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体教育智慧搭桥、铺路、筑巢

眼前有堵透明的墙:美术教师成长的选择

  • 作者:陈勇 著
  •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标准书号ISBN:978-7-5681-2977-0
  • 定价:36.00元
  • 出版时间2017年4月第1版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码:248
  • 购买地址:http://suo.im/4fwGJE
内容简介

追溯教师成长的道路,研究教育改革的方向,可以看到,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精神的关怀者越来越突出地成为教师职业的首要任务与角色。马斯洛曾在其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基本需求的系统比超越性需求的力量强些。”引入现实,我们发现,更多的教师对于超越性需求远不如基本需求那么急切。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励志要做一名好教师;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要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开始追逐名利。而那些真正有思想的优秀教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完善自我的“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不断突破那一堵堵阻碍成长的透明“围墙”。为此,本书承载了作者的另一个希望,就是引领读者穿过那层看不见的“墙”,认识卓越教师不可缺少的超越性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自己的超越性需求的修炼。

然而,要想成为卓越教师,我们必须认清当下教师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很多教师最希望的是给予现成的能够拿来就用的教育教学技术,从而让自己更强大,能一招制胜。事实证明这是狭隘的、行不通的,没有自己的积极探索和磨砺,企盼“天上掉馅饼”那只是一种妄想。总结名师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发现,一名优秀教师的灵魂就在于其思想,教师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拥有独立的思想。思想是照亮我们教育航程的灯塔,有思想的教师追求教育的本真,生命绽放着圣洁和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这样说,知识奠定教师教学行为的底气,思想给教师的教育行为带来灵气;只有既有底气又有灵气的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显示出沛然大气,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智慧和机智。而且,思想也是信念和情感的支撑,有了思想做支撑,不仅能滋养人的情感和信念,还能让一个人在专业成长中游刃有余、屡战屡胜。现在,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旋律,核心素养赋予了教育更高的目标和更新的任务,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先进的思想来奠基;没有思想的教师,只能人云亦云,做重复书本知识的机器,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的幸福。本书集结了二十余位深圳美术学科中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普通教师、名师以及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经验,通过分享他们在成长历程中思想与行为的成长和蜕变,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思想成长、风格形成的案例借鉴。

当然,真正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仅仅靠有思想是不够的,更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坚守自己梦想的长期征程。如果对各位名师进行一番考察的话,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位名师的成长都会有一段刻苦学习和潜心研究的经历。其实,“名师”和“教书匠”只是一步之遥。有人当了十年教师仍然停留在最初的水平,而有人只当了一年的教师却具有别人当十年教师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相信成长快的教师一定是在走一条实践—反思—学习—总结—研究的循环发展的道路,锲而不舍、一步一个台阶地将行动内化为思考,将思考付诸行动,使得“教书匠”和“名师”产生了这“一步之遥”。“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有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冯骥才先生这句话,对一个教育路上的探索者,有无穷的借鉴意义,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都成为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脚踩大地,仰望星空,带着理想上路,潜心于课堂,向优秀教师学习,捧着书向优秀教师走去,酝酿和生成自己的思想,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经常有专家激励我们:要有成为名师、名家的梦想。说实在话,很多教师都会在心里自问:作为平凡教师,我能成为教育名家吗?虽然胆怯,但依然不能扼杀内心的向往。什么是教育名家?就是像中国的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一样的人。他们都对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是达到的高度还是触及的深度,以及对时代发展的意义与对后世的影响,今天甚至后世的人也都无法企及。的确,对照他们的成就,我们是断然不可能成为教育家的。

诚然,我们当代确实缺乏既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也缺乏实践经验丰富且影响全局的教育家引领。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教育家吗?难道今天真的不能产生教育家?难道真的只有那几个逝去的古人可以称得上教育家吗?在不断地叩问中,我们是否想到另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今天给教育家的定位太高了。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得好:“教育家不是教育学家,教育学家是学者,是研究教育的人。”教育工作实践者,辛勤工作在第一线,很少有理论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有系统理论,但又很少参与教育实践。这两种人的天生“缺陷”导致他们都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那么,什么是教育家呢?“教育家就是实实在在在创造教育本身的人。”瞎子阿炳不识谱,不能算音乐学家,但他创作了《二泉映月》,没有人敢否定他是伟大的音乐家。每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要每天都在脚踏实地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工作,那么就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潜质,都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其实,在我们身边已经涌现出了许多的先行者。于漪、魏书生、于永正、支玉恒……他们全都来自于基层学校,一直都辛勤地躬耕在教育的第一线,不但成了教育家,而且成了教育学家。那么,同样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辛苦耕耘的我们,同样对教育怀着梦想与追求的我们,为什么不可能在将来有一天脱颖而出,成长为教育家呢?回答显然是肯定的。不仅可能,而且完全有可能。更何况,时下社会对“教育家办学”的关注,其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快出教育家,而是强调校长、教师心中要有“成家”的梦想,要努力学习像教育家那样工作和生活。心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努力像教育家那样工作和生活”,如此坚持下去,我相信,名师的队伍里就很可能有你我的身影。

