国内一流的教学楼和设备, 还有上百个社团, 两百多个选修课。 但那些幸福的孩子, 则是几百万人的大城市里百里挑一优先选拔上来的绝对“优等生”这样的学校可供下级官员陪上级官员视察, 各级官员陪同外国贵宾来参观。 但是, 它们那高高在上的老爷姿态, 能够成为中国教育的窗口吗?

以考试成绩划分一切的教育, 反映了全社会的激烈竞争状况。 然后, 孩子们的竞争, 让所有的父母集体陷入焦虑, 也让所有靠着教育获取行政业绩加分的管理部门, 向学校下达更苛刻的上线指标。 反过来, 就是全社会把压力返还给孩子, 让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 整天在教室里气喘吁吁, 昏昏欲睡, 孜孜以求。 不是求真理,而是求分数。

教育让全社会紧张不安。 考生与其说是家庭的希望,不如说是家庭的压力。 关键是, 当这一代考生变成了明天的家长, 他们依然紧张焦虑, 惶惶度日, 害怕自己的孩子成了竞争社会的输家。 他们传宗接代, 他们传递惶恐和紧张。 唯一的不同, 就是他们比上一代家长, 紧张起来更具专业色彩。 我十几年前的毕业生在跟我交谈的时候, 已经在说想办法让小孩上市区资源最优越的幼儿园名校的事情。我惊奇地发现, 当今教育在这场生存比拼中, 起到的无非一个复制作用: 复制着竞争的生活方式, 复制着等级划分的使命, 复制压迫和被压迫的相处方式, 复制所有人压力重重忧心忡忡战战兢兢的心理特征。 一句话, 教育正在复制不幸福的生活!

我的表述可能有些严厉了, 但是, 我分明看见, 很多一心指望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成年人, 他们的眼神和语调太紧张, 他们的样子不幸福。 更不用提, 因为强化高考, 校园空气越来越压抑, 学生文化生活越来越猥琐。 大学生就业, 上千人争考一个公务员岗位, 给差生带上绿领巾穿上绿校服显示等级, 官二代富二代现象, 种种现象似乎都昭示着这个时代的教育, 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不公正和等级观念。 即便客观一千倍, 用更多的“正能量” 来使劲缓和语气, 我也只能说, 我们的教育, 似乎有背离幸福的危险。

作为从教者, 你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准备一套套试卷上, 成天盯着班级总分和平均分,对学生“严防死守”, 不再阅读, 不再思考和讨论, 不再追求课堂的创意, 业务成长也就是变成考试辅导专家。 听一个同事说, 他怕开班会, 因为发现面对学生, 无话可说。

我听见很多同事开家长会两小时, 就是给那些脸色沉重的人们分析各科平均分, 各班差了零点几分是为什么。 还有一个年轻同事很勤勉地开发了一套电脑软件当做教研成果,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模拟成绩与前三届相同档期的学生进行比较, 更不用说跟他周围同班及不同班级的学生比了。

你坐在晚自习的教室里, 时常听见年轻的班主任的咆哮声,声贯整幢大楼。 他为什么爆发? 他倾泻的压抑来自何方?关键是, 与此同时, 你发现自己其实也在同样的行列里, 目光渐渐黯淡, 语言渐趋乏味, 上课路数单一固定,而且除了上课几乎不跟学生照面。

我们必须自问: 在沉没于这种生活并变成越来越“老练” 的老师的时候, 我们幸福吗? 我还记得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家卢那查尔斯基的一句话: 教师必须在自己身上体现人类生活的理想。 可是, 读一个女学生随笔, 她说,她最受不了晚自习英语女教师“又” 来到教室开始认真而漫长的“辅导”。 她说如果可能, 这一辈子打死也不当老师。 那个女教师不够负责吗? 她本人的生活状态给学生展现了什么?