任何一名教师,只要致力卓越,世间一切都有可能。拥有成就与发展的人,往往与其能够唤醒自己的潜能和乐于付出有极大的关系。但关键在于必须拥有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才可能见到效果。本书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任何一位名师的成长,无不是坚持自我修炼的过程。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人的一生也不会只有一道拦路“墙壁”,或许“墙壁”会阻碍我们成功,但阻止不了我们成长。就像一位教师所说:“只有傻子才能做好懒惰者不愿做而聪明人不屑做的事,只有傻子才能走完一般人不想走或不能走到底的路。”我们在慨叹教育的现状、常常思考诸如“我们将还给你一个怎样的孩子”之类的问题之余,也常常含着泪花吟诵那首温润的小诗,“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亲爱的朋友,当下你可能还是一名一线草根教师,面临着种种困惑,或处于困境,但这并不妨碍你拥有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想法。抛开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做什么样的人,选择权全在于教师自我。期许整本书就像一盒“火柴”——其间装有的文字便是“火柴梗”,也许有一根“火柴梗”能最终点燃你的潜能,帮你穿过那道透明的“墙”!

 

作者简介

陈勇,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员,教育部国培专家入库成员,中央美院授课点专家,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陈勇)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名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教师发展:2009年首创“教师工作室”发展模式;教学发展:2009年首创“校际结对研课”模式;评价发展:2014年首创“MO美术素养测评”模式。

目录

第一辑?仰望星空,勇敢追梦

教师成长与梦想追求

  【故事导读】?一直在行走,为什么没有进步

  【问题分析】?什么是目标

  【案例解读】?

     案例一/吴建晖

     案例二/翁宏国

  【给成长的建议】?树立目标

教师成长与阳光心态

  【故事导读】?老太太的两个儿子

  【问题分析】?心态的作用

  【案例解读】?

     案例一/李倩茜

     案例二/王婧

  【给成长的建议】?教师在职场上应有的心态

教师成长与意志品质

  【故事导读】?我把挫折当机遇

  【问题分析】?什么是挫折

  【案例解读】?

     案例一/石南芬

     案例二/刘丽

  【给成长的建议】?怎样应对挫析和失败

教师成长与胆略勇气

  【故事导读】?一鸣惊人

  【问题分析】?胆略与勇气的诠释

  【案例解读】?

     案例/李黎

  【给成长的建议】?培养和发展胆略和勇气

第二辑?脚踏实地,解构方法

教师成长与方法途径

  【故事导读】?爱迪生与高才生

  【问题分析】?教师成长方法的诠释

  【案例解读】?

     案例一/张荣耘

     案例二/付涛

  【给成长的建议】?教师专业成长常用的六种高效方法

教师成长与研究学生

  【故事导读】?教师的责任

  【问题分析】?为什么要重视研究学生

  【案例解读】?

     案例一/安素惠

     案例二/朱良齐

     案例三/欧阳铭蔓

  【给成长的建议】?了解学生的差异

教师成长与高效课堂

  【故事导读】?四位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思考

  【问题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诠释

  【案例解读】?

     案例一/张妍

     案例二/肖栋昆

  【给成长的建议】?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成长与师法名师

  【故事导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问题分析】?如何成为名师

  【案例解读】

     案例一/马琳

     案例二/张曼

  【给成长的建议】?学习名师、走近名师

教师成长与团队建设

  【故事导读】?吃饭的故事

  【问题分析】?教师积极参与团队成长的意义

  【案例解读】?

     案例/王建

  【给成长的建议】?团队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教师成长与课题研究

  【故事导读】?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故事

  【问题分析】?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案例解读】?

     案例一/安家倩

     案例二/李健芳

  【给成长的建议】?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师成长与时间管理

  【故事导读】?时间的困惑

  【问题分析】?时间是什么

  【案例解读】?

     案例一/胡云

     案例二/晏清

  【给成功的建议】?教师怎样有效管理时间

第三辑?坚守自我,放飞成长

教师成长与个性发展

  【故事导读】?真正的教学艺术都是个性化的

  【问题分析】?教学个性的诠释

  【案例解读】?

     案例/袁晓明

  【给成长的建议】?教师怎样发展教学个性

教师成长与突破创新

  【案例启示】?一位敢走“野路子”的教师

  【问题分析】?教师教学中的“喜新厌旧”

  【案例解读】?