因为想到这些, 所以读到谢晓贤引用的雅斯贝尔斯,读到她讲述的教育故事, 我想得更多的是教育和幸福的关系。

如果说教育有能力, 那么, 教育应该是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 教育的使命, 就是用知识和文化的能量, 从改变一代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开始,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 教育是获取幸福的力量。

教育有力量, 是因为教育在传递爱的力量。 学生带着赤子之心来到校园, 跟传授纯粹知识、 合理生活的教师相逢, 这是人间最美丽的遭遇。 教师用和谐的方式开展教育,这个过程给予学生一种和谐的行动习惯。 教师因此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得到了合理和谐的生活。 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

谢晓贤老师的教学细节追求着这种合理和谐。

在那些文笔清丽的文章中, 她记述了备课的艰辛, 解读文本的精微, 查阅资料的烦劳, 和规划出结构精巧、 唤醒学生的授课方案的欣喜。 我特别留心了她的听课后记,她把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听过的课做成一个表格, 分细节逐步对比观照, 从而看出了课堂导入方式、 引导诵读、 思考讨论等诸多环节上教师处理的差异, 从而找到了自己设计课堂的窍门。 她为学生设计“个性化阅读”的导读方案,渐上层楼, 却又不露痕迹,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读出了深刻的内涵, 在课堂上超越了平日的自己, 找到了自己的语言。

在课堂上, 谢晓贤激情昂扬, 灵感纷纷。 我曾亲睹其站在讲台上的优雅仪态, 光彩斐然, 却又透出腹有诗书的大气。 我也知道她在全国赛场上斩获过朗诵古典诗词的大奖。 以她三十出头的年龄, 和并不栖身名校的位置, 这些都是令人刮目钦羡的成就。 但是赛课算什么? 获奖又有什么了不起? 最为可贵的, 是谢老师在平日里没有人关注的课堂上, 面对本校那些打工人员的子弟, 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讲着各种方言而怯于表达的孩子, 一节一节编织着美丽可爱的教学环节, 用温蔼的声音, 亲切的语调, 商量的口吻, 向孩子们传递着她的关爱与温情。

中考不考剧本表演。 但是, 她的《东郭先生与狼》 的课本剧展示系列活动, 一写就是六个章回, 你看得见这位年轻女子兴致勃勃“混迹” 学生堆里, 为孩子们的创意提供帮助的忙碌样子- 你也看得见她为此付出的大量精力的欢悦心情。 她让孩子们依照文本, 发挥想象, 表现自己的理解, 而她自己, 则躲在一旁偷偷给孩子们留下剪影, 希望这些现场采录的画面, 变成师生双方共同的财富。

中考不考诵读。 但是, 她的晨读教材, 一编就是四大本, 从每个页面的设计到所有的选文导读, 都是在带班、上课、 晚自习值班的繁重工作间隙完成。 她喜欢听到学生朗读优美诗文的天籁。 这不仅是四本选文, 而是数年间她几乎天天踩着晨曦、 引导学生吟诵优美古今诗文的结晶。

她讲求“浅文深教’, 把自己的生活体悟和读书心得,通过细致的、 合乎逻辑的教学设计传递给学生, 又让孩子们从《皇帝的新装》 《 海的女儿》 这样的童话寓言经典作品中阐发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王雅婷同学说:“用心灵的眼睛洞察世事。” 杨春蕾同学说: “ 要敢于揭开遮掩的面纱,只有真实才是最美的。” 还有很多。 这些话可能与中考无关, 但与学生的觉悟有关。 所以小谢悄悄记下了, 留在了自己的文章里。

说到学生, 令我动心的一个细节是, 一次观摩课上,很多老师坐在后排, 孩子们难免紧张。 小谢说: “左嘉兴同学, 你准备好和语文书中的大师对话了吗?” 结果, 左嘉兴在课堂上极度活跃, 思维开张, 见解深刻。 小谢说: “马昕同学, 你准备和谢老师探讨了吗?” 她还说:“ 赵跃同学,你准备好展示自己了吗?” 因为她知道赵跃从重庆刚来, 方言重, 羞脸大, 就再问: “可以自信点儿吗?”