     案例一/张晖

     案例二/安禄

  【给成长的建议】?用创新开启新的世界

教师成长与人际交往

  【案例启示】?烦恼的人际关系

  【问题分析】?情商的诠释

  【案例解读】?

     案例/林雪玲

  【给成长的建议】?教师人际交往的艺术

教师成长与个人魅力

  【故事导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人格魅力

  【问题分析】?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案例解读】?

     案例/王忠付

  【给成长的建议】?教师人格的提升和修炼

后 记        

试读章节

 

第一辑?仰望星空,勇敢追梦

教师成长与梦想追求

一直在行走,为什么没有进步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前面的毛毛虫走。

法伯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

一天过去了,

又一天过去了,

……

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

毛毛虫会很快地跳出圈子,寻找新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没有真正的目标,在于毛毛虫总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寻找新的目标,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毛毛虫一直在行走,但是除了盲目地跟随在别人的后面,从来没有思考过它的目标正确与否。没有正确树立目标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容易随波逐流。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不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目标的人。只有胸怀天下,目标远大,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追求的是大目标,人们就不会满足于现状,就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明确而宏远的目标,会为你指引一条踏上成功的非凡之路。

什么是目标

为什么毛毛虫会迷失在花盆的边缘?什么是目标?

目标是人欲想达到的努力方向和标准,既是起点也是归宿。这里所说的目标,是指教师根据工作和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来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研究方向,以及筹划实施目标和研究方向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简言之,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要有成长意识和自我规划,要从盲目的工作中跳出来,边工作边思考:我该从哪个方面,用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来加快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目标与一个人的成就关系极为密切。1953年,有人对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你毕业之后的目标是什么?”统计结果是:3%的毕业生有明确目标,97%的毕业生基本没有明确目标。20年后,对他们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使人吃惊:20年前调查中的那3%的人拥有的财富总和要比另外97%的人的财富总和多得多。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也是这样,有无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无论是对自己的成长还是心态都有重要的影响。蜗牛缓缓地向着金字塔的顶端爬行,纵然烈日当头但依然勇往直前,因为蜗牛相信,虽然自己没有鹰的矫健,但毅力是它最大的天赋;蜘蛛没有翅膀却可以把网结在空中,因为蜘蛛相信,梦想是最好的翅膀;叶子在风雨中飘摇却依然坚守在枝头,因为叶子相信,一生执着的绿一定会换来一个金色的秋天。骨干教师有了成长和奋斗的目标,也就有了动力和精神追求。

 

纵观诸多名师的成长背后,不难发现,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明确的成长目标,而且他们总是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地努力。如王菘舟老师出彩的是“情感体验”,李吉林老师认准的是“情境教学法”,孙双金老师擅长的是“课堂辩论法”,于永正老师拿手的是“课堂表演法”,等等,明确的目标加快了他们的成长速度。这些经验值得每一位教师借鉴。

有些教师只关注工作,不关注成长;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只重视课内的教材研读,不重视课外书籍的学习……这都是造成一部分教师成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着“想发展又懒得发展,或不知如何发展,所以难于发展”的情况。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专业发展不重视;另一方面是缺乏自我认识,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缺少发展意识和发展方向的定位。他们最常见的表现为每天都很忙,却没什么进步。

观察教师每天的工作,99%的人都在忙,回顾一天的工作,忙了些什么却连自己都不知道。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缺少自己的思考。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去思考为什么忙,盲目跟风,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随心所欲,浅尝辄止。拼命追求成绩,把自己的大好年华牺牲给应试教育,缺少自己的教师职业人生追求,盲目大于计划,应付多于自主,关注工作却很少关注成长。这是导致一些教师多少年来成果不多、进步不快的重要原因。其实,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卓越教师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师成长目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以下功能。

(一)目标指引

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而尽量排除无关的刺激干扰。打个比方,同是走路,一个人无目的地闲逛,另一个人赶火车,他们的行路速度与效率情况是怎样的呢?显而易见,那位赶火车的人要比那位闲逛的人行路速度快上几倍。这是因为赶火车的人目标明确。

(二)梦想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之行为的源泉是需要。而需要总是指向某种目标。因此,目标最能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奥运冠军刘翔的自传中有一章叫《我的对手》。其中,他谈到了自己的成功诀窍:“我心里始终为自己制定一个超赶目标,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往前超越。”从十几岁刚开始训练起,他就不断为自己锁定赶超的目标,这个阶段要超过谁,下个阶段又要超过哪个对手,心里始终有一本账。一个接一个的目标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不断超越极限,没有日积月累的小目标的实现,冠军目标的实现就会是一句空话。

?案例一(吴建晖)?