看得见每个孩子, 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和特点, 给他们每个人表现和练习的机会, 让那胆怯的更勇敢, 自信的有机会, 躲在一隅的被发现。 这是教师的良知。 她看见了, 张开邦同学积极组织小组成员讨论, 重庆娃娃赵跃一共举了三次手。

这说明什么? 说明谢老师一双秀目, 经常凝视着所有的学生和学生的所有。 说明和今日很多白领一样聪明灵秀的谢晓贤女士, 整日待在一所城郊学校的围墙内快快乐乐充实饱满, 就是在盯着研究着孩子们的细节, 设计着这些跟学生的成长有关的事儿, 几乎完全忘了, 今天这个时代,发财发达的机会离校园有多远, 很多地方的教育何等功利乃至势利。

她的记述告诉我们, 她在乎的是孩子的感受, 在乎那些所谓“坏孩子” 的不易察觉的善良和良性变化。 她特别看见了小女孩贾晓静为班级画的翠竹花边, 抄下了这女孩的作文。 她耐心等待着“一直是班里最后一名” 的小阳“挺直了背”, 当众讲出了自己的感受, 然后学会了上课举手参与讨论。 她关怀着一直被人们责备的孩子振阳, 包容他的无礼和冷漠, 把自己的“肠胃康片”带给这个闹肚子的男孩。 她请求总是抱怨孩子干坏事的小旭的父亲, “本周内请你发现小旭的三个优点, 发短信告诉我。”而这个小旭, 小学里被评为令学生们侧目的“ 四大金刚” 之一。 谢老师看见的, 却是“小旭同学周末帮我搬教室的花盆了”,“小旭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了”……

正因此, 谢晓贤一方面也承担着堪称繁重的教学和应试任务, 一方面也极力享受着爱学生的过程, 变成一个让孩子们喜爱的安静秀雅、 热心可亲的女教师。 貌似冷漠的男孩振阳仿佛不经意地在教师节送她一束康乃馨, 小旭则留心到肠胃不好的谢老师没吃早点, 特意给她带了两个熟鸡蛋。 而这, 却是小旭从小谢给二十几个跑操没吃早点的同学带早点的行为里学来的“一招”。

这是中考用不着的一招, 可是, 这是爱的一招, 这是幸福的一招。

我们除了用应试复制竞争, 也还可以用自己的合理行为传递合理吧?因此我最看重她的那些“麦田记事”。 小谢说:“很喜欢将自己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 把我的班看做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 把可爱的孩子们看做疯长的青青麦苗。”正好,小谢已经张罗了一张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报纸, 就叫“ 青青”。 我认为这些“ 麦田记事” 都是纯粹的美文, 文笔意蕴情愫都在上乘, 因为, 我读到这些篇章的时候, 似乎立刻明朗了关于教育与幸福的所有疑问。

谢老师说: “等待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 教育体制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改变, 可作为老师的我们却有能力去改变自己, 去改变一个孩子, 一个家庭, 甚至一个班。 如果这些微薄之力我们都放弃了, 那我们的教育之路将真的会一片荒芜。” 是的, 我们无法选择环境, 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 教育大师孟子说: 人人皆可为尧舜。 孟子的意思是, 我们不是圣人, 但是, 我们可以在每一次行动的时候选择圣人的那种合理的做法。 应试教育远离幸福, 但我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课堂上捡拾幸福的瞬间。 你不是教育部长, 但是你是班主任, 你是自己那一节课的主宰。 你可以因为成绩而怒喝学生, 但是谁都不会剥夺你选择用关爱温和的语言告诉那孩子他应该怎么做的权利。 应试教育不好, 但那个不得不领着孩子们应试的老师好, 这不就够了?