(一)起点:缘于一个梦想

1997年,刚大学毕业进入深圳中学工作的吴建晖老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懵懵懂懂地讲完课,来自全市的美术同行们用沉默和异样的眼神告诉他,这节来自深圳名校教师的课成功地失败了。但是年轻的建晖老师并不以为然,当时的他只在乎他的画能不能画得更好!

在深圳中学工作的头几年,由于兼任了校学生处的工作,美术课并不太多,但日常工作毕竟占去了吴建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只能在业余时间追逐那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几乎每天画画到深夜。

(二)第一次转型——从被动到主动

2004年,建晖老师成为一名全职美术教师,正式开始了解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熟悉是因为经常能看到同事们在年复一年地从事这个工作,陌生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全身心地进入美术教师的工作状态!这时候眼前掠过1997年优质课评比时来自全市同行们异样的眼神那一幕,不由自主地暗下决心:一定要争气!从哪里开始呢?是上好一堂课,还是做一名点燃学生梦想的“引路人”?

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历,虽然对前方的路有些迷惘,但还是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喜欢标新立异的建晖老师将行为艺术引入课堂,辅导的学生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和文化部举办的美术大赛一等奖。然而,由于学生处的工作和美术创作,并没有让他完全地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这时候校领导建议他把校内一批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组织起来办一个“美术班”,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做贡献。能够培养学生进入美术学院,也一直是建晖老师的梦想,一番认真地思索,他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接了下来。

两年,建晖老师经历了学生被年级长限制外出学习美术的外部压力,还接手了一名文化成绩最差的学生,一名色弱学生和一名家境贫困却把建晖老师资助他学习美术的学费拿去学英语的学生。面对这些艰难困苦,他带领着这几个学生一起向着梦想峰峦发起冲锋。

2005年,建晖老师的第一批美术高考学生成绩“出炉”了,5名学生中两名通过了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的考核,其他的学生分别进入了北京服装学院和新加坡的美术学院。建晖老师圆梦了。现今,这几名学生有的成了世界知名公司的设计师,有的成了独立设计师,有的成了他的同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建晖老师的学生们改写了2007年深圳乃至广东美术高考的历史,当年全市13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中,深圳中学就有11名,7名是建晖老师的弟子,占了全市一半多。他教的这届学生9名全部通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7名被清华美院录取,一名学生被中央美院录取。最后一名学生(清华美院专业全国只招收90名)文化成绩差5分没能考取清华大学。而就是这名学生,四年后摘得全国建筑设计师学会设计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2007届其他学生也摘取了国际国内各类设计大奖。今天,他们已经开始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崭露头角。

建晖老师第一年教的学生虽然进了中央美院,却没有进入清华美院,留下了遗憾。但他没气馁,在他的执着和努力下,第二年教的学生几乎全进了清华美院,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也成为他从教后的一个大光环。美好在向他招手!然而各种该来的不该来的都扑面而来。很快,随着深圳中学美术特长生被取消,建晖老师又一次沉浸在反思之中。了解建晖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平和谦让、与人为善的人,也是一个不善于把握发展机会的人,虽然他知道只有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王道,但是,在他刚刚有了方向,激情迸发、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却失去了招收优秀学生的平台,现实必须要他重新开始。挫折、障碍并没有阻止建晖老师前进的步伐,他早已默默地进行“教育转型”。在他的学生们进入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的同时,他就引导和要求学生们将他们每学期学习的内容和作业保留下来,便于学弟学妹们参考,同时,他也通过这种方式钻研和了解国内顶级艺术院校的教学情况。他希望他的学生在名校也要有强大的竞争力。“跟踪教育”是他采取的另外一种教育方式。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学生们在大学期间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他还能指导他们前进。

(三)第二次转型——国际视野理念蜕变

当建晖老师深入了解了国内顶级名校的学习规划和课程设置以后,与国外名校进行了对比。他的第一反应是,他的天才学生大部分可能会被国内顶级教育耽误思维发展,甚至废掉创造力。为此,建晖老师安排那些在大学学习的学生假期进入国际一流的公司实习,或者通知其他学生尽快地进入实习阶段,而不是按照国内大学的教育流程走,甚至建议个别学生从国内名校退学,到国外接受更加先进的艺术教育。2006年,建晖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着手策划和实施他的引导,他的学生们也随之树立了进入国际一流艺术学院的观念。随着学生们的学习反馈和他的调研,让他意识到国内的美术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国外名校优秀师资团队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令他印象最深、最欣慰。因此,建晖老师的教育转型是从培养国内一流名校学生到国际一流名校学生开始的。按照他的设想:在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主流国家的一流艺术院校里面,一定要有来自深圳中学的学生。为什么选择英国和美国?是因为英国是老牌的教育强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势的国家,最好的人才和最先进的教学资源都集中在那里。如果他的学生们能在这里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的舞台将是世界级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国内。几年过去了,他的学生们又帮他圆梦了。他们分别进入了美国艺术排名第一的罗德岛设计学院,还有酷帕联盟、帕森斯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等。也有学生进入了英国排名第一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以及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AA建筑设计学院、伦敦大学艺术学院……有的学生还改写了中国学生没有进入某些美国设计名校的历史。这些学生不仅进入了世界一流的名校,同时还进入了世界一流的公司和工作室实习。除此,更有甚者,很多学生荣获国际级的设计奖项,进入了国际顶级的设计公司以及国际一流的大师工作室工作,为成为未来的大师努力着……

(四)未来:追逐教育理想,没有终点的转型之路

常言道,自己有一桶水才有资格给更多的人一杯水。为此,建晖老师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从不懈怠。通过几年艰苦的努力,他的足迹近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远达非洲肯尼亚,一个个漂亮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2011年第一次参加摄影比赛便获得了“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大赛”的金奖。2011年至2013年间,他的摄影作品还多次获得了国际影艺联盟、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国际摄影大赛金奖以及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等众多专业摄影奖项。当然,过往的成绩并不会成为建晖老师自负和骄傲的温床,更不是他未来的目标。

多年教学生涯,建晖老师学会了寓教于乐,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梦想的起点要高,认定要做的事就不妥协,坚持到底!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懂得因材施教,培养素养,懂得培养出适应于社会的专业型的人才,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跟着“课改”的模式走,或者参加个什么比赛获个什么奖,那些东西不适合他。他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脚踏实地、面向未来。对培养学生进入名校已经不再是吴老师的梦想,新的教育危机即将诞生,又到转型的时候了。他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案例二(翁宏国)

(一)第一次转型——走上讲台前——学徒工、船长梦到大学梦

从教之前,翁宏国老师生长在全国最大的渔场——舟山群岛上,是土生土长在大海边上,在海涂泥滩里摸爬滚打的海岛人。

少年时代,宏国老师经历过海上船员生涯的艰险磨炼,意志异常得坚定,从一名普通船员成长为一名副船长,艰苦的工作乃至生死的磨难养成了他不服输的精神,几年的海上生涯并没有磨灭他离开大海的风雨走向校园教书育人的梦想,宏国老师放弃了丰厚的收入和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冲破非同一般的艰难困苦,经过5年坚持不懈的自学拼搏,最终踏进了师范大学校门,迈向新的教育梦境。

(二)第二次转型——梦想起航,在教育中理解教育

大学毕业后,宏国老师来到了曾经的高中母校——海岛上一所重点职业高中,成为一名职高美术教育教师。

新的职业,新的起点,宏国老师很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组织学生成立篮球队、羽毛球队;外出到周边写生;晚自习还一起陪学生自习;和学生一起聚餐。在学生进入高二的时候,美术专业课提高方面的教学工作开始有压力。宏国老师毕竟“势单力薄”,就向学校建议,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赴省内中国美院所在地杭州参加个人专业培训;组织参加假期培训的学生作品在开学时进行展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思路,请市里有高考经验学校的指导老师来学校开展讲座、示范教学等,以各种形式夯实基础课程。到了高三学习阶段,学校学科组提前与省内外的美术专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组织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赴外参加培训;邀请美院的教师来学校兼课,以减轻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外出培训费用的经济负担……这些思路与措施,在当时偏僻的海岛职高学校教学环境下,引起了学校领导和外岛同行的重视和好评。

尽管宏国老师在同事、领导的眼里,用几年的工夫教育教学工作就干得有声有色,但是其内心却时常充满孤独和彷徨。每当休息日或空闲时,常常会独自跑到学校附近的海滩边,思考三年的职高专业教学,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三年林林总总的杂物杂事,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经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传统的做法,让宏国老师迷茫又困惑。

(三)第三次转型——梦想受挫,坚持不放弃

20世纪90年代初,宏国老师毅然离开工作多年的学校,踏入深圳的土地。进入了深圳市机关幼儿园这片既陌生又新鲜的幼教新天地,成为一名幼教代课教师。

然而,从高中教育一下子跌到了幼儿园教育,宏国老师心理落差很大,不知道该从何做起。进入幼儿园初期既是一名老师,又是一名打杂工,钢针刻字,手动油印,修理油印机;贴纸布置幼儿园环境;上午上课,下午教幼儿画画兴趣班。同时,宏国老师开始带头上全市幼教手工展示课,积极参与省外美术教育专家的活动。经历了6年“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的时光,宏国老师从幼儿园调入小学工作。