因此, 拯救教育, 可能希望就在每个教师具体的教育行为中。 教育要想真正发挥它获得幸福的能力, 那么, 教师自己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 我看到, 谢晓贤爱读书, 爱看好电影, 爱逛好书店, 爱旅行, 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有觉悟, 她个人的生命状态, 已经向学生展现着“ 理想”。

谢晓贤为此也写下了不少让人心动的篇什, 但是, 无论写什么, 课案, 说课稿, 教研论文, 教育叙事, 听课反思,支教笔记, 读书随笔, 她都没有忘记了自己的课堂和学生,没有失掉一个教师的立场, 那就是, 在自己提高的同时,把这些提高了的素养变成课堂的资源, 把自己在生活中得来的营养变成爱学生的细节, 把自己的思考变成让课堂更合理让学生更有学习激情的改造教学方式的行动, 把每一节课和每一个与学生接触的机会, 变成传递生命智慧和生活热情的渠道, 最后, 让自己本身, 就成为一个幸福的存在, 在教育过程中, 向学生展现越来越优美的生活方式。

教育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个能力在我们的行为中存在。 这也许就是年轻的谢晓贤老师写下这许多文字的理由。小谢曾担心这些文章内容形式过于驳杂。 她的教学技艺和书写能力, 当然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但现在看来, 它们已经拥有一个自成一体的文体了——教育美文。 我希望她一直这样驳杂下去。 我还要说, 这些美文本身, 就是获取幸福的证明。

那么, 还等什么? 让我们开始诵读, 让我们咏唱生活,让我们“体会嘴角上扬微笑着朗读的美感”, 从一个女教师的文字里, 去分享教育的幸福。

作者简介

谢晓贤,酒泉育才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酒泉语文教育学会理事。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酒泉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曾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二等奖、全国说课比赛二等奖、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辅导教师一等奖、全市优质课赛一等奖,多届书信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编辑校本教材《心灵牧歌》三册,组织文学社团,负责“青青”文学社刊组稿编辑,承担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研究。

 

目录

麦田记事

最是那一抬头的明媚

让心灵栖息在春天

他们也是好孩子

有一种柔软如此温暖

两个鸡蛋

但愿送去的是一轮明月

总有一颗心灵会在乎

有一种美丽叫坚持

错误背后有真相

何以解忧,唯有啤酒

家长会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重返校园 走近孩子

《东郭先生与狼》 课本剧展示系列活动

(一)编写剧本 匠心独运

(二)制作道具 各显身手

(三)排练剧目 团结一心

(四)精彩演出 感动我心

(五)畅谈活动 书写心得

(六)遗憾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教育偶拾

语文是成长的快乐

“亮点” 对话, 衍生“精彩”

语文教学碎思

“吟”“颂” 之间领悟教材真味

两课比照引思考。浅文深教长智慧

植根文本,让个性化阅读走出热闹背后的浅薄

倾听花开的声音

感怀大智若愚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

《卜算子·咏梅》 说课稿

将散文赏读生活化

“知趣” 则情趣盎然

独善其身,可乎

那些个“闲” 人

小雨点式的快乐

一节课,两个人

且行且思

“国培” 之旅  金陵之行的那些事儿

与金陵古城的对话

我就在这里

如此“草根” 的教师

让灵魂与脚步同行

走在路上的精彩(一)

走在路上的精彩(二)

敢问路在何方

大地上的异乡者——先锋书店

有一种简单让我心生敬畏

将寂寥的歌演绎成风雅的笛音

一坛醇香的陈年老酒——忘年交吴老师

在诗的国度中徜徉的女子——沙漠玫瑰

带着爱情浪迹天涯的小雪

特别的礼物

踏青的意外收获

生之体悟

经营自己的家

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偶遇年龄

亲亲我的宝贝

儿子的世界润湿了我的心灵

吾家有儿初长成

爱  在深秋

在胶片中沉淀时光

小城的冬天

《阿凡达》——现代文明与美好人性的博弈

青涩的甜蜜

浸润书香的成长岁月

 

试读章节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