一切又是陌生,一切都面临新的挑战。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什么是课题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宏国老师“如今迈步从头越”。宏国老师开始暗下决心,选择向本校的语数英学科的精英们认真学习,虚心讨教。同时,由于宏国老师过去形成的不怕困难、多做事、不计较的性格,任劳任怨,凡是学校要求的事积极主动去做好,凡是上级部门要求参加的各级各类活动积极带头参与,因此,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好评,也荣获了各级各类的荣誉,其辛勤的付出有了肯定的回报。

调入小学后,恰逢国家新课程改革初潮,宏国老师利用自己对儿童美术教学的初步优势,尝试把幼儿美术教育“看、想、玩”的“三步”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一、二年级)应用与提升,取得了一定效果。还带头上小学美术公开课《造型游戏——玩沙》,并开始进行研究性课程探索《有趣的木棉花》。这些公开课例的设计与展示,在当时国内都还未出现过,他一开先河,所撰写的文章在《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国美术教育》《美术报》《中国艺教导报》一批杂志上先后发表刊登。

与此同时,在罗湖区教研中心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下,宏国老师连续开展了一批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荣获了不少奖项。在研究探索中,宏国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

老天总是眷顾那些有不懈追求的人们,宏国老师的职业生涯再一次有了变动,他调入了初中,开始承担初中生的教学。初中学生的独立性、叛逆性相对更强,特别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上美术课更有一种“反叛、对抗”的倾向,学生把美术课当成做作业、放松的自由课。新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在有效调顺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前提下,宏国老师依据美术学科教材指引,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内外的创意设计活动,让学生边学、边玩、边做,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是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形式,从中也启发他们运用同样的美术造型设计思维,表现自己真实思想的感受,使初中美术教育既能够帮助和缓解学生中考压力,顺利、平稳地度过心理逆反困惑期,又能够分享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与魅力。

(四)坚持付出,收获梦想

艰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宏国老师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美术学科带头人的荣誉和称号。入选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中学美术学科名教师、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建设首批入库专家及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被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培训优秀学员。2010—2013学年度荣获罗湖区人事局、罗湖区教育局颁发的罗湖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3年9月被授予“深圳市罗湖区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9月被评为罗湖区优秀教师。成为罗湖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获得罗湖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罗湖教育突出贡献奖”,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深圳市美术学科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奖项。

2007年,经过选拔,宏国老师被深圳市教育局第一批选派参加赴美国蒙大拿大学的海外培训学习。海外的学习体验,为宏国老师的教育梦想又打开了一扇更为高远的新视窗。

从一名船员到一名幼儿园教师,最终成长为一名中学美术名师,宏国老师向我们诠释了,梦想是不会亏待每一个人的。只要心中有梦,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开始。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回眸曾经走过的不同层级的教育之路,憧憬未来发展的教育征途,“让师生分享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年轻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已经成为翁宏国老师教育“乌托邦”的精神梦想。无论是现在主持开展的罗湖区名师工作室,还是即将开展活动的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他都是身体力行,践行着大教育、大文化,大爱无疆教育的新轨迹。

吴建晖老师的起点虽然并不清晰,但是由于他多年来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尤其是他始终在寻找一个清晰的成长目标,明确自己走什么路,因此,他成长很快。那么吴老师是怎样进行成长目标规划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案例。

第一阶段(1997—2003):朦胧期。心系艺术家的情结,虽然有教育梦想,但是专业发展还在朦胧之中,有三个原因:一是准备期的先天不足,缺乏人生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带着各项“欠账”走上教师岗位。二是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清晰定位,本身学科专业发展缺乏平台,还要兼任其他工作。三是学校对美术课有偏见,学科专业和管理专业发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这一时期,吴老师的专业发展处于徘徊期。

第二阶段(2004—2007):成长期。这一阶段,吴老师勇于制定目标,并实施目标,获得了教学成绩上丰厚的回报,总结有三个方面:一是把握职场规律,科学制定和践行目标。一般来说,每个人大约有40年的时间要在职场度过,25岁,35岁,45岁,是每位教师必经的几道坎。35岁是打造自己品牌的蜕变点,进入快速成长期。吴老师在这个阶段充分进行了反思,发现不适应尽快修正转变。二是把个人成长计划融入了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中,结合教育发展和学校的规划,把个人追求融入其中。三是做一个不折不扣的规划执行者。为了实现目标,吴老师克服了种种困难,管理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从而在这一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成熟期。这一阶段,吴老师的教育生涯走向一个新特点,能力的成长更清晰:一是在课程主动生成的能力上,不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具备了反思与批判,改进与重塑,主动地为学生发展打开更新更宽的视野。承担了一个学生“生涯规划”的角色。二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教育行家,可以主动适应社会和教学变革,凝练出适应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三是具备善于帮助自己的能力。在主动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综合素质。

著名的教育学家伯林纳把教师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他说,每一个志存高远的教师都应该把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观察翁宏国老师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翁老师明显是这样一个成长路线,从最初的船员,到自学考进师范,走上教坛;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有着一步一个脚印的长时间的积累。回顾翁老师的成长经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从新手到高级新手再到逐步胜任的心理轨迹与工作“抛物线”。

1.“初出茅庐”,梦想汪洋的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

刚刚步出学校,信心百倍地走上讲台,从高职——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巨大转变,内心虽然承受着落差带来的不平衡以及职业的再适应,翁老师始终一腔热血,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期盼,心中有事业、有目标、有追求,眼中无困难、无波折、无羁绊,敢想敢干敢冲。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爱心和耐心,所有高涨的热情都投入到教学中,灌注到学生身上。由此,完成了教师从青涩阶段向成熟阶段的华丽转身,实现了由学生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飞跃。

2. 困惑彷徨、停滞不前,梦想坚持的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

胜任上路,过关斩将,成为骨干之后,翁老师也曾经得意过、自我满足过,前进的步伐却不曾放缓,更没有停止而消极怠工,拼搏多年,虽未长成参天大树,但也已经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名牌教师,进一步如何发展?翁老师选择迎接新的教学难度挑战,摆脱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路径、徘徊不进的局面,坚持梦想,克服进一步发展的“高原”和“瓶颈”,凭借执着的梦想追求和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教育生涯中渐入佳境,终跃高峰。

3. 名师导航,追求更高境界,努力实现自我阶段(专家阶段)

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幸福,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是以一批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名师为榜样,翁宏国老师把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深度的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草根”教研起步,走教学研究之路,不断反思、进步,向“名师”“名家”等更远大的目标冲刺!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走向优秀教师的路上,翁老师正在实现由“教书匠”向教学艺术的层面甚或教学艺术家的高度飞跃,借助深圳开放的视野和资源,宏国老师向高手学习,博采众长,自我锻造,通过自己的不断坚持,走上了成功之路。

树立目标

回顾两位教师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以思考:每位教师所学的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个人的文化功底不同,兴趣爱好有所差异,每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自然有所不同,下面的建议可供参考。

(―)树立崇高的目标追求

教师规划自己的成长目标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以下“追梦书生郑立平的自述”就是典型的案例。

2002年秋,在为新升职的校长接风的盛大酒宴上,已经习惯少言的我却用狂饮抒发心中的困惑与苦闷。

一连七八年教导主任的努力与委屈,以为凭自己辉煌的成绩和较高素质就能得到重用的天真与幼稚,一次次眼看“水到渠成”却又都失去的“正常”与困惑……酸甜苦辣一股脑儿涌上心头。我不住地问自己:追求若干年的梦难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官职?我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自己,走一条更为宽广而幸福的道路?

一天清晨,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经不住世俗功利的诱惑,以为自身的价值只有当“官”才能实现。殊不知,它根本不适合我!

放下心中的纠结,顿觉轻松畅快。从此,我踏上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学习、实践、反思。走近苏霍姆林斯基、亚米契斯、杜威、赞可夫……我感受着教育的博大与神奇;聆听孔子、陶行知、魏书生、朱永新……我领悟着教育的内涵和真谛。狭隘的心灵一次次在博大的胸怀前自惭形秽;愚昧的头脑在科学大河的洗涤下逐渐清明;世俗的双眼在智慧的光芒照耀下,看到了前方更广阔的路。28岁成为教导主任,32岁放弃“做官”念头而专注业务发展,34岁尝试著书立说、各地讲学,36岁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38岁被聘为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39岁被评为初中数学齐鲁名师,同年创立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民间),发展成涵盖全国28省六七百名优秀教师、近20多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的民间学术团体,40岁成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41岁出版自己的第8本教育专著……一路辛劳,一路欢歌,我昂首走来。我不知道还要走多远,但我坚信:释放了的心灵,正一步步接近它的蓝天!

(摘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45a2201010yi9.html)

郑立平在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并没有树立一个崇高的目标追求,仿佛一只在盆沿行走的“毛毛虫”。但是,在觉醒和内心梦想树立后,勇敢前行,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力量型教师。郑立平的经历启迪我们,你的人生理想定位不同,你的人生追求就不同;你的人生追求不同,你的人生价值就不同。教师在职业规划中首先应该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一种敢想敢为的精神。正如我们上文讲的吴老师,每次面对资源匮乏,遭遇发展瓶颈或者困境时,都能勇于追求目标。

(二)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在优势,每个人的才智也各不相同,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认识自己的长处。教师应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曾经有一位从事教师职业20余年的老教师这样感慨:这20多年来,几乎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做什么规划,就这样平庸地一路走来。后来,在制订个人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现状,才发现自己具备很多优势,并且是一个工作勤恳、不甘落后的人。经过理性的思考,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漫无目的地度过余下的职业生涯了,应该有所作为,应该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付出努力,在结束职业生涯的时候应有所收获,而不是两手空空。因此,他给自己制定的发展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成为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型教师。

人生需要找准自己的坐标。我是谁,我应该在哪里,哪里是我人生的最佳坐标,也就是寻找和创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三)规划成长目标

有梦想才有追求。人生宁肯因梦想而忙碌,也不要因为无聊而失去梦想。教师对自己的成长必须有一个规划。教师成长目标的规划应是多元的,从时间上看,包括远期目标、近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日、周、月单元目标等;从内容上看,包括学习、工作、研究、健康、兴趣、生活等方面。

1. 教师可参考以下提示,规划自己的成长目标

(1)个人基本情况定位:毕业学校、年龄、工作时间、主要教科研成果、个性、兴趣爱好及工作反思等。

(2)个人现状分析:潜在优势、潜在劣势。

(3)个人发展规划:①按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②按内容可分为内动力方面、教学工作方面、教科研方面、班主任工作方面、特长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

(4)方法实施:①多读——读教育刊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教学经验,经典教育专著,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等。②多听多看——听专家讲课,观摩资深教师上课,看特级教师公开课的光盘。③多做——移植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课堂尝试,多上校级、镇级或县区级公开课。④多思——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⑤多写:多写教学反思、课堂纪实案例、论文,勤做学习笔记等。

2. 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标题要明确。即拟定的标题要和规划的内容相一致。

(2)内容要具体,有针对性,符合个人实际情况。首先,现状分析不能泛泛,应能凸显自己的个性。如某教师在进行个人现状分析时这样表述:优势是“我能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注重教书育人,积极参与各项素质教育实践”,不足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不能做到每节课都运用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方法,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这样的分析比较泛泛,具有共性却没有凸显个性,而且只摆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因此,这样的个人现状分析,没有实际意义。

(3)语言表述要清晰,避免说大话、空话。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规划”的语言要求准确而严密、简洁而具体,如果你的表述不清楚,就无法制订出缜密的规划,在执行中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语言一定要言之有物,避免空洞。同时,表述要清楚,克服交叉现象。

总而言之,目标是一种整体思路,不是僵死的教条。目标有时需要不断调整,甚至修改。

我们以本文案例吴建晖老师在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为例,做一个专业成长规划蓝图。

给自己一个梦想——第一阶段(1997—2003)

一、自我剖析

1. 优势

(1)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能与学生互相沟通。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作风踏实、认真。

(4)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

2. 劣势

(1)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方面还需提升。

(2)缺少教科研能力,还没有掌握教科研的方法。

(3)理论功底不足,课堂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学方法不全面。

(4)总结、思考与整理不足,缺少对教育理念的沉淀。

(5)定位不足。对未来的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二、个人发展计划

1. 学习方面: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一学期坚持3本经典教育理论的深入阅读与学习;一学期阅读40本其他领域的图书,博览群书,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坚持做读书笔记,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好习惯。

2. 教学方面:做一个勇于实践、善于引领的教师

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大力提高美术教学能力,课堂教案能注重设想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具备较高的课堂组织管理活动的能力,会随时捕捉课内外学生出现的问题。

3. 科研方面:做一个爱反思、勤笔耕的老师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有质量的教学论文,坚持写教学反思、随笔。

4. 师德方面:做一个爱学生、懂教育规律的教师

注重自身的修养,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肯定,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主要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专业修养,形成健康的高尚品格,具有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5. 专业能力方面:做一个坚持自我提升的教师

充分发挥自身绘画和摄影的才华,充分利用教学以外的业余时间,持之以恒地钻研以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

(三)目标

三年内,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形成更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向特级教师、专家学习,增加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理解、应用、分析的能力,总结和提炼自我发展的经验并整理成册,使其成为引导年轻教师发展的导航仪。

(四)目标的实施策略

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确定以后,就应锁定目标,全力以赴去实施。但是任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很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就要讲究一些策略。

1. 要承认没有难度的目标不是目标

有人说人生就像心电图,曲曲折折、上上下下,可是,真的一帆风顺了、平坦了却失去了生命。此话形象地说明了实现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 勇敢坚持,果断调整

<s

精彩书评
登录通行证